徐明月
近些年來,北方地區河蟹養殖日益受到重視,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河蟹疾病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應引起養殖者高度重視。目前河蟹的疾病總體可控,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積極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目前經常采用的綜合防治措施有以下幾項。
1 河蟹苗種的選購
1.1 蟹苗蟹種選購
目前,北方地區河蟹苗種主要購自遼寧盤錦市。蟹苗,也稱大眼幼體,由蟹苗繁育場生產。盤錦市最大的蟹苗繁育企業為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蟹苗供應時間為6月初,供應時間比較集中,一般一周左右。蟹種,也稱扣蟹,主要是采取稻田培育的方式生產,越冬至次年3月中旬開始銷售,一般持續銷售到5月上旬。黑龍江省所需要的蟹苗、蟹種可由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漁業協會、水產養殖合作社和有信譽的養殖大戶牽頭,集中組織統一從遼寧省盤錦市購買。最好提前到盤錦市蟹種培育場(戶)考察蟹種生產情況,現場察看蟹種質量,選擇信譽度較高的苗種生產場(戶)生產的優質蟹種,并簽訂購買協議。購買河蟹苗種時,還要嚴格進行檢疫,檢查河蟹苗種是否患有病害,有病害的苗種嚴謹購買。另外,購買的河蟹苗種要活力強,蟹種還要規格齊、大小適宜、肢體健全。鼓勵養殖戶自育蟹種。稻田培育蟹種是比較好的方式。近些年來,黑龍江、吉林等省份在稻田培育蟹種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單產可達到50kg/ac左右,畝效益500元左右。
1.2 蟹苗蟹種放養前的緩苗處理
除了選購優質河蟹苗種外,還要合理放養到養殖水體中。因河蟹蟹種放養不當造成的養殖成活率低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特別是長途運輸的河蟹苗種在放養前一定要進行緩苗處理,讓河蟹苗種逐漸適應新的水域環境,再進行放養。對于蟹苗而言,運至放養水域,應打開包裝箱,先適應外部溫度,然后將蟹浸水幾秒鐘,取出靜止幾分鐘,再浸水幾秒鐘,這樣2~3次后,蟹苗就會適應放養水體水質及水溫,然后放入水體中。對于蟹種而言,經過長時間干法運輸,鰓部會大量失水,直接放入養殖水體,部分蟹種會因不適應水體環境而大量死亡。因此在蟹種放養前,應先進行浸水處理,將袋裝蟹種放入水體中浸水1min.~3mins.后,取出放在地面上靜置3mins.~5mins.,這樣反復三次,打開網袋,將蟹種放在接近養殖水體的陸地上,讓蟹種自行爬入養殖水體中。
2 蟹苗蟹種的消毒
多年的河蟹養殖生產實踐證明,即使是體質健壯的蟹種,有時也會帶有病原體,尤其是從外地長途運輸來的蟹種。蟹種未經消毒處理,直接放養,容易把將病原體帶入養殖水體,一旦水環境條件適宜或蟹種體質發生變化,便容易引發疾病。因此,蟹種在放養前一定要進行嚴格浸洗消毒,這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控制或減少疾病蔓延的非常有效的技術措施。浸浴消毒時間依據蟹種的大小、體質、氣候、水溫及藥物濃度來靈活掌握。常用的消毒液有以下三種:
2.1 食鹽水消毒
食鹽水消毒是蟹種消毒應用最為普遍的方法,配制鹽水的濃度為3%~5%,浸浴時間為10mins.~15mins.,可以預防細菌性疾病和部分寄生蟲病等的發生。
2.2 聚維酮碘溶液消毒
聚維酮碘溶液濃度為10mg/L,浸浴時間為10mins.~15mins.,可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2.3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也是使用較多的蟹種消毒方法。在水溫5℃~8℃時,溶液濃度為20mg/L,浸浴時間為3mins.~5mins.,可殺滅河蟹體表上的寄生蟲和病原菌。
3 飼養期間的日常管理
河蟹的養殖,既要考慮水質,還要考慮底質。水質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河蟹的生長和發育,從而影響到河蟹產出規格、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河蟹養殖要選擇優良的水源條件,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不會受到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藥的污染。如果養殖水質惡化,會引發河蟹發生多種疾病,導致河蟹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河蟹苗種放養后,隨著水溫的不斷升高,河蟹的攝食量顯著增加,生長發育較快,而此時也正是多種病原體生長繁殖的旺盛季節。為了及時殺滅病菌體,應定期對池塘水體進行消毒殺菌,可使用消毒藥物。使用較多是生石灰,每隔15d全池遍灑一次,生石灰用量為15kg/ac。用生石灰消毒,具有以下好處:
3.1 消滅敵害
用適量的生石灰消毒時,能迅速殺死水螅、水鱉蟲等水生昆蟲及其蟲卵,抑制青苔的發生,消滅寄生蟲、病原菌及其孢子,從而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是河蟹清塘消毒常用的藥物,效果比較好。
3.2 改良水質
生石灰消毒時,能生成強堿性物質,因此清塘后水的堿性就會明顯增強。這種堿性能通過結絮作用使水中懸浮狀的有機質快速沉淀,對那些過于渾濁的池水能適當起到澄清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水草的繁衍、生長和發育,而浮游生物和水草是河蟹的天然餌料之一,因此有利于促進河蟹的生長和發育。
3.3 改良底質和肥水
用生石灰消毒時,生石灰遇水產生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繼續吸收水生動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沉入水體底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水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另一方面碳酸鈣能起到疏松土層的效果,改善水體底泥的通氣條件,同時能加速細菌分解有機質的作用,并能快速釋放出長期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鉀等營養鹽類,從而增加水的肥度,可讓池水變肥,間接起到了施肥的作用,促進了河蟹天然餌料的繁育生長,當然也就促進了河蟹的生長和發育。實踐證明,在經常施用生石灰的池塘,河蟹生長快、個體長得大,而且發病率也低。
4 養殖水體生物凈化措施
保持優良的水質是保證河蟹不得疾病的有效措施,可以采取兩項措施對河蟹養殖水體進行凈化。
4.1 在養殖水域中種植水草
水草具有較好的水質凈化作用,水草種植面積占養殖水域面積50%左右即可。水草種植面積不宜過大,種植種類為苦草、伊樂藻、輪葉黑藻、金魚藻等。
4.2 養殖場的設計應考慮建設生化凈化池
生化凈化池內可種植水草。將養殖用水先引入生化凈化池,使其自行凈化、曝氣、沉淀或進行消毒處理后再引入河蟹養殖池,能有效避免病原體進入養殖水體。另外,每個養殖水體應有獨立的進水和排水管道,以避免將病原體帶入養殖水體中。
參考文獻:(略)
(責任編輯: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