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鄧家杰 鐘小慶
如何讓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是全黨和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大問題,而破解該問題的中心是農產品,農產品要有競爭力,要有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更要有核心技術,其中清新桂花魚就是一個成功范例。
1 清遠市清新區桂花魚養殖概況
桂花魚,學名叫作鱖(Siniperca chuatsi),又叫桂魚、桂花魚等。在魚類分類學上,該魚屬于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鱖屬(Siniperca)。該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為魚中之佳品。鱖科有9屬11種,最具養殖價值的是翹嘴鱖、大眼鱖、斑鱖。其中人工養殖的主要是原產于長江流域的翹嘴鱖,該品種性價比高,養殖生產性能優良,已經是一個全國性養殖品種。在廣東乃至全國桂花魚養殖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和區域性分布中,清遠市尤其是該市轄下的清新區都是一個集中產區。該區總人口70萬人,總面積2353km2,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中漁業是支柱產業,桂花魚是主導品種。2019年,該區桂花魚養殖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近1萬t,是廣東省桂花魚的主產區,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2 清遠市清新區特色優勢水產品“清新桂花魚”
清新桂花魚是清遠市清新區特色優勢水產品。這是因為:一是清新桂花魚擁有獨特的產區環境。該地區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氣充足,降水量豐富;縣域地處北江中下游,南部平原區集中分布著該區的山塘鎮、太平鎮、三坑鎮,該地區水系發達,水質優良,土壤肥沃,生態環境獨特,極適合桂花魚生長,是發展桂花魚養殖的一塊寶地。在廣東乃至全國池塘養殖區域分布優化調整中,清遠市清新區獨特優越的生產環境條件逐步得到人們的青睞,匯聚、集成了大量生產資源和要素,成為全省桂花魚養殖集中產區。二是清遠市清新區桂花魚養殖已呈專業化分工、區域化布局、社會化服務,是實施一條魚工程和產業化發展戰略的成功范例。目前,清遠市清新區已經構建起了桂花魚良種繁育、苗種培育和商品養殖體系,啟動了桂花魚產業園建設,該產業園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486.1km2,由養殖、加工與市場流通三大細分產業構成,正在將特色資源優勢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桂花魚產業一體化發展。三是在該如此優良的養殖環境、獨特的生產方式以及質量安全保證措施下生產出來的是清新桂花魚呈現出極為優良的特征、品質,尤其是地域特色突出、鮮明。例如,魚體規格整齊劃一,健康,健壯,有活力;體色鮮艷,口大頭小,體扁腹闊,體側帶紋顯著;肉質緊實細嫩,口感爽滑,肉中無細刺,無泥腥味,魚香濃郁,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目前,清新桂花魚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農業的主體是農戶,主要經營模式是以家庭聯產承包中心集體發包、農戶承包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該體制極具彈性和活力,而在將桂花魚打造成為清遠市清新區特色優勢水產品過程中,有一批漁農戶通過開展該魚養殖生產,獲得成長,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桂花魚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之一就是清遠市清新區文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圍繞該主導養殖品種,這批龍頭企業逐步掌握了一整套池塘桂花魚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它主要是由干塘、曬塘、堿化消毒、翻耕、耙平塘底,施放生態有機肥,培養浮游生物,投放餌料魚,放養規格魚苗,定期投放適口餌料魚,施放益生菌調節水質,穩定水體環境,捕撈商品魚上市等環節組成。目前,該技術是清新桂花魚養殖的主推技術。該技術模式保證了養殖公司漁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
3 益生菌在清新桂花魚養殖上的應用
益生菌古已有之,且在農業乃至飼料、食品加工領域的運用由來已久,范圍極廣。例如生物固氮,畜禽糞便的降解、分解和分化,青貯飼料的發酵,酒、食醋、醬油之類食品調味品的生產。而在水產養殖上,利用益生菌是一項新技術。最初是運用在蝦類養殖中,隨之擴大運用到魚類、龜鱉類養殖中,成為了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核心技術。這是一個商機,吸引許多行業尤其是生物制藥和動保企業的參與,因為缺乏門檻、標準和監督,造成市場上的益生菌類產品種類繁多、魚龍混雜、良莠不分。在商言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根據該原理,以清新區文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利用了該項技術,圍繞桂花魚養殖,將益生菌及其應用作為其關鍵技術努力創新和完善。通過運用該項技術,使企業保持強大的生命力,養殖產品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益生菌是一類菌的統稱,它是一個微生物組合,種類龐雜。主要由光合細菌、硝化及反硝化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構成。它們存在于水土環境中,或者存在于生物機體內,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它們具有占位性保護、抑制與排斥、生物屏障、凈水、活水和幫助消化吸收、促進生長發育等功能。而要達到該功效的前提是要讓益生菌保持極強的理化穩定性和生物活性,這是益生菌及其運用技術的關鍵環節。就此,這些養殖公司開展了大量艱苦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與馬來西亞水產養殖企業—皇海集團以及綠源生物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在深海底部中提取益生菌菌種,該類菌種具有耐高壓、耐低氧以至極強的厭氧性,擁有極強的生命力,該特性就保證其能夠在養殖水體和底部泥土中生存下來;二是以該菌種為核心不斷進行篩選,引進新菌種,實現其優化組合,培育出耐酸性更強的益生菌,這是保證其能夠定植于水產動物腸胃中的關鍵。三是引進和開發新菌種的同時,他們還進行了大量生產實驗,實現了益生菌的本土化,讓該類益生菌成為本地菌種,這樣就讓益生菌不單運用在當下的水產養殖中,更獲得了環境改造和生態修復的功能。
像清新區文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在其本部建設了一個益生菌生產車間,購置專業設備和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箱和安裝架等器材工具以及菌種和黑糖等培養基,按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塑料箱齊整劃一,每只箱體體積是1m3,先投放黑糖等培養基200kg,投放一定劑量的益生菌種,再注入清水,在常溫狀態下,菌類就會被激活,獲得生長、發育、繁殖,培育15d,益生菌液pH值就可達4.8以下,即大功告成。該公司生產益生菌液產品質量高,運用廣泛,效果突出。首先是將其投放到畜禽糞便和宰殺畜禽水產品廢棄物中通過發酵生產生態有機肥,同時作為營養液運用到果樹栽培、蔬菜種植上,這樣生產出來的瓜果蔬菜顏色、口感、味道和營養以及安全性都顯現出過人之處;其次通過定期化水潑灑和拌飼料投喂運用到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尤其是桂花魚養殖中。根據其養殖生產實踐,在桂花魚養殖中運用益生菌,不但可以將無機、有機、生化等產品使用量減少80%,而且還可以以益生菌為中心將光熱氣環境資源和水土等要素調動起來,融物理、化學、生物方法于一體,配合生石灰、食鹽等動保產品的運用,給予桂花魚以最強有力的拱衛,成功打造出清新桂花魚特色優勢水產品。
首先是優化環境,實現生態修復和環境再造。其依據是水產養殖是七分環境三分養。桂花魚在水中終其一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老塘需要更新,新塘需要優化。過去,人們主要是運用物理的清淤、干塘、曬塘、毒塘等以及機械增氧、添換新水等,運用化學的水質調節劑和環境改良劑進行消毒、殺菌、滅蟲以及除藻等,運用生物的多品種立體混養和生態種養,而現在,有了該產品,就可以一竿子插到底,畢其功于一役,主要是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定期向桂花魚養殖池塘中潑灑益生菌,因為該產品耐高壓、耐低氧,尤其是其厭氧性極強,在水體和土壤中都能生存繁衍,同時配套運用生石灰,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定期向養殖水體潑灑益生菌,用量是每天每畝定期潑灑1.75kg益生菌液,這樣一個標準箱可以保證1畝魚塘1個月的需要,而且因為益生菌已經植根于此本土化了,每年用量都可以遞減,而且還能保證養殖環境持續性穩定優良。
其次是強健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益生菌原本就是最佳的環境改良劑、飼料添加劑以及營養免疫增強劑。定期拌飼投喂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腸道好,身體健,活力足。定期給桂花魚拌飼投喂益生菌,同時配合使用一些動保產品,當然主要是食鹽,對調節桂花魚腸道菌群平衡,防止食物在腸道內發酵、腐敗,預防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及生長緩慢等腸道綜合癥方面效果更為明顯,而且該舉措還具有整體性養生、系統性保健、全程疾病治療功能,主要是它還會將大量營養物質和正能量傳遞給魚的肝膽腎和心肺,給予該器官功能以強有力的支撐。這正是該益生菌的獨到之處,它的pH在4.8以下,耐強酸,能夠通過消化道植根于魚體腸道中,每天每畝定期將1.75kg益生菌液拌飼投喂就可以達到該目的。
在該技術保證下,清遠市清新區生產的農產品不論是種植出來的水果蔬菜,抑或養殖生產出來的豬羊雞,都具有較優的品質,當然主要還是清新桂花魚、加州鱸等優質高檔水產品,具有更高的價值。該類水產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極佳,即便即凍、冷藏、冷凍也鮮美如初,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廣州、深圳的客人試吃后都贊不絕口,當地一些高檔酒樓食肆與他們簽訂購銷合同,保證長期穩定供貨,而且這些龍頭企業也建立了自己電商微店,讓城里人也品嘗到鄉村的味道。
4 前景展望
不論是一條魚工程,還是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園發展戰略,它都是以產品為先導,例如清新桂花魚,圍繞產品的開發性生產,或者主動成長,或者被動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例如清遠市文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而支持其發展壯大的是技術,主要是漸進式的技術,例如益生菌及其運用,它是通過不斷創新、突破、鞏固和完善逐步打造出來的,這是一條具有示范推廣價值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略)
(責任編輯: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