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我國近些年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來看,文物數字化保護已經在各地方的博物館當中不斷興起,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許多文物藏品在進行展覽的同時,也需要對其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來有效保護,本文就根據多形態的數字化文物保護來進行研究,對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內容以及文物信息如何有效進行數字采集、數字展示技術等等進行分析研究,希望為相關博物館或是文物藏品保護機構提供相對應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文物藏品;數字化保護;虛擬展示
文物藏品,其所具有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由于其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同時其背后所擁有的深蘊知識更加值得人們來學習和欣賞,而同時由于文物藏品自身的珍貴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所決定了文物藏品不能夠進行多次使用和利用,我們應當盡量減少文物實體的使用率,從而有效地來進行文物藏品保護,從現階段國家信息技術發展來看,利用數字化來展現出文物以及為文物的修復和交流等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平臺已成為現階段信息技術的趨勢,由此筆者希望通過對文物數字化保護進行有效分析和一體化展示介紹,從而更進一步的推動我國文物藏品數字化保護發展。
1 文物數字化保護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文物數字化保護過程當中,首先我們應當根據珍貴文物以及其所連帶的資料來采取多形態數據采集模式,有效實現對文物數字化的處理,同時我們還可以采取三維掃描數據以及立體影音數據和數據圖片等等進行一次性分類歸類采集,同時我們還可以應用信息時代的媒體設施來進行制作數字文物媒體產品,具體包括我們可以利用二維碼以及文物三維展示等等來向人們展示文物,數字化保護文物還可以很好的對文物進行記錄展覽,我們還可以根據相關專家對于該文物所處的時代與以及發展背景來進行高清攝影和3D掃描復原等等技術手段,例如金陵遺址,《清明上河圖》等等,通過對于全息影像技術以及3D掃描復原來將相關文物所處的時代進行勾勒描繪出來,使得欣賞者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文物多方面信息,從而使得其對于文物產生一種敬畏的心態,從另一方面來講,其也可以有效的對文物實現數字化保護,還可以通過開發文物數字化app來有效實現與觀眾的互動,搭建相關文物專題平臺來實現信息數字化共享,從而更好地對文物藏品實現數字化保護工作。
2 文物信息數字化采集
在我國國內進行文物數字保護工作當中最為有效也最為常見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以及文物三維模型等來實現文物的360°全景還拍,同時我們還可以采取無縫銜接的方式來實現720°全景效果,一般來說,文物信息的數字采集后利用信息技術來制作成展廳媒體播放器或者應用于相關網絡環境等互聯網平臺等等,而在360°或720°全景效果當中,觀眾可以根據自我所需要看到的視角來進行移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近距離的觀賞到文物效果,同時還能夠帶給觀眾一種高科技高層次的身心體驗,另外從另一方面來講,利用VR技術還可以使得觀眾如臨其境,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利用相關展現規劃在博物館展廳當中設置好觀覽路線,結合全景攝影以及后期加工制作處理來生成有效的景觀展現,帶給觀眾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
另外從現階段三維掃描技術發展來看,我們也可以利用準確的三維掃描技術來對文物進行建模處理,將光學三維掃描儀和非接觸式激光結合起來,利用高分辨的數碼相機來進行文物紋理信息采集,三維模型不僅能夠在文物展示以及文化教育當中發揮重大作用,而且其還能夠作為現階段我國相關文物修復工具的輔助作用。
在文物進行數字化信息采集之后,我們可以來進行編輯處理,將物體的各個側面三維模擬狀態進行結合,從而獲得一個完整的模型,利用該完整模型和第三方三地立體軟件來將圖像融合在一起,通過對相關模型進行物體表面優化處理以及光順,將表面進行處理完畢后進行紋理貼圖,從而有效地完成相關文物本體模型的三維重建工作,三D建模技術手段是現階段我國信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種技術手段,其主要是能夠根據相關實物的各項數據來進行,利用專門建模工具創建多邊形三維模型,成本較低,而且還能夠不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害,除了利用三維掃描方式來進行文物信息采集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360°環視圖片拍攝,根據文物其自身的特點以及特性來進行柔光箱拍攝,再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利用相關照片來進行文物復原,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3 數字化展示文物技術
3.1 網站展示
根據相關博物館自身實際情況,可以建立其相對應的網站,利用三維建模技術來使得相關文物能夠有效展示在網站平臺上,同時結合現階段VR技術就可以使得網民足不出戶就能夠有效觀賞到博物館當中的精美藏品,同時這也有利于文物的保護,此外,在網站當中還可以進行針對文物所處時代以及各種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層解讀,在網站當中配備更多的文物現場遺址以及三維動畫甚至動態視頻影像等等,從而使得在觀眾進行文物觀賞過程當中還可以有效聆聽到該文物背后的故事,進而使得相關網民能夠更進一步的對文物進行了解,根據相關博物館之稱,實際情況還可以建立起多方面的跨平臺區里參觀系統以及展品在線查詢瀏覽功能等等,利用高清圖片在線技術來進行數據展示,從而使得相關觀眾得到全面又快捷的欣賞過程。
3.2 移動終端應用軟件開發
從目前移動終端應用軟件開發來看,App的利用已經在各個領域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觀光旅游業當中,而從我國現階段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下,博物館也可以有效利用開發相關移動終端應用app,利用WiFi室內定位技術以及gis技術來有效結合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當中的傳感器,這就可以有效使得相關觀賞者能夠得到App多媒體講解以及博物館實景漫游等服務,同時在博物館展廳當中還可以利用終端來對相關文物二維碼進行掃描,從而獲取相關文物的背后信息,同時在app內還可以提供VR功能,使得觀眾能夠進一步看到與文物相關的遺址場景,有效增強觀賞現實感。
3.3 可穿戴式設備應用
通過設計出基于智能化手機終端應用的可穿戴式設備,能夠有效進一步提高觀賞者的體驗,通過對于簡單的語音或是手勢操作來有效進行信息檢索,例如我們可以基于相關數字頭盔開發導覽裝備,當觀眾在面對相關文物時,可以利用簡單的語音或是手勢操作來使得系統得到有效指令,通過傳輸到中央控制中心來對指令進行下一步解釋和應用,便可以使得觀眾眼前呈現出相關文物的各種文化歷史背景以及現場發掘錄像等等,同時相關可穿戴式設備應用觀賞者還可以利用對系統下達相關指令,將其所看到的信息場景傳輸到另一臺設備當中,有效實現信息共享,可穿戴式設備不僅有效利用了現階段信息技術當中的現實增強功能,同時還帶給觀賞者仿佛進入了真實現場的體驗感覺。
3.4 全息互動應用系統
全息互動應用系統正在被廣泛的應用于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當中,其主要是能夠利用幻影成像技術來使得觀眾能夠從各個角度以及各個方向來觀賞到文物信息,同時這種技術還能夠有效地與觀眾形成互動,利用3D全息影像也可以對文物進行有效修復,使得觀眾能夠近距離的認識到文物復原后的形態,從而激發出觀眾的觀賞興趣,這種方法還能夠有效數字化保護博物館當中的文物藏品,使其在有效保護下還能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4 結束語
文物藏品的數字化保護方式眾多,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高速發展,未來必然還會出現更多更加有效的信息化保護手段,文物藏品的保護絕不僅僅是保護相關文物的質量,更應當關注其內在美感,文物作為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其與現代民族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如何有效做好現代文物藏品數字化保護,還有待相關學者進行進一步研究,希望筆者的建議和看法能夠為相關機構提供有效幫助,早日實現我國文物藏品最優保護。
參考文獻
[1]楊干.淺談藏品數字化建設在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作用——以黃陂區博物館為例[J].武漢文博,2016(3):42-43.
[2]陳群.淺析縣級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現狀以及策略分析[J].數字化用戶,000(014):158-158.
[3]賈妮梅.淺談縣級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以瓜州縣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000(007):106-107.
[4]楊姣.淺析基層博物館精品文物的數字化保護與管理——以高臺縣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151(04):103.
作者簡介
楊雪(1985-),女,甘肅高臺人,大學本科,文博館員,高臺縣博物館,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