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軍 盧寧
摘 要:大學擴招,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影響就業的因素不斷增多,作為一名專科院校的學生,畢業前應做好哪些就業準備?
關鍵詞:就業目標;求職注意事項;知識;能力;技能;身體素質;心理等方面的準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逐年增加,202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專科畢業生人數更是快速增加,就業壓力隨之增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影響就業的新的因素不斷增多。如何指導專科院校學生的就業準備已是當務之急,我們深感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一名專科院校的學生,無論你讀的什么學校、什么專業,我們認為都應該在畢業前積極主動做好相關的就業準備,才能為畢業后的就業奠定必要的基礎。
1 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
合理的就業目標不僅要符合個人的特點,還要符合社會的需要,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的就業目標,體現人與職位合理的匹配。就業目標一般包括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兩個方面,對于一個大專生而言,在目前的就業形式下,最佳的選擇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但受崗位限制,這一主要就業目標的實現是比較難的。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要求學生在學好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培訓、自學等方式,學習相關知識,培養能力,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相近的次要目標,這將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流渠道。如何確定自己合理的就業目標?這要求同學們在校期間要提前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習目的,合理地調整就業期望值,不斷優化自己就業的目標選項。
2 求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畢業前必須做好職業規劃,了解相關就業的政策,知曉各種就業渠道,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然后精準求職。專科畢業生求職的途徑主要有老師、親友推薦;適時關注各地各類的招聘考試信息,按時提供交個人資料;到人才招聘市場參加招聘會。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提前寫好自己求職信和自薦書,填好自己的個人簡歷,要求實事求是,簡明扼要地寫清楚自己的求職愿望,個人特長、興趣愛好、被錄用后的打算,以及自己的思想狀況、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其次要掌握在“雙向選擇”過程中交談的技能與技巧,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科學應用肢體語言,做到舉止大方自然、穿著要與所選專業和自身條件相符合、有禮有節、沉著冷靜地回答招聘人員的提問,千萬不要牽強附合,不懂裝懂,但也不必過謙,要充滿自信,展示大專生應有的風度和品格。在就業前還應了解應聘職位的性質、發展與未來,掌握所選工作必要的相關知識,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要有到艱苦行業、邊遠地區去成長鍛煉的意識。農村是個廣闊天地,有許多發展的機會和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另外還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意識,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過多的考慮環境和待遇,更不要不撞南墻不回頭,甚至撞了南墻也不回頭,那只能算是固執偏激,不懂變通,應學會適應,這才是具有較強生存能力的表現。
3 知識、能力和技能準備
知識是培養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礎,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水平,所有的職業都要求從業人員具有相應的知識、能力和技能。能力主要分為:1)表達能力,即是口頭的、書面的、圖表的和數字的表達方式;2)環境適應能力,如人際交往、獨立工作、獨立生活、應付挫折等能力;3)自學能力,如閱讀、使用工具書、利用文獻信息資料、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4)動手能力,如具體的操作、使用能力;5)自我教育能力,即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能力等;6)管理能力,即人的管理和技術的管理等專業能力;7)創造能力,如從事科研活動、提出新見解、新方法的能力等。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力不夠,能力中關鍵的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不可復制和替代的能力,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我認為在就業準備期要做到:認真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多參加有關的科技、科研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自身專業特點認真進行專業實習;認真做好畢業設計和就業規劃等。能力的高低是大學生就業的關鍵,技能屬于人的行為范疇,是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動的行為,體現為實際操作的技能技巧,它是豐富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必須做好知識上籌備和能力、技能的訓練。
4 身體素質準備
任何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的職業對從業人員身體素質的要求還比較高。所以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自覺遵守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規律,確保自身健康成長,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適應社會對自己的選擇和將來對工作的勝任,不可沉迷于網絡和游戲而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導致有職而無力勝任的尷尬狀況。
5 心理上準備
隨著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大數據的快速普及和應用,導致許多行業對人工的需求明顯減少,就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明顯增大,特別是當就業的現狀與理想出現較大差距時,給同學們帶來的恐懼和打擊是極為嚴重的,會產生許多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失去自信心,做事時缺乏拼搏進取的精神,畏首畏尾,沒有主見,遇到有錯誤的事情總以為是自己無能,特別是專科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會自認為學歷不高,水平有限,從而失去繼續拼搏的勇氣和信心。二是迷惘心理。當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不吻合、不匹配時,不愿適應新的職位,也不知道什么工作更適合自己,再加上薪酬與預期目標相差較大時,深感失望,于是在失落中等待,在等待中迷茫,感到無所適從。三是逃避心理。在應聘時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能適應工作的需求,于是懊悔、逃避,深感失望后寧可在家中啃老也不愿出去工作,這是非常危險和可怕的現象,也是當前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四是自負心理。自視過高,自認為了不起,別人都不行,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唯我獨尊,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做起事來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因此大專生在就業準備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對自己的就業目標多作調整,充分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特長、前景,減輕心理負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看問題不能極端片面,多與老師、前輩和同學溝通,正確處理好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系,方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有利社會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