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雯
摘 要:精神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就是通過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早在1986年9月中央就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及要求。學生社團是學生的群眾性組織,是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凝聚力的學生團體。學生社團在活躍校園文化,豐富第二課堂,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強化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和群體意識,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也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古箏社團;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主要表現為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可概括為理想建設、道德建設和紀律建設三個方面;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包括發展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藝術事業、衛生事業和體育事業等。職業院校教師們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職業優勢和專業特長,引導幫助創建高水平的學生社團,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增長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藝術修養、提高音樂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的同時,探究社團的特點及其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并且以社團為載體優化構筑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氛圍,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1 學生社團在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
1.1 學生社團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是學校共青團和學生會的外圍組織,是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和愿望在團委、專業教師和學生會的指導下組織成立的學生團體,是學校的第二課堂與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青團和學生會開展學生工作的補充和完善,是大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學生有選擇地參加社團活動,有效地補充、豐富專業知識,培養興趣,鍛煉認知能力,提高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教育由客體轉換為主體,由單向轉化為雙向,由應試教育邁向素質教育;最后,社團是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學生在社團中可以同本班、本專業、本系部及本年級甚至于本學校以外的同學一起交流和學習,這對增長見識、提高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群體意識,矯正他們自身缺點,促進他們遵守共同的行為規范。另外,社團活動還有助于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把優秀的中國文化和藝術形式輻射海外。
1.2 學生社團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職業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和活力源泉是廣大青年學生,這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具體體現,其內涵有兩個維度:第一,高校精神文明建設要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吸引廣大師生參與,使師生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第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要為師生辦實事,努力服務于廣大學生的成人成才,要圍繞學生關心的熱點和需求選擇突破口,成為學生廣泛參與的有效載體,受學生歡迎,讓學生滿意。學生社團的參加者和組織者大多是學生及青年教師,是以年輕一代為主體的表現形態,這就決定了學生社團成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是因為:其一,學生社團從干部到普通會員一般是由同一年齡階層,知識層次接近的學生組成,由教師引導、學生自愿組織舉辦的活動,除了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容易在全體會員中產生共鳴,大大增加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目的順利實現;其二,社團活動的開展滿足了現代大學生的需求,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高校教師尤其是共青團應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正確引導,著眼于學生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著重培養他們的集體紀律觀和榮譽感。
2 古箏社團在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形成進步、高尚、和諧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它包括人格的形成、潛能的發揮、素質的提高、人際關系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傳承及人生價值的實現等等。
古箏社團是眾多學生社團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個,古箏社團作為青年學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為基礎而自愿組成的群眾性組織,是建立在專業零基礎之上的,社團的成員大多經歷了從好奇、到償試、再到熱愛的過程,也經歷了由被動上課培訓到主動學習演出的轉變,她(他)們當中大多是青年學生,也有年輕教師,有女生也有男生,大多是中國本土學生也不乏外國留學生。它既豐富了師生業余文化生活,又幫助學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古箏社團堅持從學生自身需要出發,把興趣轉化為動力,立足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文化進步,以服務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為導向,以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根本目標,努力促進多元化的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系的形成。
2.1 以古箏社團為載體,構筑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高等院校學術氣氛濃郁,學生思想活躍,社團活動一向積極踴躍,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發展,很多社團已經在校內外產生積極的影響。古箏社團自成立以來,四年多時間里吸引了上百名民樂愛好者,會員由少到多、由女生到男生,由學前教育系到其它系部、由一年級到高年級,再由本土學生到外國留學生,輻射面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社團活動在教師和團委的正確指導下,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為活躍校園文化氣氛,豐富第二課堂,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2 以古箏社團為陣地,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在柳州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染下、在濃郁豐富的校園文化熏陶下,學校年輕的音樂教師們,都在償試著將專業知識與柳州的人文特色及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引導組織學生創立古箏社團,并犧牲休息時間,利用晚上、周末或者節假日授課培訓、組織排練,從簡譜到五線譜、從音符到箏弦、一次次的觸摸、一點點的積累,從一節節嘈雜的噪音到一段段優美的箏曲旋律,從不起眼的校園一角到學校音樂大舞臺,團員們體會了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練習艱辛,更分享了舞臺上萬眾矚目的成功喜悅。既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品德修養,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以及增強社區群眾的人文修養。
在學校民族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作為學校最基層教育工作者及音樂教師代表,筆者曾帶領古箏社團參加了兩屆美國華裔夏令營尋根旅程民族風情營文化交流課及演出,出席了老撾教育部學生事務司來訪及泰國校長參觀團來訪古箏茶藝等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極大地擴大了古箏社團的影響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通過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架設了友誼之橋,真正把社團當成宣傳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和一個窗口,有力地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建才,新時期高職院校精神文明建設途徑探析[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4期146~147.
[2]張志遠.發揮社團活動優勢促進高校精神文明建設[J].經濟師2004(08).
[3]何嘉昆.推進新時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2004(8):16.
[4]王艷.對新時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