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君
摘 要: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實時傳播,其中視頻信息的實時傳播是網絡直播的技術來源之一。本文主要介紹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要素,并針對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提出選擇直播平臺、確定直播人員、規劃直播內容、關注直播反饋等措施,以期提高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優勢和價值。
關鍵詞:網絡直播;圖書館;直播內容;直播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網絡直播已在信息傳播環境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針對網絡直播平臺制定的政策方針有效規范了網絡直播環境,為網絡直播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優良契機和寬廣平臺,基于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態勢,可知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將有效創新圖書館發展路徑。
1 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要素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顯示,2012年~2018年,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分別為3076個、3112個、3117個、3119個、3153個、3166個和3176個,2018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相比上年末增加10個。同時,資料信息還顯示,2012年~2018年,公共圖書館總館藏量分別為68827.0萬冊、74896.0萬冊、79092.0萬冊、83844.0萬冊、90163.0萬冊、96953.0萬冊和103716.0萬冊。由此可知,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可有效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價值和文化傳播價值。應用要素主要包括平臺要素、人員要素、內容要素和信息要素,其中,平臺要素是指圖書館管理人員應選擇穩定的直播平臺,保證視頻信息的實時傳輸效果;人員要素是指圖書館開展網絡直播的受眾人員和直播人員;內容要素是指圖書館借助網絡平臺傳輸的直播內容,包括文本內容、語音內容和銷售內容,直播內容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網絡直播的效果和受眾的信息滿意度;信息要素是指圖書館在網絡直播過程中應充分掌握信息受眾的心理需求,根據平臺中客戶的信息反饋合理規劃直播方向,呈現更好的直播效果。基于目前我國的科技發展形勢和經濟文化發展態勢,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是擴大文化傳輸范圍,提高文化傳輸精準性的有效路徑,只有充分具備應用要素才能發揮網絡直播的作用優勢。
2 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路徑
2.1 選擇直播平臺
中國直播行業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時期,分別為探索期(2005~2011年)直播行業從無到有,探索秀場直播模式、啟動期(2012到2014年)秀場直播商業模式成熟,游戲直播雛形初現、高速成長期(2015到2017年)移動直播爆發,全民直播時代來臨、成熟期(2018年至今)市場集中度提升,平臺尋求精細化運營。針對目前網絡直播的發展現狀和堅實基礎,為有效發揮網絡直播的作用優勢,圖書館應合理選擇直播平臺。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網絡直播平臺主要包括秀場直播類平臺、游戲直播類平臺、泛娛樂/全面直播類平臺和直播+類平臺。其中,秀場直播類平臺包括YY、陌陌、虎牙直播,游戲直播平臺包括斗魚TV、火貓TV、和戰旗TV,泛娛樂/全面直播平臺包括抖音和快手,直播+平臺包括淘寶和微博。針對圖書館的網絡直播需求,可在抖音、快手、淘寶、微博等泛娛樂/全民直播和直播+網絡平臺中進行直播。這類直播平臺具有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和較為穩定的直播狀態,能夠滿足圖書館直播的穩定性需求和受眾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在選擇網絡直播平臺后需要進行官方身份認證,以使受眾對圖書館的直播官方賬號產生較高的信任值,更易接受圖書館在網絡直播中傳輸的文化內容[1]。
2.2 確定直播人員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2019年,我國在線直播市場規模分別為277.0億元、453.0億元、677.0億元、894.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在線市場直播規模將達到1121.0億元。另外,CNNIC信息顯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分別為32476.0萬人、34431.0萬人、34259.0萬人、42209.0萬人、42503.0萬人、39676.0萬人和43322.0萬人,使用率分別為45.8%、41.7%、45.6%,54.7%、53.0%、49.9%和50.7%。由此可知,我國具有較大的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和較高的用戶使用率。長期以來,用戶在接觸網絡直播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審美體系和價值鑒別思維,為有效提高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價值,圖書館確定的直播人員應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和職業精神,既能有效掌握當前網絡直播平臺的直播功能,又能從文化傳播、文化建設角度出發,對信息受眾進行良性引導。另外,目前用戶在觀看網絡直播時具有明顯的個人特點和從眾特點,個人特點是指用戶可按照個人興趣、愛好和需求選擇想要觀看的直播內容,從眾特點是用戶往往對具有較大銷量和較高熱度的直播內容具有明顯興趣。基于此,圖書館既可按照用戶的個人需求和文化需求選擇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作為直播人員,也可按照用戶的從眾特點選擇具有較高熱度和較為成熟的直播體系的專業直播人員或明星,提高直播效果[2]。
2.3 規劃直播內容
為使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切實發揮文化傳播價值和文化建設價值,圖書館直播人員合理規劃直播內容。我國在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制定了相關監管政策,有效地規范了直播環境,包括《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在規劃直播內容時應以直播平臺行業相關監管政策為基礎,保證直播內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另外,為使直播內容能夠滿足信息受眾的文化需求,圖書館可在直播前對信息受眾進行問卷調查,根據信息受眾在線下圖書館中的圖書閱讀需求和文化需求,將網絡信息受眾按照需求進行劃分,如具有親子教育需求的信息受眾、具有個人價值追求的信息受眾、具有學習需求的信息受眾等,按照信息受眾需求進行直播內容的規劃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直播效果,使信息受眾對圖書館直播公眾賬號建立良好的信任感,還可有效拓寬我國的文化發展環境,打破圖書館文化傳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2.4 關注直播反饋
大數據環境下新媒體得以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具有更為廣泛的信息接收渠道和便捷的信息接收路徑。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214433.0億元、242843.0億元、271896.0億元、300931.0億元、332316.0億元、366262.0億元、380987.0億元和411649.0億元,2014年~2019年,中國網上零售額分別為27898.0億元、38773.0億元、51556.0億元、71751.0億元、90065.0億元、106324.0億元,由此可知,目前網上零售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環境中占據重要地位,圖書館借助網絡直播平臺可有效提高圖書產品流通效果,進一步滿足信息受眾的消費需求和文化需求。目前,大多數直播平臺均具有信息反饋能力,信息受眾可根據直播人員的直播內容和直播行為積極參與話題討論,直播平臺的這一功能為圖書館直播人員調整直播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直播過程中,應根據用戶的信息反饋及需求變化提供相關文化產品,借助直播平臺的銷售渠道實現圖書資源流通,進一步彰顯圖書館的文化影響力。
3 結論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正處于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基于網絡直播對圖書館文化發展工作的有力支持,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切實掌握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要素,并以此為基礎合理選擇直播平臺、確定直播人員、規劃直播內容、關注直播反饋,形成完善的圖書館網絡直播體系。
參考文獻
[1]周綺雯.探析網絡直播在真人圖書館的應用[J].蘭臺內外,2019(20):53-54.
[2]劉洋.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現狀探究[J].出版廣角,2019(0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