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
摘 要:保障舞臺之上舞蹈得以完美呈現的基礎性工作就是舞蹈編導,舞蹈編導工作主要包含創作、排練兩方面內容,舞蹈編導具備的專業性較強。在舞蹈編導工作開展時,針對舞蹈的編寫及創作等每一環節都需要編導將相應指揮及組織工作開展,如此才能為舞蹈各環節有序銜接、舞蹈完美呈現等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靈活性是舞蹈編導具備的另一項特征,作為獨特藝術形式之一的舞蹈編導,需要編導人員對舞蹈本身意義進行充分考慮,進而確保良好的組合人物形象和音樂節奏等,為舞蹈編導效果良好呈現提供保障。本文首先分析舞蹈編導的主要類型,進而探討舞蹈編導需要重視的文學藝術,在此基礎上闡述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的表現,確保舞蹈編導的內涵及表現力得以逐步提升。
關鍵詞:舞蹈編導;融入;文學藝術表現手法;提升內涵和表現力
在舞蹈編排過程中,十分重要且具備顯著作用及意義的一項工作就是編導,可以說舞蹈的核心內容所在就是編導。編導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是編排舞蹈動作,借助編排確保充分凸顯舞蹈中的精神文化內涵。在編導人員有效編排舞蹈的情況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升華現實生活,并且借助舞蹈充分展現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基于藝術表現手法的利用,促進舞蹈表演的感染力逐步提升。因舞蹈編導過程往往會對較多因素有所涉及,所以在將文學藝術融入舞蹈編導的過程中,需要對劇本以及演員、音樂等的協調性同時兼顧,此時往往會高要求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融入的表現手法及技巧等內容。從舞蹈編導的意義方面進行分析,其主要是將舞臺上舞蹈呈現前的各相關因素進行充分結合,進而靈活穿插和應用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確保最大程度提升舞蹈藝術價值。為確保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應用價值得以不斷提高,必然需要探討舞蹈編導和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融合。
1 舞蹈編導的主要類型
1.1 綜合型的舞蹈編導
立足于綜合型舞蹈編導角度來說,其承擔的任務往往是一職多專型,此時綜合型舞蹈編導工作開展時,在編排單人舞以及雙人舞進行的同時,多數情況下還需要編排三人舞及小型集體舞蹈,由此可見綜合型舞蹈編導具備的一職多專特征[1]。一般來說,綜合型舞蹈編導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各大演出團體、舞蹈藝術表演單位及藝術院校等。
1.2 慶典型的舞蹈編導
這一類型的舞蹈編導往往不需要對專職進行承擔,一般來說,慶典型舞蹈編導主要是服務于學校及企業、由單位組織并開展的各類節日慶祝等,一些情況下慶典型舞蹈編導往往會在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中擔任舞蹈節目編導。從慶典型舞蹈編導角度來說,在受主題所限這一因素影響下,編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充分凸顯節目主題,借此確保舞蹈展現能夠與慶典或晚會主題內容相配合,但從長來說,在整個晚會中,慶典上所表演的舞蹈僅僅會在過渡部分存在,因而此時的舞蹈節目需要將精致的藝術變現手法融入其中[2]。
1.3 商業型的舞蹈編導
在我國國民經濟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極大程度推動了商業活動發展進程,此時促銷及新品發布、開業互動等活動開始大量涌現,而在這些活動中商業演出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在此背景下,大量且專門服務于商業演出的演出團體隨之涌現,并且在商業演出中這些演出團體的活躍度較高[3]。作為常見節目形式之一的舞蹈,在商業型舞蹈呈現的過程中,其目的在于對某些商品進行推薦,因此對于這類商業型舞蹈來說,營銷是其演出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舞蹈編導的過程中,需要對舞蹈所具備的宣傳作用加以重視。
1.4 廣場型的舞蹈編導
近年來,廣場舞在社會中的活躍程度較高,借助廣場舞極大程度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可以說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在不斷追求美的過程中、新事物的產生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廣場舞。在廣場舞表演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規模從事表演的人員進行組合,并且廣場舞對集體的統一性、一致性等要求較高,所以針對廣場舞開展舞蹈編導工作時,應從具備較強一致性的動作、整體優美的舞蹈動作等方面進行編排,同時在群體對廣場舞進行不斷練習的過程中,需要舞蹈編導將有效的指導工作積極開展,確保呈現出最好的廣場舞。
2 舞蹈編導重視文學藝術
近年來,立足于社會中不斷涌現的新鮮事物角度進行分析,在人們認知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使得人們對事物文化藝術形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主要原因在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漸發展并不斷提升了人們對舞蹈的審美水平,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舞蹈編導在編排舞蹈時,應對多方面內容加以充分關注和考慮,尤其是需要高度且充分關注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
2.1 舞蹈藝術創新
從融入當前社會中的舞蹈來看,其密切聯系著人們的生活,并且舞蹈這一節目形式具備的觀賞性較強,因此為確保觀眾對舞蹈的喜愛和歡迎程度不斷提升,促使舞蹈影響力不斷擴大,就需要將持續且積極的革新工作開展,借此保障舞蹈能夠更好的順應時代發展、并滿足人們日益增高的審美需求。現階段社會中,在傳統舞蹈藝術形式煥發青春、重新綻放光彩的過程中,一種重要途徑就是舞蹈創新,對于傳統的舞蹈形式來說,在將重新編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已有特色、將舞蹈本身具備的特征進行充分保存,在此基礎上從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欣賞觀念為出發點進行創新,確?,F代人們實際需求充分滿足的同時,保留傳統舞蹈獨特的美,進而形成全新且富有原有特色的舞蹈藝術形式[4]。如北京現代舞團的《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就實現了傳統舞蹈和現代舞蹈的結合,是一種切實的舞蹈藝術創新體現。
2.2 舞蹈審美提升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逐步提高了我國信息技術水平,在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的背景下,給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必然會影響人們的思想認知、觀念等,面對時代的此種發展形勢,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抱有強烈期望,而隨著新事物及新理念等的不斷沖擊和影響,開始逐漸改變人們對舞蹈的審美能力,相應的對舞蹈表達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此時對于優秀的舞蹈編導來說,就需要保障舞蹈編排過程高度重視其舞蹈審美效果,舞蹈編導應充分認知和掌握觀眾現有的審美觀念,進而在舞蹈編排過程盡可能的考慮觀眾實際需求,如此才能保障舞蹈作品更加優秀,促使觀眾的滿意度逐步提高。例如《春江花月夜》就充分發揮了舞蹈所獨有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揭示藝術形象內在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審美。
2.3 舞蹈效果要求
舞蹈編導針對舞蹈進行編排的過程中,其根本的目的所在就是保障舞蹈良好呈現效果。舞蹈表演的整個過程,重要的不僅僅是動作和人員等協調配合度,同時舞臺氛圍、舞蹈意境等等營造更為關鍵,為確保舞蹈效果從整體上提升,就應該對舞蹈良好效果呈現的更多相關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因此在具體編導舞蹈的過程中,應對良好舞蹈意境的營造提供保障,同時在舞蹈細節有效編排方面予以高度重視,確保舞蹈良好效果的呈現得以實現[5]。如《千手觀音》這一舞蹈表演可謂是在海內外得到了廣泛流傳,并且每一次的表現都能夠深刻的震撼觀眾,從某一角度來說,產生這種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編導人員對舞蹈編排十分重視,通過編排過程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最終實現了良好舞蹈效果的呈現。
3 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的表現
3.1 舞蹈編導中的語言藝術
在舞蹈編導過程中,針對語言藝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借助口述語言呈現的語言藝術,其實是利用肢體語言表現得語言藝術,可以說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就是肢體語言及口述語言結合,這一形式也充分展現了語言藝術的綜合,并且對觀眾感官體驗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語言藝術。
從口述語言這一角度來說,主要是對話語表達進行利用,而詩歌是其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主要原因在于詩歌及繪畫、音樂、舞蹈等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藝術表現方式,為確保充分表達舞蹈的語言藝術,可充分結合詩歌。一般來說,在古代文人對一些詩歌進行創作的后期,往往會以此為依據來編排輔導,此時在編排舞蹈過程中,需要將詩歌的意境和語言風格進行充分表現,同時配上相應的音樂,進而將舞蹈藝術呈現出來[6]。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后期人們圍繞這首詞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就充分融入了音樂、舞蹈、語言表達,此時情景交融、繪聲繪色的場面赫然就呈現出了一種語言藝術,并且借助悠遠婉轉的歌聲極大程度震撼了觀眾的內心,使得觀眾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同時也使得舞蹈的靈魂和魅力充分凸顯。
從肢體語言角度進行分析,應有效編排舞蹈者的肢體動作,確保借助舞蹈者的動作充分表現舞蹈藝術內涵和情感,進而實現藝術的傳達。如作為文學語言和肢體語言結合典型代表的《山楂樹之戀》這一舞蹈,其借助肢體語言傳達語言藝術的過程中,主要是借助動作中的意和象、進而將各種不同含義的思想感情進行傳達,確保舞蹈藝術表達層次得以深化,從意這一方面進行分析,其主要說的是借助舞蹈者肢體動作將舞蹈精神內涵和思想感情進行傳達,主要是內在表達;而從象這一角度來說,主要是說舞蹈者為了更好的對感情進行傳達、進而對肢體動作進行設計的一種藝術形式。通常情況下,舞蹈者風格和技巧對象的傳達具有決定性作用,而舞蹈中的語言文學藝術對意具有一定決定性作用。在《山楂樹之戀》舞蹈劇中,肢體語言就從舞蹈者的穿著、打扮、眼神等方面進行了充分體現,之后圍繞山楂樹、一段有關愛情故事的表演逐漸展開,畫面中將濃烈的文學藝術氣息注入了樸實生活中,并且賦予了舞蹈更多的活力和靈魂[7]。
3.2 編導中抒情敘事的藝術
在舞蹈編導工作開展過程中,充分明確了其具備的專業職能,即編導者不僅要保障自身一定舞蹈素養的充分具備,同時還需要編導者立足于舞蹈藝術角度來感知和分析生活中的情緒,在編導者深入了解舞蹈藝術的情況下,才能夠保障其更好的編排和指導舞蹈動作,此時也能夠促使具備飽滿狀態和情感的舞蹈動作得以良好呈現,最終借助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融入、促使舞蹈內涵及表現力充分提升[8]。通過舞蹈編導能夠將舞蹈寄情于物的鮮明特征進行充分體現,此時必然會對編導者提出更高要求,即編導者應從事物表層為出發點,進而從更深層次研究事物內涵,在此基礎上借助舞蹈編導現象和創新,將事物內涵向舞蹈動作進行轉化,確保充分展現舞蹈的本意。從舞蹈編導的本質角度來說,在編導者進行舞蹈編導的過程,也使得敘事的藝術得以充分體現。
立足于所有舞蹈表達角度進行分析,可以說都是以一段故事或感情為主線,而生活和實際故事則是這些感情或故事的來源途徑之一,所以在舞蹈編導融入文學藝術的過程中,可將抒情及敘事藝術融入其中,借助敘事性的表達方式來呈現舞蹈動作,立足于觀眾為出發點,確保觀眾能夠將舞蹈的內在情感看懂和充分理解。如《天鵝湖》是著名得芭蕾舞,在這一舞蹈表演開展得過程中,并未將任何語言表達融入其中,此時僅僅是以肢體動作和音樂等的利用為主,但即便如此,也為觀眾呈現了故事和情感內涵,從這一芭蕾舞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來看,就對抒情和敘事表現手法進行了充分利用,同時在融入這一藝術表現手法的情況下,從觀眾喜愛程度這一方面來看,舞蹈內涵及表現力得到了充分提升。
3.3 舞蹈編排中的虛擬藝術
從舞蹈藝術多方面特征進行分析,通過不斷的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在舞蹈藝術具備具體化且實際性的特征時,虛擬性和象征性等特征也在舞蹈藝術中進行了充分體現,而舞蹈藝術具備的這些特征往往會對舞蹈表演呈現方式具有直接影響,甚至是對舞蹈編導工作開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虛擬特征來說,并不是說舞蹈就是虛幻現象存在,此時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一種想象就可以稱之為舞蹈藝術虛擬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并不是現實生活中實際情況的體現,而是人們在回顧和重復事物及意向情感過程產生的一種自我現象,其并不同于原本的象征本體,通常來說、往往需要結合創作者的情緒和幻想,進而確保新的表現方式逐漸形成。
要想保障虛擬能夠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就需要其相應真實性特征的具備,如此才能帶給觀眾感同身受和身心共鳴的感覺。舞蹈編排中虛擬象征藝術的融入,需要將舞蹈所具有的象征意義給予始終表現,此時就會對舞蹈目的性的明確提出要求,為確保這一目的得以良好實現,在舞蹈編導編排舞蹈動作的過程中,應將象征意義賦予在每一個舞蹈動作上,此時才能促使觀眾在對舞蹈觀看的過程,通過舞蹈各動作及細小動作等、對其中的象征意義進行充分挖掘,確保觀眾對舞蹈藝術進行更好的欣賞。簡單來說,就是在對舞蹈編導具有明確目的給予保障的基礎上,加之對觀眾實際需要進行充分了解,同時在執著追求舞蹈藝術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共通的虛擬性和象征性,進而逐步升華舞蹈藝術[9]。
3.4 舞蹈編排中的寓意藝術
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中的寓意藝術具有顯著優勢,而將這一寓意藝術融入到舞蹈編排過程中,對舞蹈內涵及表現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為確保舞臺之上舞蹈作品能夠呈現出最佳的效果,必須要在舞蹈中充分結合音樂美以及繪畫美、意境美。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可以說在文人墨客門創作的全過程、尤為重要的就是渲染意境,在創作的作品達到一定意境基礎上,才能夠使得讀者進行賞析的過程,在腦海之中將詩人通過文字所描繪的畫面進行勾勒,促使讀者的良好共鳴得以逐漸產生[10]。
此時在舞蹈編導編排舞蹈的過程,就需要編排優美的舞蹈動作,并且通過整體上的編排對美妙意境進行構造,基于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中寓意藝術的充分發揮,促使舞蹈內涵和表現力充分提高,進而將更多的活力、魅力、美好等賦予給舞蹈,借助舞蹈表演達到震撼觀眾身心的目的,此時的舞蹈和舞蹈編排才能夠稱之為優秀作品。如《雀之靈》是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老師的代表作品,在這一舞蹈作品中,在不斷渲染肢體動作的情況下,為觀眾呈現了自信且具有魅力的孔雀形象,同時也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謳歌,此時必然會賦予舞蹈一種寓意藝術,使得舞蹈內涵更加深厚的同時,實現富有生命力的舞蹈作品展現。
4 結束語
作為重要藝術表現形式的舞蹈,在舞蹈編導精妙編排舞蹈的情況下,能夠促使人們的生活情趣逐漸提升,保障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逐漸增強。在舞蹈表達具體編排舞蹈的過程中,應對各種文學藝術表現手法進行靈活應用,在充分掌握舞蹈想要表達的內涵及情感等基礎上,立足于舞蹈內涵和表現力的提升為出發點,合理且有效的運用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確保完美結合舞蹈動作及音樂、人文形象等,確保具備藝術性和感染力的優秀舞蹈作品得以呈現。
參考文獻
[1]鐘林荔.文學藝術表現手法在舞蹈編導中的運用[J].藝術評鑒,2020(08):172-173.
[2]趙靜.淺析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戲劇之家,2020(10):111.
[3]李順陽,劉美松.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6):149.
[4]項雅麗.淺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藝術教育,2019(05):84-85.
[5]楊希曦.淺析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決策探索(下),2019(03):84.
[6]王嵐嵐.關于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1):183.
[7]閆杰.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名作欣賞,2018(21):167-168.
[8]栗偉.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探討[J].黃河之聲,2018(01):111.
[9]樊珺.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7,30(07):202.
[10]王思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探究[J].北方音樂,2017,37(1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