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杰
摘 要:大學生是中國青年中的優秀群體。他們的成長成才影響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加強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迫切重要。本文在梳理相關概念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中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并對此提出了相關培養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含
關于研究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路徑問題,前提是必須明晰與之相關的各種概念,理清其相互關系,才能更加科學合理地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本質。
(一)價值觀。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二)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對價值觀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到的一個概念。所謂核心價值觀,就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價值生活實踐中積淀和形成的有關客體對主體效應的根本看法,是人們在處理各種價值問題時所持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態度,它在整個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2013年12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三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生產、貿易、科技、文化領域等人類生活領域都已超越國界,中國也別無選擇地面臨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全球化浪潮。全社會、全方位、全開放的局面使西方思想文化進入我國的渠道和機會大大增加。
二、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的表現及培養路徑欠
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人的主體性逐步增強,當代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所受傳統觀念束縛減少,社會意識自由程度提高。但個別大學生不同程度地表現自強自立意識、缺乏創新意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少、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位、誠信意識淺薄,刻苦學習、艱苦奮斗精神淡化,自我意識較強,缺少團隊精神,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道德學習和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是養成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關鍵時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緊扣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學習的全過程,不僅能增加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還能增加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助力。
(一)把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相關課程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期間融入相關內容,有利于其成長成才。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德育教育
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應堅持與時俱進。必須面對現實,堅持戰略性與針對性相結合,民族性與全球性相結合。
2.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應創新教育方法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價值互動過程,僅依靠傳統意義上的“灌輸型”、“經驗型”、“封閉型”教育方法,很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目標。因此應創新教育方法,使“灌輸型”向“引導型”,“經驗型”向“科學型”,“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創新培養方式,占領網絡陣地,實現全方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模式。
3.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當代大學生校園文化。我國現階段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都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導向,并具有時代特色,健康向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融入校園文化,一方面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性,不同大學應有不同的大學校園文化,校園設計、建筑風格、校風、校訓、校歌、校徽等應彰顯特色。與此同時,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但切勿干篇一律,生硬套搬。另一方面,要兼顧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與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景觀作為一種符號象征,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價值觀念的主流。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充分發揮高校校園文化的作用,在充分挖掘各高校歷史傳統寶貴資源的基礎上,密切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特點,營造出學校特色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突出的校園風氣。
參考文獻:
[1] 劉崢,湯小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2] 劉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內在認同的現狀調查和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07).
[3] 曹震宇,劉崢.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認同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2).
[4] 朱志明,陳虹,朱百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度調查及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