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人文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在發展的同時結合圖書館自身的豐富性,給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本文主要通過對國內外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現狀進行對比分析,針對現狀列舉出目前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方面遇到的難題,表明圖書館進行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從意識、技術兩個層面提出相關的優化政策。
關鍵詞:圖書館;數字人文;優化政策
1 緒論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自由開放、交互合作的特點使得各個數據之間、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文學科傳統的研究方法需要對大量搜集到的成果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匯總,從而形成新的成果。而在大數據背景的推動以及數字化浪潮的助動下,涌現出許多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人文研究項目,“數字人文”這一概念也就應運而生——它是將計算機技術和人文社科領域結合到一起進行綜合學習、研究、發明以及創新的新領域。
2 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難題和必要可行性
1)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目前存在的難題。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數字人文研究開始發展起來,文本挖掘、可視化技術、圖像掃描分析、音頻視頻數字化等技術逐步發展應用起來,但是這還遠遠不足夠達到更高水平的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圖書館尚未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源整合平臺以及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信息資源的搜集和存儲都很艱難,針對碎片化的信息資源、傳統的特色資源等都難以做到更加全面的還原[1]。另外,圖書館員在圖書館數字人文的資源建設中的角色分工很模糊,沒有發揮圖書館本身、數字人文技術以及圖書館員的全面價值。當然,數字人文的發展也需要適度,即使研究人員一直強調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但是過于盲目的數字化工作反而不利于圖書館的穩定發展。
2)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論是時代的趨引還是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于圖書館的數字人文資源建設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必要性:傳統的圖書館方法論的核心流程是采集、分類、匯編、典藏和流傳,但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這樣的方法論必須從傳統演變為數字圖書館方法論,最終到數字人文數據科學。圖書館的服務本質是要為人們提供信息資源,其中包括人文資源,而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本質是要以數字化的方式推動圖書館人文資源的建設,因此圖書館有必要進行數字人文的學習和建設。(2)可行性 :圖書館具有在數字資源建設的四大優勢,分別是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協作優勢,這四大優勢決定了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可行性。圖書館在具有大量館藏資源的同時,利用圖書館員的豐富信息處理經驗,還能夠實現資源的創新,可以保證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順利開展。圖書館對信息資源的存儲、分析、應用和傳播技術既是圖書館慣用的技術,也是數字技術發展的基礎。并且,圖書館作為一個大資源融合體,它將多學科、多領域進行融合,聯系更多的市場,形成更強大的動力[2]。
3 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優化對策
針對上述提及的圖書館數字人文建設所遇到的難題,可以從意識、技術兩個方面來優化圖書館的數字人文資源建設。
1)加強數字人文意識。為了加強圖書館數字人建設的意識,可以從研究者、圖書館兩個角度入手。
首先,研究人員在對圖書館進行數字人文建設時,一方面要從基礎建設的根基不牢這方面入手,只有打牢基礎才能茁壯成長。國家政策、機制等要營造數字人文的氛圍,例如設立基金、制定發展規劃等,學者們在氛圍中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翻閱國內外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資料,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提出科學見解;積極參與到數字人文本身以及圖書館與數字人文相結合的專題研討會中,通過深入的交流,達到對于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一致性,明確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方向。當然這個一致性絕非絕對的一致,而是豐富的一致,學者們可以從不同層度、不同層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于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內涵、最終的建設成果需要達到大致一致。在這個更新換代非常迅速的時代背景下,研究者們要對信息更新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時更新才能保證圖書館數字人文建設時刻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學者需要以科學的新視角認真審視現狀,以數字思維構建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建設體系。圖書館本身擁有海量的資源,這些資源是圖書館進行數字人文建設的內在動力,不僅需要將這部分資源合理利用起來,還要發散思維,能夠整合多學科的信息資源,發揮數字人文的交叉性,擴大數據庫。
從圖書館的角度,要求圖書館能夠具備提高自身的資源容納量,交流分享已有的建設成果。圖書館需要意識到自己的“社會性”和“學術性”的特點,推廣數字人文的知識,提升人們的數字人文素養。針對數字化建設的研究,可建立專門的研習空間供研究人員更加方便、高效地進行數字人文研究。
2)深化技術層面改革。在技術層面的優化對策,可以從數字技術和人文技術兩個角度來闡述。
數字人文作為一個交叉領域,融合了多種相關技術,例如構造資源基礎的數字化技術、構造應用平臺的數據分析技術、構造服務平臺的數據管理技術。大多的用于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技術工具可以分為兩類:分析工具和管理工具,通過運用這兩種類別下的數字人文技術搜集、整合,例如:文本分析技術屬于基礎技術,配備其他多元技術對文本進行深層挖掘;多元繪圖軟件可用于事件的標注和記錄,形成清晰的發展流程等。應用數字化技術將大量的紙質文獻、圖片、視頻和音頻數字化,形成元數據庫。隨著數字人文的發展,對圖書館數字人文的技術手段應該不限于數字收集技術、數字管理技術、數字分析技術和可視化技術等,對于虛擬技術和人工智能機器技術應再度加強,將數字處理升級為智慧處理,讓機器干機器擅長的事,讓人干人擅長的事情,完善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為用戶提供全面數字化服務[3]。
除了對數字技術的升級之外,還需要對人才技術進行升級,必須重視圖書館員與數字人文的研究員的素質培養。人才素質的培養需抓好“外引”和“內培”兩條路線,一方面階段性的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以彌補業界專業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抓緊內部人員的相關培訓。關于人員的培訓,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的培訓,一種是針對不同領域的人才進行專業培養,使其精通各自領域的內容,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信息敏感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再實施各領域人員的合理搭配,各司其職,組建數字人文團隊;另一類是對于全能型人才的培養,全能型的人才可分配到各個團隊,執行團隊組長的職責,確定研究方向和流程。通過“外引”、“內培”,專門培養和全面培養四種類型的培訓,加速我國圖書館的數字人文資源建設,提高我國的數字人文國際競爭力。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圖書館和數字人文的宣傳及推廣技能培養,讓數字人文流行起來。
4 結語
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數字人文的發展勢不可擋,它的出現為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機遇。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特點,直面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密切關注國內外數字人文的發展動向以及數字人文與圖書館的聯合創建情況,明確發展定位,采用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強化資源建設,實現圖書館數字人文的資源建設。
參考文獻
[1]陳穎,舒蓉.數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發展策略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6):144-146.
[2]金玲娟.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現狀、障礙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09):15-20.
[3]王貴海.我國數字人文研究演進路徑及圖書館支持策略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106-113.
作者簡介
牛小凡(1997-),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