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文
摘 要:為了對建筑行業資源大量消耗問題進行改善,讓循環經濟理論應用到工程建設項目內,從循環經濟角度入手,利用闡述循環經濟實質內涵,并且根據價值功能系數計算模型,作業分解了建設項目,建立建設工程可循環規劃作業評價系統。除此之外,對體系內各個參數指標提出工程項目內怎樣應用循環經濟有關學說具體策略。最后,給我國建設節約型的工程提出建議以及對策,力求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理論研究應用以及發展,進而更好的實現建設環境持續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理論;工程建設項目;對策
最近幾年時間里,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以及工業化建設越來越快,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的建筑行業,其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傳統建筑行業屬于一類高污染以及高消耗的發展模式[1]。這種模式造成了資源比較短缺,并且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等多類問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還僅僅為出口能源的大國[2]。通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以及開發,等到本世紀初期,逐漸轉化成消耗能源的大國,最后變為能源進口的大國。根據我國統計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的煤炭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人均的原有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11.2%,人均天然氣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8%[3]。并且,按照2019年國家統計的年鑒數據表明:我國能源的產出是359000萬噸,而消耗量達到449000萬噸[4]。因此,入不敷出的嚴峻事實告訴我們,各行業的發展正需要循環經濟理論的支撐,若能將循環經濟理論應用于建筑領域,對于社會污染的治理具有突出意義。所以,對項目循環性仔細進行深入研究,對建筑工程的可循環化作業來分解,構建建筑工程可循環的規劃作業評價結構,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在建筑領域發展以及應用。因此,本文從循環經濟角度入手,利用闡述循環經濟實質內涵,并且根據價值功能系數計算模型,作業分解了建設項目,建立建設工程可循環規劃作業評價系統,并且給我國建設節約型的工程提出建議以及對策,力求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理論研究應用以及發展,進而更好的實現建設環境持續健康的發展。
1 循環經濟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循環經濟強調的是3R原則,即Reduce(減量化原則)、Reuse(再使用原則)、Recycle(再循環原則),所謂減量化原則一在強調在資源開采時降低資源的開采率,或是使用可再生資源作為原料,盡可能降低資源的消耗速度,爭取在產品生產的第一步就把資源損耗扼殺在搖籃里;所謂再使用原則即是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或是提高生命全過程的使用率,不要讓其過早地成為廢品;所謂再循環原則即是在產品使用末期,成為廢棄物階段時,使用科學辦法爭取將其轉變為可供其它產品生產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循環經濟的最本質內涵是強調地球資源的有限性,旨在降低人們在開采資源的過程中,降低資源的開采率,提高資源生命周期的使用效率,在產品使用末期,盡量避免使其變為垃圾,進而使資源內部循環率達到最大化,實現可持續循環發展的最大利益化。
2 構建循環經濟在建筑項目規劃中的架構
循環經濟通過從線性的“使用即處置”經濟向更好的資源組織過渡,為全球可持續性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然而,實現循環經濟遇到了各種約束。循環經濟的實現是由EMF(EllenMacArthurFoundation)的蝴蝶圖塑造的,該圖將環境和社會的物質流動描述為單獨的循環。然而,Velenturf等認為,由于有機和無機材料的自然組成或技術設計,資源流動往往包含有機和無機材料的緊密結合。他們在這個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循環過程圖,拓寬循環經濟的范圍,包括從人為采掘和返回材料到自然環境中,從而重塑概念空間。該圖對循環性的生物物理局限性提出了現實的看法,并引出了如何向可持續循環經濟過渡的討論。在此基礎上,結合厲娥構建的建筑業循環經濟指標評價模型,根據價值系數計算公式V=FC,即價值系數=功能系數/成本系數,得到各指標的價值系數。通過比較系數大小,選擇在工程項目中循環經濟價值較大的參數指標。并結合和建設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流程。
3 關于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3.1 大力發展節約型、循環型建筑工程
要想大力推動節約型、循環型建筑的發展,就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指引和建筑企業的積極配合,一方面,我國政府現如今已經頒布了一系列與循環經濟有密切關系的且較為完整的法規,雖然整體還是落后于發達國家,各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就我國現如今建筑行業發展的現狀而言,是適合引導本國的建設工程項目走向循環發展之路的。另一方面,建筑企業要深入研究挖掘政府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本企業的契合點,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實現共贏發展。
3.2 國家相關法律規章的制定與引導
政府各級部門應加快制定或完善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積極引導企業,提高服務水平。研究、借鑒、探討國外循環經濟立法發展位于世界前列的國家,分析其中的關鍵點,創新出本國的出發點;認真履行部門制定的規則,擔起相應的職責,進一步擴大環境執法范圍,強化監督管理,更為嚴格地奉行環境保護制度,提高企業市場準入的環境最低標準,給予率先將循環經濟理論用于生產的企業優惠和扶持政策,并將取得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授予獎牌和獎勵,同時對未達到市場準入環境最低標準的企業予以嚴重的處罰。
3.3 相關建筑企業應自覺改變思維與行動
第一,建筑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相關循環經濟的政策,尋找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和本企業的契合點,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給本企業帶來盈利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第二制定本企業的“循環經濟”制度規章,加強企業各員工的宣傳教育,定期組織員工參加相關講座,并收集各部門提出的優化創新點子,實行獎懲制度,把循環經濟用于生產過程中落到實處;第三,使用綠色建筑材料,如使用可生資源制造的原材料或者是可供其他生產企業二次利用的原材料。
3.4 加強本國技術創新和開發
循環經濟實際上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型經濟,必須堅定地依靠技術創新和人才引進措施。現階段,我國應該著重推進對節能技術、環保技術、再生能源技術、生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促進科學技術的壯大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廢物轉變成資源循環的再利用或進行無毒化處理,轉變以往企業高能耗的生產方式,降低對環境的傷害;通過設計手法用已進行分析的舊材料替代新材料完成建筑的設計與施工,同時滿足減少額外操作以及保證建筑美觀的要求。使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新技術和方法,減少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的損耗,實現投資少、產量高,盡可能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實現經濟效益。
4 結語
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枯竭,我國建設行業現行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逐漸制約經濟發展,影響了生態平衡。而循環經濟將傳統的發展模式向科學的發展模式轉變,把循環經濟理論引入到建設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進一步深化。當下,我國應該以創新科技為動力,以物質循環利用和節約資源為核心,明確政府與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在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經濟許可的前提下,實現資源效率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
參考文獻
[1]賈國柱,劉圣國,孟楷越.基于改進DEA模型的建筑業循環經濟效率評價研究[J].管理評論,2014,26(04):14-21.
[2]厲娥.基于價值工程的建筑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5(34)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