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南
摘 要:對于農田水利來講,渠道防滲技術應用的較多,能夠有效利用水資源,實現既定的經濟效益,造福于人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農田水利渠道滲漏的原因,并詳細分析了防滲渠道施工工藝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夠為實際施工提供借鑒,實現良好的建設效果。
關鍵詞:渠道防滲技術;農田水利;應用
水利工程不僅關系著水資源的利用,還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農業建設的過程中,農田水利工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引起高度重視。在運輸水資源的時候,常常用到渠道運輸的方式,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水滲漏的現象,影響了水利工程的質量,不利于農田的灌溉,甚至引發一些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加強渠道防滲技術的應用,對施工要點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增強水利工程的堅固性,真正為社會謀福利。
1 農田水利中渠道滲漏的原因分析
第一、環境原因。天氣、水文、土壤等都會引發渠道的滲漏,比如動物的活動現象,突發的降水等,會增加滲漏的概率,不僅加重了施工人員的負擔,還給農田水利渠道防滲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困擾,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第二、人為原因。人員在渠道周邊進行活動,由于一些行為的影響,破壞了渠道的完整性,對渠道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降低了渠道的使用壽命。在挖土的時候,會對渠道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破壞渠道的外部結構,繼而引發渠道的滲漏現象。
第三、工程原因。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農田水利工程會出現老化現象,結構不再完整,性能和質量逐步降低,堅固性受到較大影響,很容易出現滲漏。另外,由于時間的增加,加上一些農田水利渠道本身設施不足,使用效果會大打折扣,增加滲透的風險。
第四、地質原因。農田周圍的地質較松散,水資源的運輸將會受到一定影響,地下水會反滲,最終破壞渠道的原有性質。地質會造成渠道的滲水,由于不同地區地質存在差異,因此,很難使用統一手段進行控制,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2 農田水利工程中應用的防滲渠道施工工藝
1)土料防滲。防滲渠道施工中,土壤材料至關重要,必須充分考慮地址和價格因素,如果能就地取代更好,減少了運輸環節,節省施工成本。通常情況下,土料防滲渠道在氣溫較低的地區應用的較多,因此,如果農田水利工程的防滲系數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此種方法。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員應先清潔地區表面,對表層土料進行粉碎,過篩2~3次之后,清理干凈土料中的垃圾、樹皮、草根等,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調配土料含水量,結合施工標準,干拌之后加水進行濕拌,注意攪拌應均勻進行,保證材料的性能最佳,避免出現離析現象。之后進行鋪設,可以分層進行,上層鋪設完成之后,進行下層的鋪設,鋪設完所有材料之后,進一步防護土料渠道,彌補出現破損和開裂的地方。土料防滲渠道建設方式和水泥土建設方式具有相似性,滲透性較強,因此在寒冷的北方地區應用較少,施工中,干性水泥是常用的材料,或者不使用土料進行防滲施工,達到理想效果。
2)渠道斷面設計防滲。為了強化防滲效果,需要設計好渠道斷面,必須對施工地區的地形、地勢、地貌、土質等因素進行了解,測量渠道水深、河寬等數值,對兩者的比例進行嚴格控制。仔細校對后期數據,使用機電排灌標準對相關參數進行核對,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得出最終的渠道斷面設計尺寸,保證數值的準確性,與設計需求相互適應,滿足工程施工的需要。確定圖紙結構之后,可以挖方并填方,找出設計點與監測點之間的關系,對地面平整度進行規整,之后進行渠道的放樣處理,使后續施工能夠連續穩定的進行。施工人員需要重視現場漏水、裂縫、凍脹等問題,了解當地的溫度條件,協調各項自然因素,防止土壤顆粒增大,由于對堆積體積的增加而無法順利施工。因此,施工人員必須提前預警,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降低這些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
3)混凝土防滲。混凝土材料的防沖擊性很強,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防滲施工中應用較多。準備好梯形混凝土防滲渠道組件,優化整個設計結構,澆筑混凝土之前,對素砼、模板、支架等材料進行檢查,一次性完整澆筑工作,防止拼接縫的出現。組合式普通鋼模板應用在施工中,木模板起到輔助作用,應保證模板強度和剛度達標。按照設計要求,測量放樣模板,對于側面模板,如果強度大于50%,可以進行拆模施工,對于承重模板,拆模的條件是達到設計強度的70%。使用平板振搗器,分層振搗混漿,20~30s為振動時間,判斷下層混凝土的初凝狀態,之后澆筑上層混凝土。使用自落式拌合機,攪拌下層混凝土,結合坍落度,確定混凝土的拌和時間,通常時間應大于1.5min,拌成到開始澆筑的整個時間控制在45min以內。15℃為混凝土溫度,如果外界氣溫在30℃以上,必須對出倉溫度進行控制,使用機動小翻斗車運輸混凝土,車廂壁內可以覆蓋薄膜,以免出現漏漿現象,砂漿損失應小于1%。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采用濕養護方法,為期兩周,防止出現開裂現象。
4)混漿砌石防滲。混漿砌石技術指的是借助機械設備,對砂漿進行攪拌,鋪設在渠道上,達到防滲效果。一般來說,3~5min為攪拌混漿的時間,3~5h為混漿砌石技術的使用時間,如果砂漿出現凝固現象,則無法正常使用。砌筑過程中,如果砂漿存在離析或者滲水現象,必須再次進行攪拌,將三組體砂漿石塊加工在每一個攪拌設備臺班上,然后進行砌筑施工。砌筑第一層石塊時,對基地混漿進行均勻攪拌,選擇平面石料,最下層放置面積較大的石料,均勻接觸地基,使每塊石料都能夠發揮出自身作用。保持兩側角石的準線一致,內外兩側石塊應先處理,放置內部石塊,起到面石的作用,對中間的腹石進行填充。在整個砌石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使用小石子,逐步填滿縫隙,增強渠道表面的光滑性與平整性。石塊砌筑量大于三層之后,石塊與石塊之間應保持一定的縫隙,不能直接接觸,如果石塊砌筑厚度滿足施工標準,必須完整鋪設總體灰縫。分層砌筑后一次性找平,控制25mm左右為灰縫厚度,80mm為錯峰距離,伸縮縫處理間隔控制在15m左右。
5)瀝青材料防滲技術的應用。首先,運用埋藏形式的瀝青薄膜防滲技術。清理干凈渠道周圍的雜草垃圾等,平整化處理農田水利渠道,噴灑適量的水分,使用相應噴射機械設備,將性能達標的熱瀝青噴射在渠道上,形成一層透明的水膜,厚度大于5mm,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瀝青的抗老化效果較好,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滲效果,應加強后期養護,選擇相應數量的素土進行鋪筑,達到規定的養護指標范圍內。
然后使用瀝青席防滲技術。使用油氈以及葦席等材料,與瀝青層相互結合,以卷材形式展現,之后在渠道中進行鋪設,保證達到良好的防滲效果。卷材的鋪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相互搭接施工,對接縫處進行控制,連接過程中可以使用熱瀝青,發揮出材料的最大作用。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水利事業的進步,必須對農田水利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渠道滲漏的原因,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按照設計好的過程進行規劃,利用針對性的防滲技術,有效實施技術的每個環節和步驟,增強工程的堅固性。同時,應加強現場監督,將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系,不斷改進與完善技術,最大限度發揮出技術的內在價值,實現最大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郭宏斌.新時代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難點及突破口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8):73-75.
[2]岳德榮.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對策分析[J].治淮,2019(4):57-58.
[3]朱江.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渠道設計與施工管理[J].珠江水運,2019(17):108-109.
[4]鄭海將.防滲渠道施工工藝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