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林莉蘭(化名)最近收到單位體檢報告,感覺挺意外,去年體檢查出血脂異常和脂肪肝后,林女士注意了飲食習慣,平時吃得比較清淡,飯后也堅持散步運動,但不知為何指標還是變動不大,仍被提示有脂肪肝和高脂血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90%的血脂異常與生活方式有關,其中主要是飲食不良和缺乏運動。當高血脂被確診后,首先應進行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響因素的控制。在達到此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通過合理膳食、體能鍛煉和必要的藥物治療,是能夠有效控制和降低血脂的。

有一些常見誤區:瘦人不會患高脂血癥。事實上,高血脂絕不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也可能受遺傳、環境和疾病的影響,患上高脂血癥。從林女士的指標來看,雖然體質指數、體脂肪率等都是正常的,仍然患上了高脂血癥。林女士平時雖然飲食清淡,吃肉不多,但是做菜用油可能稍多,且喜歡喝煲湯,晚上有時候還喜歡吃零食。據研究證明,嗜油食者及嗜甜食者血清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高于普通飲食者。因此,除了少吃肉,用雞鴨魚等白肉替代一部分豬牛羊等紅肉外,還要盡量做到做菜少放油,少吃市售鹽糖含量高的加工食品。另外,喜歡喝湯并不代表就是清淡低脂的飲食。很多人認為,高湯有營養,湯越白越有營養。湯之所以變成白色,是因為湯里面含有大量脂肪。煲湯時間越長,湯里的脂肪越多,經常喝會增加患脂肪肝、高血脂的風險。
紅燈食物(拒絕) 富含動物性油脂的食物,如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的脂肪部分,如肥肉、奶油、皮脂等;油炸、油煎食物,如炸薯條、炸糕、炸雞腿等;椰子油、棕櫚油、奶油制作的食物,如油炸薯片、方便面、奶油蛋糕等;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腦、肝、腰子、心等)、蟹黃、魚卵、蝦卵等。
黃燈食物(慎選) 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腰果、核桃、瓜子等堅果或果核,每天不超過一小把的量,以20克左右為宜;植物來源的烹調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玉米油等,每日烹調用油以每人25~30克為宜,大約是小湯勺三勺的量。
綠燈食物(放心) 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大麥、富含果膠的水果等;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海藻等;富含鎂的綠葉蔬菜,如菠菜、空心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