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清
毛細支氣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在冬春季較為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見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因此,家長看護需格外注意。
毛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病因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次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當受到病毒侵襲時,病變部位主要在小氣道上。由于解剖生理結構的特點,嬰幼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且纖毛運動、咳嗽排痰能力差,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腫及氣道平滑肌收縮而發生梗阻,因此易發生毛細支氣管炎,并會因此引起肺氣腫或肺不張。
毛細支氣管炎在臨床上除了有發燒、咳嗽、流涕、精神差等一般肺炎癥狀外,喘憋是顯著特點,尤以早晨起床后和夜間睡覺時加重,表現為喘息、憋氣、呼吸困難、鼻翼扇動、臉色蒼白、哮鳴聲明顯。對于重癥患兒,家長可發現其吸氣時胸骨及鎖骨上窩、肋緣下等處下陷,即醫學上說的“三凹癥”。
毛細支氣管炎經過積極治療后,一般患兒的癥狀均可得到緩解。但喘憋癥狀如果得不到控制,則可并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也有少數危及生命。而且因毛細支氣管炎在發生過程中改變了患兒氣道的局部環境或患兒體質,反復發作會造成類似支氣管哮喘的氣道病理生理改變,如氣道分泌物增多、痙攣、狹窄,最后引起氣道重塑。
對于毛細支氣管炎可能導致的后果,家長要引起重視,做好防范。減少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重要措施有:
1.提倡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因子,這些免疫因子能夠增強嬰兒的抗病能力,減少嬰兒日后變應性疾病及哮喘的發生。因此,新媽媽們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母乳喂養,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并且最好能堅持給予純母乳喂養,這不但能增進母嬰間的感情,而且也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2.減少患流行性感冒的機會。平時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加強體質鍛煉。在氣候變化時要留意給孩子適當地增減衣服,經常為居室通風換氣。家庭成員中人患感冒時要避免與孩子親密接觸,在流感季節盡量少帶孩子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3.積極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當孩子除了有一般肺炎癥狀外,還出現喘憋的癥狀時,家長應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當孩子確診為毛細支氣管炎時,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治療后還要注意做好隨訪,盡可能地降低喘憋的反復發生。當孩子每年患毛細支氣管炎超過4次,且既往有濕疹的病史或父母有哮喘時,則要考慮是否為支氣管哮喘,應帶孩子去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