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道彰
膀胱是儲尿和排尿的器官,若患者患了膀胱癌,可能就需要將膀胱全切。膀胱全切后一定要制作新的容器來替代膀胱儲尿。在臨床上,根據患者情況,制作膀胱主要有三種術式:輸尿管皮膚造口術、回腸流出道術以及原位新膀胱術。前兩者的功能是僅僅把尿排出去,沒有儲尿的功能,而后者——原位新膀胱術在制作了新膀胱后,新膀胱與尿道吻合,具有儲尿和排尿功能。
原位新膀胱術能明顯提高膀胱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的微創手術,手術過程沒有疼痛感,患者不必過分擔心,但術后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原位新膀胱術術后的恢復時間較長,停留管道較多,應注意保護,特別是尿管和輸尿管導管,以免用力牽拉導致脫落,避免管道打折、扭曲導致引流不通暢。
術后切口會有輕度疼痛不適,如疼痛影響睡眠或難以忍受,請及時告知護士和醫生。術后出現腹部激烈疼痛、引流管引出大量液體請及時告知醫生護士。術后第2天可以飲少量的白開水,待有肛門排氣之后進流質飲食。術后進行床上活動可促進排氣。
術后3~5天左右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口有少量滲液是正常的。如敷料濕透請告知護士醫生,醫護人員會及時處理。術后10~14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后會有尿失禁的情況發生,特別是起床、咳嗽、用力時,需要進行盆底肌鍛煉。拔除尿管后需要進行排尿功能鍛煉,開始采取蹲位、增加腹壓的方式排尿。
一般術后7~9天拆除縫線,拆線過程不會有明顯疼痛,拆線3天后可以淋浴。
出院后4周內注意居家休息,避免激烈的活動,同時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過度用力。術后需要定時排尿,避免新膀胱過度充盈,導致膀胱無收縮功能。夜間可能會出現尿失禁,注意定期排空尿液,以減少尿失禁的情況。應進食容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待胃腸功能恢復后(一般術后4周)恢復正常飲食。切口出現麻木、間斷刺痛是正常現象,大部分半年內會消失,如出現紅腫、發熱、流液體請及時就診。
術后4周復查一次腹部CT、肝腎功能、血常規、電解質、尿常規。2年內每3月復查一次腹部CT、肝腎功能、血常規、電解質、尿常規。第3年開始每半年復查一次腹部CT、肝腎功能、血常規、電解質、尿常規。
原位新膀胱術術后有部分會出現局部復發或者遠處轉移,不要報以僥幸心理而忽視復查,錯過早期發現病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