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 翟霄 肖娜娜
編者按:為助力疫后、災后重振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將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幫助企業渡過當下難關,今年7月,在湖北省委人才辦的大力推動下,全省首批449名專家人才出發,奔赴湖北各大小微企業開展服務。
449名專家人才中,239名科技人才赴省內239家中小微企業擔任“科技副總”,210名院士專家深入企業開展一線講學、專題培訓、技術診斷和指導。他們充當企業的“技術顧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紐帶”,為企業培育“永不走”的專業人才隊伍。
本期,“人才之窗”欄目為讀者呈現“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的部分典型人物和事跡。
指導科研創新,開展長期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政協副主席、中鐵大橋院集團董事長秦順全服務湖北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8月25日,秦順全作為首批專家來到對口服務企業——湖北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出謀劃策。
與央企相比,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在科技研發和創新活力上存在較大差距:科研實力較薄弱,希望加大與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希望借助院士平臺引進、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處理公司項目施工或科技研發中的一些突出問題;科技創新機制需要專家指導完善。
秦順全院士從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臺搭建等多方面給出具體建議:企業在項目建設中應及時對關鍵技術進行總結和提煉,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要強化科研能力建設,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為持續發展積累經驗;要集約化培養技術人才,并通過“送出去、引進來”交流學習促其成長。此外,他還主導與省路橋集團建立了長期聯系、合作的機制,如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雙方加強項目合作等。
團隊聯合攻關,提升產品質量
——三峽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張宏岐帶領專家團隊考察恩施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月29日,張宏岐帶領專家團隊來到恩施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考察“湖北海棠”茶葉核心種植基地及海棠茶發酵工藝和生產流程。
近年來,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海棠品種培育、種植并開展富硒海棠系列功能產品的研發,制定富硒海棠茶的種植標準以及生產標準。通過與專家團隊聯合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制約,推動產學研緊密合作,創造科研價值50萬元。
在詳細了解和深入考察后,專家團隊指出:目前公司存在海棠茶發酵后難成型、形態粗放、附加值低等問題。在后續技術服務中,專家團隊將對海棠茶發酵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指導,以期有效解決發酵與成型矛盾,突破海棠茶精深加工技術關鍵,提升海棠茶的附加值。同時,對發酵前后海棠茶中根皮苷和硒等關鍵保健活性成分的檢測及質量控制進行指導,強化海棠茶質量控制水平。
校企協同合作,服務企業發展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丁華鋒教授率隊前往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指導
7月30日,丁華鋒率隊前往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指導。當前,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面臨兩大技術難點——起重機智能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卷筒受力分析及輕量化設計,急需專家為起重機械智能設計進行指導。
在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探討后,雙方確定了初步解決方案,達成合作意向:以橫向課題立項的形式開展校企合作,共有知識產權,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升級換代;采用高校先進的設計計算理論為企業生產制造保駕護航,以企業完善的生產加工工藝為高校師生提供實習與實踐機會;同時,通過項目研究,把機械行業現代設計方法和先進的設計計算與分析模擬軟件傳授給企業專業技術骨干。
雙方還將重點圍繞企業創新需求,探索“選派一批團隊、攻克一批技術、轉化一批專利、共建一批研發中心”的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協同學校資源全方位、深度服務企業創新發展。
進行技術指導,合作開發新藥
——湖北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教授巴元明到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服務
7月21日,巴元明到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服務。巴元明主導研制的組方(湖北省中醫院“肺炎1號”),是唯一一個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湖北省地方組方,已全面應用于全省新冠肺炎疑似、臨床診斷及確診病例治療中;主導研發“清肺達原顆?!钡柔t療機構制劑9種。
作為湖北省首家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單位,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的技術需求是為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研究提供技術指導,尋求單位合作開發抗疫中藥新藥。
此前,巴元明已與勁牌持正堂藥業簽署“清肺達原顆?!奔夹g轉讓與新藥臨床前研究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清肺達原顆粒”。通過本次的溝通交流,勁牌持正堂藥業與湖北省中醫院將以巴元明教授為橋梁,以共同申報中藥新藥為合作起點,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共同振興發展湖北省中醫藥事業。
親力親為研判,力解技術難題
——武漢紡織大學丁敬芝教授為黃岡大別山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解決技術難題
黃岡大別山電力有限責任公司面臨的技術難題是:2#發電機組主蒸汽出口兩端溫差較大、屏過、再熱超溫。7月29日,公司李松山工程師網傳電站鍋爐說明書給武漢紡織大學丁敬芝教授。
作為電站蒸汽動力循環系統運行優化、中央空調系統運行節能策略研究領域的專家,丁敬芝教授于8月3日前往公司現場察看鍋爐及集控室。翌日,李松山工程師網傳集控數據截屏圖給丁敬芝教授。由于一些結構細節缺乏,截圖有些參數標注不詳,8月12日,丁敬芝再次到現場察看鍋爐的結構,并在集控室和企業員工做了交流和初步討論。丁敬芝教授認為該問題較為復雜,細節研究還需要采集大量的監控數據做研判。
下一步,丁敬芝教授將與公司技術人員一起進一步對問題進行研判,給予合理解決建議,并通過對接洽談議定了后續的具體服務內容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