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剛 李中明
1996年,在部隊當了5年兵后,我退伍回到村里。因為手有廚師證,我原準備和妻子到縣城開餐館。不巧村里換屆選舉,老支書因病退休,黨員們把我推選為村支書,群眾選我當村主任。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村有兩條河,像個三只腳,姑娘往外嫁,男兒愁老婆。”這首民謠,唱出了以前村里的現實,張鐵溝村一度有20多個大齡光棍。
我和村“兩委”一班人苦苦探尋,如何能把窮村變成人人安居樂業、有集體支柱產業的富村。
我們結合村里的情況,聘請了支部參謀員、治安巡邏員、村務監督員、紅白理事員義務四大員,利用四大員化解小糾紛、小案件、小隱患、小需求。同時,堅持每月初一、十五的“說事日”制度。
支部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樣樣工作開展順利,這是我們黨員們和村干部的真實感受。
窮在山,優勢也在山。我們村有一萬多畝山林,通過多年實踐,我們發現養羊最合適。過去品種落后、效益低,我們就引進新品種試驗,投資30多萬元從麻城購買100多頭波爾良種山羊。據統計,近3年內,山羊可達到3000頭,每頭只按40公斤,每公斤只按40元計算,就可新增收人近500萬元。
我們又和湖北東漳實業公司合作,引進標準化養蠶大棚,簽訂了每公斤包收40元的合同。村里種植連片桑園基地200多畝,養蠶產業每年新增村集體收入40萬元,形成了“黨建引領+企業合作+農戶基地+農民打工”的經營模式。
24年彈指一揮間,我歷經多次大難,但始終沒有改變“要干就干好”的初心。2012年,我在從鎮黨代會返回的山路中遭遇車禍,左腿粉碎性骨折,髖關節壞死。2015年春,我為鄉親運送煙苗,不小心從8米多高石墻摔下,摔斷5根肋骨。3年間,我先后做了5次大手術。
一次,我幫農戶點種香菇袋料,突然左眼一陣疼痛,眼前瞬間一片模糊。事后醫生診斷為左眼視網膜脫落,右眼視網膜也出現多條裂縫,必須馬上手術。手術后,左眼視力不足0.2,右眼矯正后不足0.8。后來我干脆放棄治療,悄悄把病歷揣進口袋。
為了落實異地搬遷,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我們村“兩委”一班人帶領36名黨員,用了3年時間,先后把居住分散在“九沖十八洼,洼洼窮人家”的36戶精準扶貧特困戶,全部搬遷到村文化廣場集中安置點,住進村里統一新建的連片安置房,做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到去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00元,成為全鎮人均純收入前三名。
眼下,幢幢別墅好漂亮,群群羊兒放山上,盞盞路燈亮堂堂,戶戶花園聞到香,件件古董(石磨、石滾、石槽、石凳等過去農戶使用的傳統用具)擺路旁,成為張鐵溝村的真實寫照??吹酱謇镒兓?,我這個身殘拄過4年拐杖的“九品官”,感到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