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傳澤
把黨建引領作為城鄉基層社會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寶,不斷創新治理和改革思路,把“三力”貫徹落實到城鄉基層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治國興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創新。黨的領導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和關鍵,武穴市把黨建引領作為城鄉基層社會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寶,不斷創新治理和改革思路,把“三力”貫徹落實到城鄉基層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加強政治建設,增強組織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秉h的全面領導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來實現,黨組織有力量的關鍵在于組織體系建設從上而下有重量、有力量。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政黨,組織嚴密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在防汛救災工作中,各級黨組織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帶領干部群眾筑起防汛救災的堅固防線,在堤壩上開展“三防三反”教育、紀律教育、宣誓活動,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讓黨旗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線高高飄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奪取防汛救災攻堅戰重大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基層治理工作中,武穴市以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緊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和重點管理村整治,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創建“功能型黨組織+自治組織+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的治理機制,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各專業機構工作者的作用,推動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格局。
展示黨員精神,體現戰斗力。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面對大戰大考,越需要擔當精神和斗爭意志。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武穴市四千余名黨員投身于防汛救災攻堅戰中,在長江干堤上、108座水庫邊、三大湖圩邊勇挑重擔、日夜奮戰,把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化為沖鋒在前、迎難而上的實際行動,以鋼鐵意志和嚴明紀律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在防汛救災大戰大考中,在人民群眾面前展現出黨員干部隊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優良作風。在常態化防疫中,武穴市刊江辦事處梅園小區貫徹“調處息爭, 致力和諧”治理理念,借鑒疫情期間“雙進”黨員管理模式,根據樓棟分布、住戶數量,社區黨支部按每人10到20戶,對小區內1465余戶包保,由包保黨員定期上門走訪,了解住戶的痛點、難點、堵點,從居民找小區服務轉變為黨員上門為居民服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
團結人民力量,強化凝聚力。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必須強化每一名共產黨員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最大限度把群眾吸引、凝聚、團結在一起。在災后重建時期,武穴市進一步堅持“黨委-黨支部-黨員-群眾”的創新構架,通過黨員示范、組織宣傳有機結合,打造多方聯動的防汛救災全民化格局,健全基層群眾聯動機制,織密組織體系,筑牢基層治理堡壘,為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提供了全面服務。在探索鄉村治理過程中,武穴市田鎮辦事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內容涵蓋社會治安、公益美德、鄉村建管、家庭生活等。采用積分制管理方式,推出“黨建+村規民約”雙推進模式,村務管理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各方參與農村自治共治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保障人民群眾在農村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現了黨建和農村社會治理的互動雙贏。
(作者單位:武穴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