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

傳統觀念中,媽媽一直是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主力,而爸爸卻總是因為事業忙碌等原因,疏于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育兒理念的進步,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要想做一名好爸爸,需要扮演好三種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親是這個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師長”。父親的教育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我女兒從一歲起,丈夫就每天晚上和她一起讀繪本、看畫冊。再大一點,就帶她一起背古詩、認漢字;上學以后,會陪她做作業,養成好習慣。每到周末,丈夫特別喜歡帶女兒去大自然中認識各種花鳥蟲魚。比如,剛講完《小蝌蚪找媽媽》,他就帶女兒去池塘捉蝌蚪,把小蝌蚪放進家里的魚缸,讓女兒觀察小蝌蚪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收獲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而丈夫也在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跟孩子建立了“亦師亦友、共同進步”的關系。
在有些人的印象里,父親總是威嚴、高高在上的,然而,古代“父子君臣”的舊式綱常早已過時,如今倡導的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親子關系。有研究表明,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更加自尊自信。
女兒很內向,剛入學的時候非常緊張和焦慮,到了學校也羞于跟老師、同學說話。接她放學,看到別的孩子都大大方方地和老師說再見,就女兒一聲不吭,離開老師連個招呼都不打,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回到家后,我忍不住對女兒一陣數落:“你怎么不跟老師打招呼呢?這樣很不禮貌,知道嗎?以后不許這樣沒禮貌!”
心細的丈夫把我支開,和女兒在書房里談了好久。過了幾天,女兒明顯變得開朗熱情了,我問老公怎么開導孩子的,他說:“我沒有開導啊,我只是告訴她,爸爸原來跟你一樣,剛上學的時候也緊張、膽怯,不敢跟人說話。但是沒關系,等環境慢慢熟悉了就會好起來?!?/p>
我恍然大悟,原來與孩子成為朋友并不難,關鍵是要意識到,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爸爸是孩子的老師和朋友,也是孩子成長的路標。有句話說得好:“父親的德行是孩子最好的資產?!币虼?,好爸爸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以身作則,因為“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如果你想讓孩子不沉溺于電子產品,那么你就要在家戒掉手機、平板電腦;如果你想讓孩子養成從小閱讀的習慣,那么你就應當拿起書本,在家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如果你想讓孩子按時作息、不賴床,那么你自己就要養成準時休息、不熬夜的習慣。
爸爸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為孩子樹立成長的標桿,并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事業。要想這份事業取得成功,作為父親就要好好努力,扮演好三個角色:要成為一名“好老師”,啟迪和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好朋友”,陪伴和理解孩子;還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影響和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