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方嘉文,趙美玲
(1.湖北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湖北 黃石 435000;2.湖北師范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2020年初,教育部下發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和“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通知,遠程在線學習期間,社會各界為廣大師生提供各種教學資源和科研資源,學校鼓勵研究生積極與授課教師進行遠程互動和交流,充分利用現有書籍、研究資料以及網上教學科研資源開展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等工作。居家學習與課堂教學不同,師生關系變了,由零距離強關系變為遠距離弱關系;教學組織結構變了,由同場地集中式組織變為不同場地散布式組織;信息技術地位變了,由教學輔助手段變為必備基礎資源[1]。本研究通過問卷對在線學習環境下的碩士研究生科研學習基本情況展開調查,探究各關鍵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建議,以期提高碩士研究生的積極性,促進更加高效地科研學習。
國內外涉及在線學習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關于影響因素各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其中張婧鑫等人依據扎根理論研究方法,采用二元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構建在線學業預警模型,并得出在線學習中同伴交流、課程進度安排合理性、自我調節學習、與教師交互及學習動機最能解釋學業成績的結論[2];黃慧從多個理論角度出發,基于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現狀,通過內容分析、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總結得出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影響因素有五個方面:個人因素、教師因素、學習資源因素、教學平臺因素、同伴因素[3];Paechter等人在探究在線學習與學習成績和課程滿意度的關系時調查得出網絡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和師生互動等影響在線學習的體驗感[4];Jansen等人認為學習者通常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權,學習者必須進行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 SRL),然而,學習者往往難以自我調節他們的學習[5]。
通過分析整理,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在線學習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個人內在因素和其他外在因素兩大方面進行分析,其中個人內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學習動機、學習風格、自控能力、知識技術等,其他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設備條件、學習資源、教學平臺、師生互動、同伴支持等,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生在線科研學習影響因素分類
本研究在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小范圍研討后自主編制《碩士研究生在線科研學習情況的調查問卷》,問卷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調查;第二部分為科研學習現狀調查;第三部分為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共41題,其中第三部分為Likert五點量表形式,最后一道開放討論式題目,其他均為選擇題。此問卷的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工具的分析情況
本研究旨在調查碩士研究生在線科研學習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對象為湖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為方便數據的統計與整理,結合問卷星和SPSS軟件對問卷進行發放與統計分析。
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83份,其中女生占73%,男生占27%;年級中研一占55%,研二占29%,研三占16%;培養類別中全日制學術型占64%,全日制專業型占31%,非全日制專業型占5%;學科門類包含八大類,由多至少分別為教育學、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工學、經濟學和歷史學。本次調查對象樣本各層次的分布全面且較為均勻,保證了結果的客觀性。
在課程學習計劃上,超過50%的學生本學期有三門以上的在線課程,其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四至六門課,38%的學生無課,可得知碩士研究生課程較少,更多時間在科研中;在科學研究計劃上,如圖1所示,由高到低分別為文獻閱讀、學術論文、畢業論文、科研項目、實驗研究,在“其他”這一項中有部分學生補充提到藝術實踐、文獻綜述、數據分析、閱讀書籍等計劃,可得知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學習安排恰當,在線學習中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計劃。在線學習期間,學校原則上依據春季學期教學計劃對課程進行調整,研究生在網絡課程學習的同時要兼顧科研學習,處于不同階段的研究生要在導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科研學習。

圖1 科研學習計劃分布圖
因學科門類和課程特點的區別,研究生線上科研學習使用的平臺也各式各樣,根據學習的需求和教師的安排,也會將多種平臺結合使用,其中QQ(83%)和知網(61%)使用的最為廣泛,另外被較多使用的分別有微信、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等;教師在指導科研學習上最常使用的是“提供教學課件及資源+在線輔導(63%)”的方式,其次是“直播教學+學習資源(57%)”,在“其他”一項中提到電話溝通等方式;與教師溝通的主要內容如圖2所示,在“其他”中最多提到畢業論文和就業問題。遠程狀態下教師和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教育管理者需要更新觀念,提供充分的政策、資源、工具、培訓、指導的支持,激發師生的自組織和自管理[6]。在科研學習的主要方式中,研究生通過不同方式進行交流學習,不同的教師在運用這些網絡工具指導研究生時,使用的功能和程度各不相同,但并不太影響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圖2 在線學習期間與教師的溝通內容
碩士研究生在線科研學習的各類影響因素均值和標準差如表3所示,其中“心理情況”的均值最小,標準差最大,說明此維度的離散程度較大,面臨獨自的在線學習,不同的研究生心境不同,深入了解后得知有些研究生認為在線學習壓力較大,思想狀況不太穩定,導致在線學習情況不佳。

表3 各影響因素的描述統計量
在將性別、年級、培養類別、學科門類分別與各因素做相關分析時發現,表4中性別與“心理情況”“學習風格”“同伴支持”“學習平臺”四個因素呈顯著相關性。本次調查對象為師范類院校,女生較多,不同性別的研究生在學習風格和同伴支持上大不相同,男女學生的思維類型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例如女生擅長情感和形象記憶,男生擅長邏輯記憶;男女學生的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同,例如女生較為細致卻敏感,男生較為大膽卻粗心。

表4 性別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在線學習中碩士研究生面臨著各種因素的干擾,除了自我的內在調節之外,還應該充分利用身邊的已有資源條件,制定短期內的目標,提高效率。在對研究生在線學習的總體參與度與其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后發現,模型R方值為0.986,說明這十個因素可以解釋參與度的98.6%變化原因。分析得知模型公式為:參與度=-0.076 + 0.321*心理情況+ 0.000*學習動機+ 0.057*學習風格+ 0.357*自控能力-0.024*知識技能+ 0.008*設備條件-0.017*學習資源+ 0.116*師生互動+ 0.093*同伴支持+ 0.106*學習平臺。

表5 碩士研究生學習參與度影響因子的回歸系數
如表5所示,心理情況、學習風格、自控能力、師生互動、同伴支持、學習平臺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321、0.057、0.357、0.116、0.093、0.106,意味著會對參與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知識技能的回歸系數為-0.024,對參與度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學習資源、設備條件、學習動機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17、0.009、0.000,并不會對參與度產生影響關系。所以遠程在線科研學習中,不僅要注意能夠提高參與度的正向因素,也要從多方面考慮到自身和外在的多種因素,積極調整,及時改進。
在在線科研學習中,超過半數的研究生認為存在的最大困難是“沒有合適的學習環境”,其次46%的學生為紙質教材和資料的缺失而感到煩惱,44%的學生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以至于線上科研進展效果并不理想。如圖3所示,在對開放式討論題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后,“環境”、“時間”、“實驗”出現的頻次最多,多數研究生認為在此期間缺乏實踐環境,缺少學習氛圍。遠距離的網絡通訊指導可能會降低約束力,面對心理狀況不佳的研究生應進行學習方法和心理輔導,讓其認識到這只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轉變,正常的學習仍在,還需要提問、思考、互動協作等[7]。

圖3 在線學習中存在主要困難的詞云分布
遠程在線學習期間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學習有序進行,在和往常不同的學習環境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最主要問題是缺乏正式的環境和有力的監督,其中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與自然科學研究的差異主要在于實驗研究。遠程在線學習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理論研究與學習,通過權威網站做一些大數據方面的研究,并聯系實際情況,開展思考并做一些具體研究。遠程教學中師生通過網絡通訊設備開展異地教與學,可以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以及研究生的年級、培養類別、學科門類等不同特征開展個性化和具體化的教學活動。
借助此次大規模線上教學開展的機會,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擔任學習者的督促者、引導者和監督者。教育者與學習者應積極地通過視頻會議、社交群聊等交流工具加強科研學習的交流與溝通,盡量減少交流中時間和空間的不便,及時調整學習方式并且盡快適應網絡學習。師生之間要互相給予反饋與溝通,制定好科研學習計劃,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的優勢,例如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便捷的學習工具,提高科研學習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