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拉弟
【摘 要】目的:探討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上級醫(yī)院2016年收治的經(jīng)聚乙二醇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PR)治療失敗后繼而給予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索磷布韋維帕他韋(SOF/VEL)治療的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檢測其治療前、治療4,8周/12周和治療結束后的24周HCVRNA含量。結果:124例患者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療程8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療程12周,停藥后隨訪24周,其中121例(97.6%)獲得持續(xù)病毒學應答(SVR),3例復發(fā)(2.42%)。結論:在使用PR失敗后,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實施DAAs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關鍵詞】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5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WHO發(fā)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全球約7 100萬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我國HCV感染者約979萬例。丙型肝炎起病隱匿,易慢性化,其中20%-30%患者經(jīng)過10-20年發(fā)展為肝硬化(LC),LC患者中每年有1%-4%發(fā)展成肝細胞癌(HCC),極大地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隨著抗HCV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的研發(fā)上市,提高了丙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治療的不良反應。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24例標準治療失敗后丙型肝炎患者應用DAAs治療的過程,總結其療效和安全性,以指導臨床合理、有效用藥。
1 材料與方法
1 研究對象和治療方案:選取2016年在上級醫(yī)院經(jīng)經(jīng)PR治療失敗后給予SOF/VEL治療的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代償期肝硬化62例)為研究對象。慢性丙型肝炎及丙肝肝硬化診斷按《2015年中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標準》[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療程8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療程12周,所用DAAs藥物為SOF/VEL,1粒/日。
2 觀察指標和檢測方法: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第8、12周及治療結束和停藥后24周的血清HCV RNA病毒載量,了解病毒學應答情況。血清HCVRNA檢測采用RT‐PCR法,以羅氏Cobas全自動核酸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最低檢測下限為15 IU/mL。
3 療效評價:快速病毒學應答(RVR)即治療4周時病毒載量達到檢測下限。治療結束病毒應答(ET VR),持續(xù)病毒學應答(SVR)即治療結束至隨訪24周時,定性檢測HCV RNA陰性或定量檢測小于最低檢測下限。
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分析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1 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女57例,男67例,年齡44.8±15.75歲,體重63.68±9.04kg。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各62例。93.54%的患者獲得RVR,100%患者獲得ETVR,97.58%患者獲得SVR,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率為100%,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SVR率為95.16%,兩組患者應答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 抗病毒治療前后生化學應答治療結束后24周復查患者肝功能較抗病毒治療前明顯改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 T)較治療前下降,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較前下降,白蛋白(Alb)較前增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3 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15例(12.09%)、頭暈者6例(4.83%)、頭痛者2例(1.61%)、皮疹者2例(1.61%)、發(fā)熱者1例(0.81%)、腹瀉者1例(0.81%),未特殊處理,不影響患者完成治療療程。
3 討論
在直接抗病毒藥物上市之前PEG-IFNa聯(lián)合RBV(PR)一直為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治療方案。但由于其療程長且副作用多致患者依從性差,SVR率較低[3]。隨著DAAs藥物的上市,丙肝治療進入無干擾素時代。國外諸多研究表明DAAs類藥物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有效率高,可使超過90%以上的患者獲得SVR[4],本實驗結果與此相符。近年來,針對不同靶點的DAAs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其中NS5A和NS5B是主要作用靶位。索磷布韋(SOF)是HCVNS5B RNA依賴性聚合酶抑制劑,在細胞內代謝為具有藥理活性的尿苷類似物三磷酸鹽,可被NS5B聚合酶嵌入HCVRNA中而終止病毒復制。大量臨床研究證實,SOF耐藥屏障高,抗病毒譜覆蓋全部基因型,療效及安全性良好。維帕他韋(VEL)是NS5A蛋白酶抑制劑,通過與NS5A蛋白結構域1的N-端相互作用,致使NS5A蛋白結構扭曲,從而干擾HCVRNA復制和裝配,抗病毒譜亦覆蓋全部基因型[5]。SOF和VEL二者之間無交叉耐藥,具有協(xié)同作用,國內外指南均推薦它用于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該研究證實了SOF/VEL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療效顯著。且治療結束后患者ALT、AST及膽紅素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ALB升高,提示SOF/VEL抗病毒治療還可以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功能。
參考文獻
王媛媛,聶青和.直接抗病毒藥物研究及其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現(xiàn)狀[J].肝臟,2016,21(2):140-142.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5):590-607.
李召,陳志偉,任紅,胡鵬.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療耐藥相關突變的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7,25(3):170-174.
Keating GM.Ledipasvir/Sofosbuvir:a review of its use in chronic hepatitis C.Drugs.2015;75(6):675-685.
Gamal N,Gitto S,Andreone P.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clatasvir in Hepatitis C:An Overview.J Clin Transl Hepatol.2016;4(4):33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