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華
【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在結腸鏡檢查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開展結腸鏡檢查的12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以常規方式進行結腸鏡檢查,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結腸鏡檢查的基礎上給予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將兩組患者的腸鏡送至回腸末端10cm時間、檢查成功率以及舒適程度開展統計學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腸鏡送至回腸末端10cm時間為(8.4±3.4)min,檢查成功率為93.8%,均明顯好于對照組,肛門插入肛門時的舒適度評分為(1.9±0.4)分,腸鏡檢查全過程的舒適度評分為(3.8±0.6)分,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結腸鏡檢查術中采用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能夠有效縮短檢查時間,提高檢查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舒適程度,具有確切應用價值。
【關鍵詞】結腸鏡檢查術;腹部按壓;進鏡技術
【中圖分類號】R4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目前,臨床針對結直腸疾病主要采取電子結腸鏡檢查方式,通過結腸鏡檢查可明確患者結直腸病變情況,但在檢查過程中由于患者的不適容易對實施效果形成影響[1]。結腸鏡檢查過程中經常出現內鏡插入時肛門疼痛、內鏡插入后腹部脹痛以及內鏡在轉彎時的牽拉痛等[2],當前臨床發現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檢查時均存在嚴重的心理情緒問題,其緊張情緒也會對檢查效果產生不良影響[3]。我院為有效改善結腸鏡檢查的成功率與舒適程度,采取了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開展結腸鏡檢查的12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結腸鏡檢查指征,認同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齡23~76歲,平均(46.2±12.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齡22~74歲,平均(45.8±12.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相同醫師開展電子結腸鏡檢查,檢查前開展常規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并交代檢查相關的各項注意事項,入室后由護士使用石蠟油對其進行肛門潤滑,再由內鏡醫師開展檢查。觀察組患者在常規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基礎上給予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患者常規左側臥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肛門潤滑處理,并在結腸鏡探頭前端涂抹丁卡因膠漿,再由內鏡室醫師將結腸鏡導管插入患者肛門處。在實施結腸鏡檢查過程中如發生進鏡困難,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腹部按壓,具體步驟為:腸鏡通過乙狀結腸角度過銳時,在左側背部采取向上托舉式的推壓方式,可以使SD移行部變為鈍角狀態。在通過脾曲時,為了阻攔乙狀結腸的彎曲,就需要向骨盆腔的方向按壓右下腹部,使腸管的彎曲形成鈍角。通過肝曲時,向背部方向按壓臍部,可以抵制橫結腸的下垂。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檢查中的腸鏡送至回腸末端10cm時間與成功率,自腸鏡進入肛門起計時,直至腸鏡前端送至回腸末端10cm終止計時,成功率主要以腸鏡前端順利送達至回腸末端10cm為標準。同時,借鑒VAS評分法評定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舒適程度,分別在腸鏡插入肛門時與腸鏡檢查全過程兩方面進行評估,使用標尺刻度自0~10,0端為極度舒適,10端為極度不舒適,分數越高表示舒適度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數據處理均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結腸鏡檢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腸鏡送至回腸末端10cm時間為(9.4±3.4)min,檢查成功率為93.8%,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舒適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肛門插入肛門時的舒適度評分為(1.9±0.4)分,腸鏡檢查全過程的舒適度評分為(3.8±0.6)分,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結腸鏡檢查在臨床中應用的越來約為廣泛,由于人體解剖的差異性和年齡的關系,部分患者腹壁肌肉變薄松弛,極力減弱,對結腸鏡約束力小,結腸鏡最容易在乙狀結腸,脾區、肝區等部位結袢,因其為侵入性操作容易刺激到患者的迷走神經,也會對其腸道平滑肌形成明顯的牽拉作用[4]進而造成患者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及腹部脹痛、甚至操作失敗等問題[5],并且在檢查過程中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疼痛不適生理感受與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均對結腸鏡檢查的順利開展形成嚴重影響[6]。目前,我院已在結腸鏡檢查中采取了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該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少等優點[7],在不同部位發生進鏡困難時采取不同的腹部按壓方式,能夠有效的改善進鏡順利程度[8],從而提高結腸鏡檢查質量。腹部按壓輔助技術一方面解決進鏡的路徑問題,主要是通過壓迫使腸腔變直,容易通過短縮法進鏡,另一方面解決的是進鏡的角度問題,即通過壓迫使腸腔彎曲的角度變大,使銳角變成鈍角,同樣更加容易通過。本項研究中共篩選了128例行結腸鏡檢查患者為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以常規方式進行結腸鏡檢查,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結腸鏡檢查的基礎上給予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提出有助于改善結腸鏡檢查術質量的合理建議。研究結果表現觀察組患者的腸鏡送至回腸末端10cm時間明顯較短,檢查成功率明顯較高,并且患者在腸鏡插入肛門時與檢查全過程的舒適程度顯著較高,同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具備高度可行價值。
綜上所述,在結腸鏡檢查術中采用腹部按壓輔助進鏡技術能夠有效縮短檢查時間,提高檢查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舒適程度,具有確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莫小雨,黃麗云,李冬梅,等.個性化腸道準備方案聯合細節護理在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4):112-114.
景喜英.護理干預變換體位對行電子結腸鏡患者安全護理的重要性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9):1649-1650.
夏麗華,孫啟棟,張傳蓮.指壓穴位配合深呼吸訓練在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9,26(1):101-103.
陳秀英,陳鳳,楊麗清,等.結腸鏡檢查過程中患者疼痛相關的危險因素[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9,39(3):570-575.
汪長健,鄧群,周金群,等.結腸鏡單人操作法的學習曲線[J].浙江醫學,2019,41(13):1412-1414.
韓曼曼,羊軼駒.結腸鏡檢查中減輕腹痛方法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6,36(6):351-354.
尹立波.UPD與護士徒手按壓腹部在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39(4):48.
陳蓉蓉,陳愛紅,陳婷婷.結腸鏡檢查腹部按壓配合方法[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3):5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