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
【摘 要】目的:探究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43例,另收集此時間段內我院體檢的健康者43例,均給予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比較檢測結果。結果:對照組ANA、SMA、AMA-M2、LKM-1陽性檢測率為62.79%、46.51%、4.65%、11.63%,觀察組患者ANA、SMA、AMA-M2、LKM-1檢測率為88.37%、81.40%、27.91%、44.19%,經比較發現觀察組各項數據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診斷價值較高,值得推薦。
【關鍵詞】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慢性肝炎發病率越來越高,最突出的當屬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是機體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所致,往往損傷機體肝膽,常見癥狀有自身免疫學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以及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亦可兩病并發重疊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并未明確疾病病因,但已明確該病與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大有不同。因此,臨床可通過檢測AMA、ANA等自身抗體來有效評估患者病情,以此采用最佳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康復。本次實驗嘗試對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間收集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給予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并與健康者檢測結果相互比較,分析該種檢測方法在此類疾病患者中的診斷價值,為今后臨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病例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收集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健康體檢者為例,分別設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區間31—55歲,平均(37.53±6.02)歲;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區間30—54歲,平均(37.50±6.03)歲。對比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并不見明顯性差異(P>0.05),可比。本次實驗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全部試驗對象已知曉,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指標血清ANA、AMA-M2、LKM-1、SMA,檢測維度1:3200,1:1000,1:320,1:100。于空腹條件下,采集每位患者4ml靜脈血,水浴30min,離心機離心5min,離心速度維持在3000r/min,并保存于-40℃冰箱內等待檢驗。根據1:100的比例混合稀釋標本血清,取出部分血清給予抗原抗體結合反應,充分震蕩、沖洗、標記、染色,其中標記物選用抗人IgG酶。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肝抗原自身抗體結果,主要考察指標包括抗核抗體(ANA)、抗線粒體抗體(AMA-M2)、抗肝腎微粒抗體Ⅰ型抗體(LKM-1)、抗平滑肌抗體(SMA),同時測量抗體滴度,以ANA滴度在1:100及以上者表示患者抗體呈陽性。
1.4 統計學處理
整理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23.0統計學軟件中,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ANA、SMA、AMA-M2、LKM-1檢測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目前,肝臟疾病發病率呈現不斷升高趨勢,特別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病率與丙肝、戊肝極為相近,已然成為當前醫療學者探討的熱點話題。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病機制異于病毒性肝病,所以臨床治療期間所遵循的原則出入較大,雖然通過免疫抑制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起效速度快,療效甚佳,但是需要良好的治療時機,否則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可演變成肝硬化,造成患者肝衰竭死亡[2]。然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并無典型性癥狀,加上臨床尚未完全掌握免疫分子技術,無法準確確定發病原因,所以臨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本次試驗通過對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給予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發現觀察組ANA、SMA、AMA-M2、LKM-1檢測率均明顯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相較于健康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肝腎微粒抗體Ⅰ型抗體、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率更高,有助于臨床醫師更準確的篩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盡早給予相應的治療,以此方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另外,分析AMA-M2、LKM-1陽性檢測率較高的原因,在于機體肝臟受損后可自動產生對抗異常肝臟抗原的免疫球蛋白,造成機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現象,引起相應的生理和病理癥狀,屬于臨床判斷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異性指標[4]。
綜上所述,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診斷價值較高,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肝腎微粒抗體Ⅰ型抗體、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率可作為臨床診斷此種疾病的重要考察指標,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張旭暉.抗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01):186+196.
嚴家來,方安寧,周衛鳳.抗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96-97.
曾海蓮,劉發河.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62-63.
李華.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意義[J].青海醫藥雜志,2016,46(0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