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利 朱君 魏華 康宇竹 文振宇

【摘 要】目的:關于多項生化檢驗指標應用在肝臟疾病診斷當中的價值分析。方法:本文調查時間選擇2019年3月到2020年6月,選擇在此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36例肝臟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36例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研究對象均實施生化檢驗,研究生化檢驗指標在肝臟疾病當中診斷的價值。結果:經過比較分析可以得出,兩組研究對象在膽堿脂酶、谷草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總膽紅素、堿性磷酸和丙氨酸轉氨酶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臟疾病患者的相關生化指標和正常人存在差異,積極的著手對肝臟疾病患者實施生化檢驗,能有效提升臨床診斷和檢驗的價值,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生化檢驗指標;肝臟疾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早期肝臟疾病患者在臨床上沒有特異性,人們的病變很難被發現,當患者在發現自己存在不良表現的時候,往往已經發展到了病情的中晚期,這樣就對臨床治療的難度大大增加[1]。肝臟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一種病變,因為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如果肝臟出現病變,則很容易出現相關靶器官的損害,這樣就導致人體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2]。所以重視對肝臟病癥的診斷十分重要,臨床需及早的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進行診斷,提升對肝臟病癥的診斷效率,以便于為患者在臨床上積極的進行各種治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維持患者的生命質量。本文基于此研究多種生化檢驗指標應用在肝臟疾病診斷當中的價值,選擇36例患者和36例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進行對照,詳情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與方法
本文調查時間選擇2019年3月到2020年6月,選擇在此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36例肝臟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36例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9例,女:17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8例;觀察組入組時年齡區間為:[22,76](歲),年齡均數為(45.82±17.55)歲;對照組入組時年齡區間為:[21,77](歲),年齡均數為(46.28±16.89)歲。所有觀察組研究對象最終得到確診,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的臨床資料經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對以上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驗證,一般資料之間無差異(P>0.05),符合比較的原則。
1.2 方法
本文兩組研究對象需要采集空腹靜脈血5ml進行檢查,將空腹靜脈血放置在無菌試管當中,對樣本需要進行離心處理(3000轉/分鐘,持續進行3分鐘)。離心處理以后進行血清分離,然后再進行檢驗,檢驗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的主要指標包括:膽堿脂酶、谷草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總膽紅素、堿性磷酸和丙氨酸轉氨酶。
1.3 判定標準
對本文所有研究對象的生化指標進行判斷,具體如下:
(1)膽堿酯酶:3700~13200U/L;(2)谷草轉氨酶:7`46U/L;(3)直接膽紅素:0~6μmol/L;(4)白蛋白:35~55g/L;(5)總膽紅素:1.7~20.5μmol/L;(6)堿性磷酸酶:35~130U/L;(7)并氨酸轉氨酶:7~40U/L[3]。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進行統計學驗證時,應用的統計學軟件為IBM公司的最新版本的SPSS26.0,對研究中所有的數據、樣本率、構成比、單、雙總體等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等采用t(Studentstest)校檢,并且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值(Pvalue)檢驗上述所有概率模型當中數據的顯著性水平,并以“P<0.05”表示數據差異存在顯著性水平,否則不存在顯著性水平。
2 結果
經過比較分析可以得出,兩組研究對象在膽堿脂酶、谷草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總膽紅素、堿性磷酸和丙氨酸轉氨酶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肝臟對人體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器官,主要作用是發揮新陳代謝的功能,同時還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肝臟疾病屬于消化系統當中常見的病癥,而通常因為多種因素導致患者發病。當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就會導致新陳代謝等出現障礙,對整體的機體運轉產生了影響[4]。
最近這幾年因為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善,使得相關肝臟病癥的發生幾率也在不斷的提高。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已經成為肝臟病癥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肝臟病癥的患者人數也十分龐大。因肝臟疾病存在個體性的差異,所以患者發病后在臨床癥狀上也存在著各自的表現[5]。很多患者不存在典型的臨床表現,這樣就容易在進行早期診斷的時候出現誤診或漏診,很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肝臟病癥會損害患者的肝臟組織,使患者出現細胞漿內蛋白滲透到血液當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細胞變性,進而出現一些不可逆的細胞損傷。肝臟病癥的不同時期所代謝的產物也存在差異,因此可以將各個指標出現的敏感物質作為檢驗的標準,臨床積極的對患者進行肝臟生化檢驗能夠有效的對患者的肝臟損傷程度進行反應。肝臟的檢驗指標通常是對膽堿脂酶、谷草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總膽紅素、堿性磷酸和丙氨酸轉氨酶等進行檢驗,能夠有效的反映出患者肝臟損傷的程度。而對本文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兩組研究對象在膽堿脂酶、谷草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白蛋白、總膽紅素、堿性磷酸和丙氨酸轉氨酶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能夠得出,肝臟疾病的患者相關生化指標會出現變化,與正常人群存在差異。因此臨床醫生根據相關指標變化可以制定符合患者實際需求的治療手段,對促進患者病癥的改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肝臟疾病患者的相關生化指標和正常人存在差異,積極的著手對肝臟疾病患者實施生化檢驗,能有效提升臨床診斷和檢驗的價值,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鐘佩敏,吳莉莉,陳彩玲,黎麗冰,葉淑華,陳巧玲,陳艷婷.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檢驗指標的變化特點及其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2):190-191.
韓東煜.臨床生化檢驗在肝臟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9):25-26.
黃盈敏.臨床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學,2019,40(09):2091-2092.
潘美苑,曾笑笑,王華先,何宗運,王育強.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2):66-67.
陳裕靚,吳正林.對肝臟疾病患者進行生化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