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菲 徐黎歡

【摘 要】目的:本文將主要研究ICU科室內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使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措施。方法:從2019年1月-2020年2月由于發生重癥顱腦損傷入住我院ICU科室內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統計學中隨機抽簽的方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實驗研究人員包含4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措施,最終對比兩組患者的研究結果。結果:本次臨床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預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顯著短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將臨床護理路徑使用于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以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大幅度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其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ICU;重癥顱腦損傷;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ICU科室內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常是醫院神經外以及ICU科室的常見危重癥,發生重癥顱腦損傷的患者常會合并其他部位的復合傷口,且患者的預后效果比較差,患者發生死亡的幾率十分高[1]。因此,在搶救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時候,需要加患者的臨床預后效果,并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臨床護理路徑措施,促使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工作重點,充分體現出臨床護理中的計劃性以及預見性,幫助患者順利恢復疾病健康[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9年1月-2020年2月由于發生重癥顱腦損傷入住我院ICU科室內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統計學中隨機抽簽的方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實驗研究人員包含48例。實驗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3-90歲,平均年齡范圍為(37.65±2.14)歲。對照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3-90歲,平均年齡范圍為(36.98±2.36)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信息進行分析,發現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的需要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其詳細的護理措施如下:(1)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的時候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臨床護理路徑。(2)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入院的時候,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介紹責任護士以及主任醫師,并充分講解患者的實際意義,從而對患者發放健康路徑表格,通過對患者使用相關的表格,可以實施評估患者的GCS評分,并根據評分給予患者對應的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住院時間。臨床預后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不見。有效: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且疾病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癥狀并未發生顯著的改變。有效率=(顯效+無效)/總人數*%。
1.4 統計和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結果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預后效果使用計算型指標以例(n/%)表示,x2檢驗,住院時間則用計量型指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t檢驗。P<0.05標識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預后效果
本次臨床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預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詳細見表1。
2.2 住院時間
本次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0.36±1.69)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2.46±2.38)d,對兩組數據使用統計學進行計算發現,T=4.9843,且P<0.05。
3 討論
ICU重癥顱腦損傷的病情十分重要,對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威脅[3]。所以,護理人員在對其患者展開搶救的時候,需要重視給予患者高質量的護理措施,顯著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4]。
我院通過本次實驗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經過臨床護理路徑之后,患者的預后效果有效率為97.92%,對照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有效率為81.25%。并且,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使用于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以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大幅度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其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屈沖,楊依玲.研究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對其住院時間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1):77.
欒蕊,劉雪.臨床護理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和滿意度評價[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15):111-112.
張麗霞,董蘭.臨床護理路徑預防重癥顱腦損傷患者PICC相關并發癥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20):3391-3392-3393-3394-3395.
王寶春,陳碧群,廖晶,李瑞雪.預見性護理在ICU重癥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預防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2):82-8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