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攀娟
【摘 要】目的:分析對腦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期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組間上下肢功能評分對比,護理后,觀察組患上肢評分(30.2±1.5)分及下肢評分(28.7±1.3)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組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后,觀察組評分(89.8±4.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組間神經功能評分對比,護理后,觀察組評分(8.2±0.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急性期;康復護理;防治措施;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即使搶救成功,也容易留下各種后遺癥,這對于患者的生活、心理、健康都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加強對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十分重要[1]。基于此,本研究就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為例,分析應用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的效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60例患者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急性期腦梗死老年患者。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60-78(74.2±2.1)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17:13,年齡60-79(74.5±2.2)歲。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比較差異(P>0.05)。
納入標準:60例患者均經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之知情且同意;所有患者均可配合研究開展。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溝通障礙等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護理,即按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流程及方法向患者實施相應的基礎護理措施,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維持患者呼吸通暢;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指導;對患者及家屬展開與疾病、治療、預后等相關的健康教育。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康復護理。患者在疾病、治療、后遺癥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心理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就需要加對患者的心理康復護理。比如要耐心安慰、疏導患者,使得患者以積極的心態對面疾病,并詳細告知患者后期康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只要配合康復護理的有效開展,就可以促進疾病的快速康復,提高患者信心。②肢體康復訓練。為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肢體康復訓練,如患者臥床期間可以進行床上被動肢體活動、肢體按摩等。待患者慢慢恢復,可以適當加大訓練強度和時間,如床邊肢體活動、自動態平衡訓練、扶墻站立、重心訓練、前后踢腿訓練、步行訓練等。③吞咽功能及語言鍛煉。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進行咬肌和面部肌肉按摩,并指導患者進行空吞咽訓練,以此來促進患者吞咽功能恢復。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短詞、短語,指導患者進行表述訓練,以此來促進患者語言功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評分對患者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兩組患者上下肢功能情況,采用Fugl-Meyer運動積分法對患者進行評估,上肢總分為34分,下肢總分為66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上下肢功能越好。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情況,采用神經缺損評分(NIHSS)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分,分數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上下肢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上肢評分、下肢評分數據結果均無明顯比較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上肢評分(30.2±1.5)分及下肢評分(28.7±1.3)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是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及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快速或軟化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2]。腦梗死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的特點,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而很多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由于發病較急,即使得到了有效的治療,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為了促進患者康復,就必須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護理[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組間上下肢功能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上肢評分、下肢評分數據結果均無明顯比較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上肢評分(30.2±1.5)分及下肢評分(28.7±1.3)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康復護理注重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康復需求指導患者進行科學、規范的康復鍛煉,這對于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康復護理中不僅包括對患者的肢體訓練,同時也包括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指導、心理康復指導等,在綜合康復護理下,患者的神經功能就可以得到有效恢復[4]。組間神經功能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數據結果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8.2±0.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康復護理的實施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可以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全面、規范、科學、有效,這對于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5]。組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前,兩組數據結果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89.8±4.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康復護理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的應用有利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這對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值得在腦梗死患者護理工作中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慕莉,霍艷虹.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復效果及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4):3136-3137.
王玉霞,樊靜.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改善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19,43(10):1661-1663.
黃曉丹.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9,40(10):2426-2428.
薛楠,姜敏,張婉,孫莉.靜脈溶栓治療結合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8):34-36.
吳玉琴,王云,范琳,賈宇秋.急性腦梗死伴吞咽障礙患者康復護理的干預效果[J].系統醫學,2019,4(18):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