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瓦吉爾?耐吉米丁 比里克孜?麥麥吐遜
【摘 要】目的:剖析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歸納護理的作用。方法:以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7例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為研討目標。選用隨機數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2例)。分別進行慣例護理和歸納護理,剖析兩組護理作用。結果:觀察組發作并發癥2例,發作率為6.26%;對照組發作并發癥8例,發作率為22.85%。觀察組并發癥發作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定論:歸納護理在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醫治中的應用,作用顯著,能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作率,可在臨床上推行。
【關鍵詞】歸納護理;再生妨礙性貧血;護理;臨床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在造血系統性疾病中,再生妨礙性貧血較為常見,臨床癥狀體現為患者的血細胞將會逐步削減。有材料標明,除了復雜的發病因素之外,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的并發癥發作率也很高,其間,感染和出血更是致使患者逝世的主要原因。在醫治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的過程中,醫院必須要加強對于患者的臨床護理,削減患者的并發癥發作率,保障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進患者的恢復。對此,本文以本科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間內收治的67例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作為此次研討的目標,進行研討,現報導如下。
1 材料與辦法
1.1 一般材料
以本科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間內收治的67例再生妨礙性貧血患者作為此次研討的目標,選用隨機數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5例患者)和觀察組(32例患者)。對照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9∶16,年紀散布為21~63歲,平均年紀為(40.56±5.93)歲;觀察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7∶15,年紀散布為22~65歲,平均年紀為(41.23±6.1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紀等一般材料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含義(P>0.05),可進行比照剖析。
1.2 護理辦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慣例治療,包含病情方面的監測、日常的健康教育以及用藥方面的輔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進行歸納護理,包含以下幾點:(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求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并了解患者的詳細狀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聯系,耐心指導患者家屬辦理入院手續,及時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出的問題,消除疑問;(2)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干預,奉告患者家屬,為了避免患者呈現消化道出血的狀況,為患者預備高蛋白、高熱量和低脂的食物,還需求重視清淡、易消化飲食,遵照少食多餐的準則。若患者存在進食方面的妨礙,護理人員需以腸內營養的方式進行飲食護理;(3)預防并發癥:嚴格遵照消毒隔離準則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多通風,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潔。對患者的意識變化、瞳孔等生命體征進行緊密監測,為患者按摩和翻身,促進其血液循環;(4)若患者呈現頭痛、惡心、嘔吐等顱內出血癥狀的預兆,護理人員需及時變換患者的體位,保護好其頭部;若患者呈現血壓急速上升的狀況,護理人員需求第一時間報告主治醫師,并遵醫囑對患者進行鎮靜劑和止血劑治療;若患者呈現血小板計數降低的狀況,應叮嚀患者臥床休養,同時檢查其皮下或深層是否存在出血癥狀,若有出血癥狀,需抬高其肢體。(5)健康指導。對患者日常護理專業知識給予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學會自我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警惕家用染發劑、殺蟲劑對身體的損害,患者外出時做好保護工作,比如外出口罩帽子注意佩戴、注意手清潔,避免細菌感染的情況發生。給予患者家屬健康小常識指導,促進患者機體的恢復。堅持用藥定期門診復查。(6)心理護理。再障病程長,極易使患者產生疑慮、自卑等心理負擔,護士應鼓勵患者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針對性地對患者予心理疏導,增強其戰勝病魔的信心。(7)預防感染。再障患者容易感染,進行護理操作時護士應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指導并協助患者做好口腔衛生、皮膚清潔及病室清潔,患者外出時應戴口罩,根據天氣及時添減衣服,避免感冒。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牙齦腫痛、皮膚破損、肛周有無腫痛等,一旦發現有感染征兆,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予應用抗生素。
1.3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中所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所涉及的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以n(%)表示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中,共有2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6.26%;對照組中,共有8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2.8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感染和出血是導致患者患病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并發癥的高發給病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綜合護理是非常全面和全面的。病人入院后,護士開始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為病人提供全面的飲食指導,促進病人的康復。在預防并發癥方面,護士堅持消毒、勤換氣、清潔患者口腔、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翻身。根據患者的不良癥狀,護理人員還制定了有效的防護措施,如保護有顱內出血癥狀的患者頭部,在第一時間向主治醫生報告血壓快速升高的患者,指導低血小板患者臥床休息。
結果表明:觀察組發生并發癥2例,發生率為6.26%;對照組發生并發癥8例,發生率為22.8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經比較,本研究結果與劉燕資料在綜合護理探索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臨床效果相似。
結論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可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陳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8,21:162
孔德煜.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9,10(29):114-115
吳晶.48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9,10(28):5926-5927
崔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