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 蘇曉勇 廖祥莉 潘虎 梅丹 張耀丹
【摘 要】目的:探究在病毒性肺炎患者治療中采用肺排毒湯對其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選自本院病毒性肺炎患者,總共選擇96例,研究時間介于2020年2月到2020年4月之間,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采用肺排毒湯聯合西藥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D-二聚體等指標較低,與對照組患者存在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退熱、止咳、止喘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短,與對照組存在差異(P<0.05)。結論:對病毒性肺炎患者采用肺排毒湯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指標,提升患者治療效果。
【關鍵詞】病毒性肺炎;肺排毒湯;D-二聚體;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R5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病毒性肺炎屬于一種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小兒,也見于成年人。該病發病危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達10%。臨床表現為高熱、咳嗽、氣喘、紫紺等,目前尚未出現特效治療藥物。隨著近年來中醫學的發展,中藥治療病毒性肺炎已經逐漸獲得了臨床醫師的認可。肺排毒湯來源于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1],從現代中醫學的角度分析,病毒性肺炎屬于溫病的范疇,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采用這種經典方劑,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特對本院病毒性肺炎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探究肺排毒湯對患者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本院病毒性肺炎患者,總共選擇96例,研究時間介于2020年2月到2020年4月之間,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取48例,男性取26例,女性取22例,患者年齡在35歲到71歲之間,平均為(56.2±4.5)歲;對照組患者取48例,男性取25例,女性取23例,患者年齡在33歲到70歲之間,平均為(57.4±3.9)歲。本研究所有樣本均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數據資料對比不影響研究科學性,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患者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藥物(生產廠家:艾伯維公司國藥準字H20145214),藥物劑量為500mg/次,每天2次。給予干擾素注射液(生產廠家:長春海伯爾國藥準字H20162254),藥物劑量為5000000IU,每天2次,加入2ml滅菌用水,采用霧化吸入的給藥方式,療程為9d。
實驗組患者采用肺排毒湯聯合西藥治療,給予患者肺排毒湯治療,藥物組方為麻黃10g、炙甘草5g、生石膏15g、杏仁10g、桂枝10g、豬苓10g、澤瀉10g、白術10g、茯苓15g、柴胡15g、黃芩5g、姜半夏10g、生姜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山藥10g、細辛5g、枳實5g、陳皮5g、藿香10g,取水煎服,每天1劑,分三次服用。西藥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
1.3 觀察指標
①D-二聚體(采用全自動血凝儀按照免疫比濁法檢測,記錄患者的D-二聚體指標)、②C-反應蛋白(采用散射濁度儀按照免疫放射法檢測,記錄患者的C-反應蛋白。)、③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止咳時間、止喘時間、退熱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D-二聚體、C-反應蛋白
實驗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為(8.45±6.20)mg/L、D-二聚體等指標為(177.52±87.77)ug/L,對照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為(104.80±14.54)mg/L、D-二聚體等指標為(1115.73±202.50)ug/L,與對照組患者存在差異(P<0.05)。
3 討論
病毒性肺炎具有十分明顯的流行性病學特征,從中醫學角度上分析,其屬于風溫、咳喘等范疇。患者體感外邪后迅速化熱。進而在患者體內聚而成痰,肺熱積于痰中而導致發熱[2]。由此可見,對于病毒性肺炎患者而言,其治療方式需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為主,在中醫藥物當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肺排毒湯屬于一種符合病理的治療方案,在病毒性肺炎治療過程中能取得不錯的效果[3]。
在肺排毒湯治療過程中,麻黃、杏仁、炙甘草具有清熱平喘的功效,麻黃、炙甘草、生石膏具有宣肺祛痰、降氣止咳的功效[4]。山藥、藿香具有解表里之邪的功效。枳實、姜半夏、生姜具有行氣化痰的功效[5]。黃芩、茯苓、豬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藿香具有散邪化濕的功效。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的功效。桂枝、甘草具有辛甘化陽的功效[6]。諸藥合用具有清肺解毒的功效。另外,在患者恢復期間可能會出現舌淡、氣短、腹脹、苔白膩的癥狀[7],屬于肺脾氣虛證,增加法半夏、藿香、陳皮來用以化痰祛濕,黨參、茯苓、炙黃芪、砂仁具有補益脾肺的功效,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8]。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為(8.45±6.20)mg/L、D-二聚體等指標為(177.52±87.77)ug/L,對照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為(104.80±14.54)mg/L、D-二聚體等指標為(1115.73±202.50)ug/L,與對照組患者存在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退熱、止咳、止喘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短,與對照組存在差異(P<0.05)。
綜上,對病毒性肺炎患者采用肺排毒湯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D-二聚體和C-反應蛋白指標,提升患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賈秀玲,李棒棒,孫忠華,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20,60(9):108-112.
胡曉燕,張仕瑾,楊思蕓,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藥聯用常用西藥不良相互作用分析[J].中國藥業,2020,29(6):29-32.
葛月賓,劉芮,梅之南.基于肺脾氣虛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診療方案中藥的研究進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9(2):145-150.
閆玉鳳,董平.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患者中藥飲片用藥特點分析[J].江蘇中醫藥,2020,52(4):80-83.
江道斌,李風森.中醫治療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初步經驗及臨證思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20,43(3):256-258.
王鳳玲,許晨耘,黃惠芬,等.非定點收治中醫院腦病科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策略[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7):622-623.
張勇,謝穎楨,王芳,等.從”濕熱疫毒”診治2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研究及體會[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20,41(2):277-282
史鎖芳,劉清泉.從”江夏方艙中醫模式”探討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中的價值[J].江蘇中醫藥,2020,5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