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寧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許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關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問題,系統地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1 疾病知識教育 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高血脂癥、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易患因素是超重、肥胖、體力活動少、精神過度緊張、常食高熱量和富含較多動物脂肪的食物以及高鹽高糖飲食等。其次,讓患者了解冠心病的基本醫學知識,如病因、發病誘因、常見癥狀,尤其是疼痛的誘因、性質、部位、時間及緩解方式等,著重講解疾病的簡單自我急救處理方法,急救藥品要隨身攜帶,心絞痛發作時應 保持冷靜,立即平躺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服速效救心丸6~8粒,如不緩解立即就醫。最后對于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的高齡患者,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與對待自己的疾病,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治療和轉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理解。向他們講解不良情緒對心血管疾病預后的影響,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樹立控制疾病發展的信心,擺脫困擾,使患者處于最佳心理接受治療。
2 飲食治療教育 飲食治療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它對疾病的發展、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病人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以半流質,軟食為主,每日4~5餐,每餐6~7成飽,并保持大便通暢不干燥。同時強調飲食的多樣化,原則上應選擇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的食物,減少肥肉、動物內臟和貝類海產品的攝入,增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宜選用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如芹菜、胡蘿卜等,以及含鋅和維生素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柑橘等。同時告知患者多吃優質蛋白質,可選擇魚類、瘦肉、豆質品、牛奶等;可選用有降脂作用且含碘的食物,如海帶、海參等;忌食腌制品、皮蛋等含鈉高的食物;禁飲烈性酒;冬天避免寒冷刺激,同時避免暴飲暴食,避免濃茶、咖啡冷飲等飲料,以免加快心率。對于體態肥胖的老年人,應通過適當運動和節食相結合的減肥方法來控制體重,使血壓、體重向標準方向發展,客觀上預防和延緩了遠期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對現有癥狀的控制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用藥知識教育 應對患者和家屬同時進行用藥指導,如藥物的種類、劑量、服藥時間、副作用、擅自加減藥量和停藥的后果、服藥后出現不適應立即報告等。使病人及家屬增進對藥物的認識,密切配合藥物的正確使用。教會病人或家屬如何測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每次服藥前脈搏不應低于60次/min。定期復查肝、腎功能,電解質和藥物濃度等,以指導藥物合理服用,又能避免藥物中毒。
(1)阿司匹林腸溶片(拜阿司匹林)每日一片(100mg),終生服用,如有過敏、腸道不適和消化道出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氯吡格雷每日一片(75mg),或替格瑞洛(倍林達)每日兩次,一次一片(90mg),至少服用1年。
(3)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每晚一次,每次一或兩片(20—40mg),或者瑞舒伐他汀每晚10—20mg,出院后第一個月必須復診化驗肝功能、血脂等,以后至少三個月復診1次,根據血脂結果調脂劑量。
4 運動及休息指導 冠心病患者應以休息為主,應詳細解釋運動、休息與疾病的關系,指導患者根據自己的年齡、病情、體力和個人愛好等選擇運動項目,運動強度要遵循個體化和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每日運動半小時,每周3次以上,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老年操等,以身體可以耐受、少量出汗為宜,應循環漸進、持之以恒。運動時最好有人陪同,避免劇烈運動或進食后立即運動,運動后休息15-30分鐘再洗澡,寒冷、高溫、換季應減少活動,兩次運動之間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5 出院指導 護士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休息、營養、飲食、用藥、運動、隨診等方面,對患者和家屬予以指導。如戒煙,避免飽餐,防止便秘,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生,提高機體免疫力,堅持服藥和定期復查,防止各種可能加重病情的疾病。戒煙可以減少冠心病的復發和死亡。高血壓患者應逐漸將血壓降低至130—140/80—85mmHg左右。糖尿病患者血糖應控制在5.5—6.5mmol/L之間,如口服無效,則應選用胰島素注射效果更佳。首次出院后一個月復診,以后三個月復診一次,復診時應空腹,以備抽血化驗。出院后隨身攜帶急救藥,疾病卡及家人聯系電話,以防患者在外發病時能及時得到救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