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琳 肖新宇 黃秋炬 周伯林 鄧卓君
【中圖分類號】R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醫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常新的學科,不僅集中體現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更融合了人們對生命、疾病、健康等社會文化現象的哲學及倫理思考。正因如此,醫學教育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醫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1]。中西方高等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比較與路徑探索。我國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學年,人文社科課程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課程的理論性、邏輯性很強,其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核心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占有重要地位,對加強學生的德育起了重要作用,但第三學年開始,專業課程的增多,導致人文學科教育慢慢停滯,德育也有所滯后[2]。
近年隨著黨和國家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醫學院校也隨之不斷加強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譬如,山西醫科大學就積極開展了對醫學生思政人文教育的實施,提出將思政元素貫穿于各門課程的講授之中[3-4],通過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及文化育人的途徑,實現培育德醫交融的優秀醫學生的目標[5]。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思想教育與研究中心建議: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習近平青年思想的指引下引導醫學生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同時建立理論和實踐一體的醫德教育體系,通過思政教育和醫學專業教育同向共行來做好醫學生的思想引導[6]。地處山東的濟寧醫學院還嘗試了思想政治理論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實踐[7]。與此同時,我省醫學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也認真貫徹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思想理念,在眾多醫學院校中,長沙醫學院作為一所新興民辦醫學院校,在醫學思政教育探索方面脫穎而出,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16年,該校湯倩等人即完成了該校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與實踐情況調查研究工作,指出應通過開展醫德教育精品課程的學習;深化專業課程學習;加強校園文化氛圍;建立起醫學生職業素養評估體系等等綜合措施來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其制定正確的職業規劃,從而實現指導今后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8]。賀映紅等人還開展了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3·3”式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即思政課程實踐與課程思政實踐相結合;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線上實踐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三結合”,突出專業特色;突出自主創新;突出網絡虛擬的“三突出”。體現了實踐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普及性、廣泛性和靈活性,實用性很強[9]。
醫學院校的專業課程融入的德育思想也逐步增多,如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就進行了將思政教育注入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10],還有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也開展了《人體寄生蟲》課程思政的實踐。我省部分醫學高校也進行了專業課融入思政教育的嘗試,走在前列的主要有中南大學與湖南中醫藥大學,其中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開展了臨床醫學八年制《消化系統》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他們遵循《消化系統》課程的特點,有機結合思政教育與教學改革,深入提煉《消化系統》課程中所蘊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行為規范等德育元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導向作用,從而實現學生能力培養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
然而,絕大部分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并不普遍,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研究了24種期刊刊載的42篇"課程思政"研究,載文量最多的期刊為衛生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主題有3個,主要關注了醫學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和實踐,研究主題有3個,仍需開拓新的研究主題?!杜R床檢驗基礎》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大部分項目開展都需直接進行醫患溝通才能完成,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良好的醫患關系與精湛的檢驗技術都非常重要,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對于醫學檢驗人員的教育十分關鍵,而對于檢驗人員的教育不僅包括了專業訓練,同等重要的還有人文教育尤其是實施思政教育。早在2016年,北華大學醫學檢驗學院于丹等人就提出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構建,并指出應轉變思想,構成多維立體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建設,強化教育社會實踐環節等綜合措施來保證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的順利完成。
目前,我省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不多,《臨床檢驗基礎》的思政教育改革探索亦較少,鑒于以上研究結果,為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檢驗人員的目標,本人認為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開展主干課程《臨床檢驗基礎》思政教育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陳超,陳國忠.中西方高等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比較與路徑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6):15-16.
陳建平.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倫理學教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1):59-60.
蒯強.法國醫學院校第一和第二階段教育改革的進展[J].國外醫學教育分冊,2001(1):13.
孔敏.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05):66-68+91.
鄧海龍.德醫交融:“大思政”視域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30(07):71-74+88
劉艷鳳,張玥,梁俊鳳.習近平青年思想對醫學生成才的現實指導意義[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02):312-315.
張晗,葛洪剛,王玲.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02):187-190.
湯倩,陳敏強,王斌,張浩.高校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與實踐情況調查[J].才智,2016(18):96+98
賀映紅,劉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3·3”式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長沙醫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40):187-189.
范小蘭,陳凌楓,徐劍文等.寓思政教育于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解剖學雜志,201942(4):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