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
【摘 要】目的:探究牙周整復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口腔修復患者55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口腔修復;觀察組在常規口腔修復之前采用高頻電刀進行牙周修復。對比兩組應用效果、口腔功能評分和外觀評分。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口腔功能評分及外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牙周整復術在口腔修復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還可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及外觀。
【關鍵詞】牙周整復術;口腔修復;臨床;療效觀察;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引言
臨床上越來越重視牙齒健康及牙齒美容,因此,臨床上對口腔疾病患者所使用的修復材料進行了不斷研究、更新及引進,對多數口腔問題進行徹底解決或者有效解決。在口腔疾病患者治療中,口腔技術較為常用,可利用人工裝置,修復頜面組織缺損、牙周病、缺失牙,可對患者口腔正常生理功能進行有效恢復,可對患者口腔美觀性需求進行有效滿足。口腔修復過程較為復雜,可對患者牙齒進行修復,可修復患者牙周組織。分析得出,口腔修復術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失牙牙槽嵴形態異常、個別牙錯位等情況,可對患者口腔修復整體效果、牙齦美觀性造成一定影響。臨床對如何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進行了研究。本文選定55例患者,對口腔修復中運用牙周整復術的效果進行了研討。
一 資料與方法
1 資料背景
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口腔修復患者55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22~56歲,平均(34.2±8.4)歲;對照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齡23~58歲,平均(35.1±9.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性檢查,有效詢問患者疾病史情況。同時對其實施諸如X光片、血常規等相關檢查。對照組受試者擇期接受口腔修復治療。觀察組受試者在實施口腔修復以前,為其進行牙周整復術。在對受試者開展局部麻醉以及常規消毒后,利用染色劑對于需要切除的牙齦加以標記,然后以高頻電刀切除為主要方式切除。利用渦輪鉆,針對于受試者的牙頸緣牙齦及牙槽嵴進行修整,并同時制作臨時冠。當切開翻瓣以后,確保牙槽嵴高度水平距離修復冠邊緣距離為3mm。此后對根面加以平整處理。后對牙齦瓣及牙周膜纖維實施復位、刮除、沖洗和縫合等操作,最后用牙周塞治劑保護傷口。患者完成手術后,利用漱口液漱口,3次/d。7d后拆線操作,共計觀察5周。若患者牙齦愈后情況良好,可實施冠修復術。利用此法能夠保證牙齦更為美觀、自然。后對患者開展為期1~13個月的隨訪工作。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的應用效果、口腔功能評分和外觀評分。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各項口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②有效:口腔功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③無效:口腔功能無顯著改善或病癥加重,需要進一步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口腔功能評分與外觀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口腔功能與外觀狀況更好。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 結果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口腔功能評分與外觀評分比較:觀察組口腔功能評分及外觀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 討論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牙周整復術在口腔修復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療效果,增強治療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復與外觀的恢復,是適應現階段人們對口腔修復治療要求的,具體原因:需要采取口腔修復的患者,絕大部分存在牙周畸形,在常規的口腔修復治療前,采用牙周整復術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周畸形,從而避免患者在治療后牙齒的畸形磨損,讓患者在治療后能夠更好地進行康復;除此以外,牙周畸形的糾正,也能使常規口腔修復中牙齦頸緣更契合,增加了口腔修復后牙齒的穩固性。綜合以上來看,牙周整復術不僅可以有效地祛除病因,對患者后期的口腔修復治療也能更好地做準備,使患者自身的狀況更適合口腔修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療效果,在實際臨床中值得推廣。
臨床觀察資料證實,患者在完成手術后4~6周即可實施口腔修復。完成修復后,對患者開展衛生宣教,因為非正確性刷牙方式會引起牙齦萎縮發生,只有通過科學的刷牙方式才能夠更好的保護受試者牙齦健康性。
相關文獻證實,非正確的刷牙方式會引起患者牙齦萎縮。這一點重點體現于牙槽嵴缺損嚴重的患者中。主要因為該疾病患者義齒修復需要較為滿意的牙槽嵴給予支持,而只有通過科學的刷牙方式,才有助于保護患者的牙齦健康度,提升整體治療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實施口腔修復前,為其開展牙周整復術進行治療,可全面改善患者口腔情況,積極緩解疼痛感,促進口腔功能恢復,加強口腔美觀性,降低牙周萎縮發生率,安全性強、有效性高。此法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徐金梅,曹志偉.口腔修復前行牙周整復術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修復質量影響分析.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4):158,162.
王微,奇雄.口腔修復前行牙周整復術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修復質量影響研究.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4):24,27.
王瓊,林浩.口腔修復中應用牙周整復術后臨床效果的相關研究.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