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斐

【摘 要】目的:分析成都市溫江區2010年~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主要死因及醫療保健服務利用情況。方法:采用2010年~2019年成都市溫江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系統數據,對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及主要死因進行分析。結果:2010年~2019年溫江區5歲以下兒童總死亡率為4.54‰,嬰兒總死亡率為3.45‰。10年中,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有波動,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0年~2019年各年度的5歲以下兒童的前五位死因分別是意外傷害、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臟病和其他先天異常;嬰兒前五位死因分別是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先天性心臟病、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和其他先天異常。結論:溫江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低于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同期水平。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和意外傷害應作為控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死亡原因
【中圖分類號】R1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兒童醫療、保健、營養、教育、預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服務的綜合結果,是兒童生存狀況的一面鏡子[1]。準確、全面、系統的了解并掌握兒童死亡的相關信息,對制定兒童生存、保護戰略措施、減少兒童死亡、保護兒童健康極為重要。定期收集轄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資料、分析5歲以下兒童死亡動態變化及主要死亡原因,能為制定兒童保健服務政策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資料來自2010~2019年期間成都市所有醫療機構收集的戶籍地為溫江區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資料。
1.2 方法
通過兒童死亡監測系統收集資料,并對5歲以下死亡兒童進行死亡原因調查。統一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表及標準,將出生、死亡情況逐級上報。為保證數據準確可靠,每年進行出生和死亡漏報調查。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法(ICD-10)。
2 結果
2.1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嬰兒死亡率
2010年~2019年,溫江區共有戶籍活產39437例,5歲以下兒童死亡179例,5歲以下兒童總死亡率為4.54‰;嬰兒死亡136例,嬰兒總死亡率為3.45‰。10年中,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有波動,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2016年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低,為2.16‰;2015年的嬰兒死亡率最低,為1.57‰。各年份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嬰兒死亡率見表1。
3 討論
2010年~2019年,成都市溫江區5歲以下兒童總死亡率為4.54‰,嬰兒總死亡率為3.45‰,明顯低于四川省及成都市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2-3]。10年中,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有波動,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這與經濟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兒童保健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有關[4]。近幾年成都市建立了全覆蓋的兒童保健網絡和新生兒急救轉運體系,對降低兒童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早產或低出生體重是我區5歲以下兒童和嬰兒的重要死因。加強產前檢查和產時保健,避免胎兒早產的各種不良因素出現是減少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發生的關鍵[5];產、兒科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能力也直接關系到新生兒的生存結局。因此醫療保健機構應嚴格遵循《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及相關指南,進一步規范產前檢查,加強產前感染篩查,減少早產及宮內感染的可能,同時提高孕期檢查的準確性。還應該提高產、兒科對新生兒風險評估及并發癥處理的能力,以降低可避免的嬰兒死亡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
意外傷害也是5歲以下兒童和嬰兒的重要死因,其中以意外窒息為主要原因。意外窒息多因嗆奶、捂被、看護不周等原因造成,多發生于新生兒和小嬰兒。通過孕婦學校、產后床旁健康宣教、發放母子健康手冊等方式,加強健康教育,糾正家長錯誤的育兒觀念和習慣,避免意外窒息和其他意外死亡,能夠有效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參考文獻
李東陽,王璟,朱雪娜.2015年北京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031(020):4110-4113.
何君,高亞禮,陳曉芳,等.全國第三次死因流調四川省兒童死亡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0,026(001):4-6.
黃春,章嵐,冉隆蓉.成都市2008年至2015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分析[J].四川醫學,2016,038(008):882-884.
陳藜.我國孕產婦與兒童衛生干預措施覆蓋率的現狀及公平性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
周淼,張彤,黃愛群,等.規范產前檢查與早產兒的關系[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3):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