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 陽
(本文作者為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編審)
中國書法發(fā)展到今天,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每個人都愿意表述的詞匯,卻并不是所有人的意愿。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強音。
于是,我們看到許多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書法出現(xiàn)了:超大超高,單體字,無文字,人體書法……這些作品強調視覺,強調空間感。還有吼書、射書等行為藝術。這些現(xiàn)象,林林總總,構成了當今書法的多元現(xiàn)象。哪些是書法,哪些是別類藝術,需要厘清。從哪里厘清?我們可以從分析書法究竟是抽象藝術還是具象藝術,或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間的藝術開始。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書法是最具個性的藝術。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哪一種文字書寫形成的藝術特色能與中國的書法藝術相比。中國書法在幾千年的融合發(fā)展中,不斷強化和拓寬,與周易、陰陽五行息息相關,與同為姊妹藝術關系的中國畫“同源”,在中國書法中都能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何為書法?這本不是問題,但一旦給它定義,概念就有些不清楚了。
我們查看維基百科,它對書法的解釋是這樣的:
“書法是一種與寫作相關的視覺藝術。它使用有尖端的畫筆或其他的書寫工具。當代書法可以被定義為“富有表現(xiàn)力的、和諧、靈巧的表現(xiàn)符號的藝術形式。”
它認為:“書法在婚禮請柬和活動請柬、字體設計和印刷、原始手工標志設計、宗教藝術、公告、平面設計和委托書法藝術、石刻銘文、紀念文件等形式上蓬勃發(fā)展。它還用于道具和電影、電視等移動圖像、證詞、出生和死亡證明、地圖等書面作品。”
書法的工具,它是這樣描述的:“書法家的主要工具是筆和刷子。書法筆的筆尖可以是平的、圓的或尖的。出于某些裝飾目的,可以使用多筆尖的鋼刷。然而,作品也可以用氈尖筆和圓珠筆創(chuàng)作,盡管這些作品不使用斜線。有些書法風格,如哥特式的字體,需要一支短筆尖。”
百度百科對美術字是這樣描述的:“美術字是指經過加工、美化、裝飾而成的文字,是一種運用裝飾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種書寫藝術,是藝術加工的實用字體。
“字體整齊、醒目、美觀、易認,是開展宣傳、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橫幅標語、黑板報、墻報、會場布置、展覽會,以及商品包裝和裝潢,各類廣告、報刊雜志和書籍的裝帖上等都離不開美術字。”
從維基百科對書法的描述可見,這是對世界上一般書法的描述,更接近我們所說的“美術字”。這應當代表世界對書法最接近的認識。
而百度百科對書法藝術是有另外描述的。
它是這樣定義書法的: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和英文書法等。”
再談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從此可以看出中外對書法的不同認識。尤其是中國書法,在世界性的書法描述中幾乎沒有提及。
我們知道,中國書法是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在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在古代,中國書法理論甚至比繪畫理論更豐富。從漢代以來,中國的書法理論發(fā)展脈絡清晰。其中,有中國獨特的美學觀點,許多用語形象,比如“天人合一”“歸真”“寬博”,像這樣的理論,是西方美術理論見不到的。我們所說的中國書法,與西方所說的書法幾乎沒有可比性,而西方現(xiàn)實的“書法”,在社會地位、文化地位上根本無法與中國書法相提并論。
因此說,我們探討的中國書法是在世界上有其獨特面貌的藝術形式。

康定斯基 構圖七號
抽象,是指對事物外在非本質因素的舍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提取。引申到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筑等藝術樣式,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藝術家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對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其作品形象與自然物像的特征有很大偏離的是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相對,也可稱為非具象藝術。
抽象藝術是無邏輯、無主題的藝術,不表現(xiàn)客觀世界的物與形,他是以點、線、面等構成的視覺形式。
抽象藝術的特點是追求藝術的獨特性,與經驗世界沒有直接的關系,要求創(chuàng)作出新的秩序、新的審美觀念。

林陽 書齋思緒五言聯(lián) 68cm×34cm 紙本 2020年

林陽 求學讀書六言聯(lián) 68cm×34cm 紙本 2020年
何為具象藝術?
《新編牛津藝術詞典》2004年第三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譯出版,在此書中,對具象藝術的解釋簡單明了。“真實描繪可辨識的人物或物件的藝術。其反義詞為非具象藝術或抽象藝術。”
具象藝術是經驗藝術,有邏輯,有主題的藝術,它表現(xiàn)客觀世界的物與形,關照現(xiàn)實社會,是人們熟悉的經驗世界。
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繪畫既是如此。
中華泱泱大國,5000年文明史,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遠古時期的彩陶、石器、玉器等,在這些器皿上有著先民創(chuàng)造的各種紋飾、圖案,還有許多抽象符號、抽象元素。具象的圖案、抽象的符號構成了中國人的審美,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抽象美在世界上有獨特的貢獻。
符號是一種象征物,用來指稱和代表其他事物。符號又是一種載體,它承載著交流雙方發(fā)出的信息符號,一般指文字,語言,數學符號,交通標志等。在各種符號系統(tǒng)中,語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復雜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符號系統(tǒng)包括語言的表述語音,書寫記號。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在全世界的語言文字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同的方向,它不向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等西方語言,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對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影響極為深遠。

唐 懷素 苦筍帖 25.1cm×12cm 絹本 上海博物館藏

明 董其昌 行草曹操詩句 天津博物館藏
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幾個演變階段。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漢字,距今已3000多年了。它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起源于圖畫,在商之前應當有相當長的發(fā)展時期。稍晚些時候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是金文,有一些文字與圖畫一樣,也是象形字,例如,日、月、山、水、草、木、魚、鳥,也可以稱之為圖畫文字。先秦時期,中國文字又出現(xiàn)了石鼓文等篆字,我們統(tǒng)稱之為大篆。
秦統(tǒng)一中國之后,李斯等人收集各種篆體,通過簡化,創(chuàng)造出小篆,也就是我們后來看到的統(tǒng)一文字。小篆的特點是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由于小篆難以書寫,又產生了隸書。此后,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繼續(xù)發(fā)展,有楷書、行書、草書,這些書體與圖畫文字越來越遠,但形成了記錄漢語的可辨識的文字,也就是漢字符號。
我認為,漢字符號也可以理解為藝術對象中的“具象”。漢字符號可辨識,具有相對固定的形態(tài),如果不可辨識,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那一定是抽象的。漢字符號又有意義,一看便可有相應的理解。不僅是與象形有關的日月山水,看到漢字喜、怒、哀、樂,我們也會有情緒上不同的反應。這些漢字符號,是我們熟悉的經驗世界。
繪畫藝術從具象到抽象,有一個過程。
書法是美術中的一個類別。即使今天,書法蓬勃發(fā)展,有極廣大的群眾基礎,已經單獨成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與“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平起平坐,但從世界的藝術歸類來看,書法仍屬于視覺藝術范疇。
談書法的前衛(wèi)藝術,不得不說日本著名的前衛(wèi)書法家井上有一,井上有一似乎是為書法而生,而他的一生對書法的探索始終在具象和抽象之間徘徊。井上有一晚年,寫下了自己的遺偈:“守貧揮毫六十七霜,欲求端的本來無法。”
日本著名美術評論家海上雅臣認為井上有一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抽象藝術家。
井上有一曾與同屬于書法前衛(wèi)派的森田子龍、江口草玄、中村木子、關谷義道共同組成了“墨人會”,并創(chuàng)立自己的期刊《墨人》雜志。
20世紀50年代,井上有一曾經排斥文字,連筆墨也不用,他把野外割來的草扎成草把代筆,以瓷漆代替墨進行創(chuàng)作。有趣的是,井上有一自己認為,從來沒有把書法創(chuàng)作當作繪畫創(chuàng)作。用瓷漆創(chuàng)作的時候,腦子里仍然是文字、筆、墨、紙。
墨人會曾經放棄文字,進入非文字的抽象線條創(chuàng)作,本以為可以更自由,卻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墨人會”從否定文字又回到了文字性上。
1957年,圣保羅雙年展,井上有一的書法作品《愚徹》引發(fā)了轟動,并被英國美術評論家赫伯特·利德收入《現(xiàn)代繪畫史》中。也就是說,西方美術主流媒體接受并承認井上有一的書法作品是美術作品。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紀念展覽,井上有一被推選為日本代表。西方人認為他建立起一個東方的抽象框架。注意,這里西方人認為井上有一的作品是抽象藝術。
現(xiàn)在中國也有少數書法家在進行探索時,嘗試抽象性的書法創(chuàng)作。
從藝術本質看,藝術就是要創(chuàng)新,因此從創(chuàng)作來看,我們都應當抱著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
現(xiàn)在一些書法家也在抽離文字,以單純的線條表達情緒和觀念。像趙無極這樣的世界藝術大師,也是抽象畫大師,我們可否理解為,他以書法的形式進行無主題、無邏輯的創(chuàng)作呢?這樣的創(chuàng)作,應當歸類于抽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不必大驚小怪。
前幾天,我拜訪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他的繪畫涉及多種門類,國畫、雕塑、工藝美術,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也有許多書法作品,辨識度很高,因為他有極強的書法功底。他給我看一些新近的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已經抽離了文字,只有線條。作品充滿了張力,構圖大膽奇妙,可以引人無限遐思。作品的書法線條突出,具有我們所說的書法功底,尤其是外國人,非常喜愛,但這類作品,我認為應當屬于抽象畫范圍,因為這里沒有文字,沒有可關照的具象,沒有這個依據,不能稱為書法。
至于射書、在人體上進行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理解為行為藝術。
在中國人看來,談中國書法兼具抽象和具象的特點比較好理解,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尤其是不識漢字的外國人,看我們的書法,說它是藝術,確實像抽象畫。外國人不大懂我們所說的書法線條的質量,他們可以看出線條的飄逸、力度等,但我們所說的線條美,他們未必理解。尤其是草書,他們可以看出飛動,甚至飛白,我想,他們能欣賞的還是書法的抽象性。


王羲之 圣教序
中國書法藝術是書寫文字的藝術,像草書,藝術家可以發(fā)揮、延展書法的線條,但它永遠不能脫離文字而獨立存在。書法藝術正是受到文字符號約束的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作,它只有在具象和和抽象之間發(fā)展自己,離不開文字符號的具像,又相對自由可以發(fā)揮,形成獨特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