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湯艷華 劉炬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全身多臟器受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1-2]。狼瘡性腎炎(LN)則是SLE 引起腎臟損害的主要并發癥,以血尿、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觀察發現,約有30%患者早期會伴發腎功能異常,晚期患者因全身免疫異常造成人體多組織臟器損傷,嚴重者導致患者死亡[3-4]。目前LN 的常規治療藥物還是以環磷酰胺為主,環磷酰胺在治療上可以通過調節免疫作用以達到控制與LN 相關炎癥的目的,其治療LN 能取得較好效果,且有研究發現LN 患者的維生素D 水平較健康人群明顯降低[5-6]。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環磷酰胺聯合維生素D 治療狼瘡性腎炎的效果及對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9 月-2019 年4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0 例LN 患者。診斷標準:患者明確診斷為SLE,同時表現出腎臟相關臨床表現,如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以及腎功能減退等,實驗室檢查存在24 h 尿蛋白總量持續≥0.5 g/d 或出現細胞管型等腎臟損害,腎臟病理活動性指標提示腎小球細胞增殖性改變或細胞性新月體等,即可診斷[7]。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3)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入組前3 個月內服用過激素或免疫抑制類藥物以及與本研究相關藥物;(2)合并有血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類型的免疫系統疾病;(3)連續透析治療2 周以上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注射用環磷酰胺(生產廠家:江蘇盛迪醫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036,規格:0.8 g)沖擊治療,0.5~1 g/m2,1 次/月,連續治療6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上聯合使用維生素D 滴劑(生產廠家:國藥控股星鯊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5021450),規格:400 IU,口服800 IU/d,連續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腎功能相關指標。采用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測定兩組治療前后的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和尿素氮水平(BUN);采用西門子Advia1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兩組治療前后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2)SLEDAI 評分。主要對21 項癥狀進行評分,總分≥15 分為重度活動,10~14 分為中度活動,5~9 分輕度活動,0~4 分基本無活動。(3)臨床療效。主要癥狀和體征改善≥70%,24 h Upro≤0.3 g,腎功能恢復正常為痊愈;主要癥狀和體征改善≥40%,24 h Upro≤1 g,腎功能有所改善為有效;主要癥狀和體征改善<40%,24 h Upro 未達到有效標準,腎功能沒有變化為無效[8]。總有效=痊愈+有效。(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反應及肺部感染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0~59 歲,平均(38.33±5.45)歲。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19~58 歲,平均(37.21±5.2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24 h Upro、BUN 及eGFR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24 h Upro 與BUN 均低于對照組,且eGFR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SLEDAI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LEDA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LEDAI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8,P=0.032),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LEDA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LEDAI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發生2 例胃腸道反應,1 例肺部感染;觀察組發生2 例胃腸反應,經對癥處理后,癥狀均消失。
在腎病風濕治療領域,LN 是一種由免疫復合物介導的全身免疫性炎癥,也是導致SLE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生和發展是免疫調節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9-10]。LN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尿、大量蛋白尿以及早期腎功能不全等腎臟損害癥狀。目前臨床針對LN 患者多建議采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以改善腎炎癥狀,同時控制SLE 疾病活動度,而腎臟相關疾病多與維生素D 缺乏密切相關,因此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將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1-12]。
現代醫學證實,LN 發病機制多與細胞免疫有關,漿細胞所產生的多種自身抗體,能跟機體中自體抗原相結合,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臟組織,激活補體旁路途徑,使得多種促炎細胞聚集于腎臟,促炎細胞所釋放的大量細胞因子最終導致腎臟的損害[13-14]。環磷酰胺能夠減少嘌呤的生成,進而使淋巴細胞的增生和分裂受到影響,最終去除免疫復合物沉積或抑制免疫反應,已達到治療LN 的目的。維生素D 是一種甾體類激素,其受體廣泛分布在多種組織細胞,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細胞、T、B 淋巴細胞上[15-16]。維生素D與受體結合,參與機體的免疫調節[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67.5%(P<0.05),說明維生素D 能夠有效提高環磷酰胺對LN 患者的臨床療效。
袁毅[18]研究發現,LN 患者腎臟組織中的內皮細胞、系膜細胞、足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自噬體計數明顯高于正常健康人,且足細胞尤其明顯。足細胞是高度專門化的上皮細胞,其裂隙膜是腎小球濾過屏障的重要部分[19-20]。足細胞損傷引起的足突消失與蛋白尿發生有關。維生素D 能通過自噬途徑參與自身抗體導致的足細胞損傷的修復過程,補充維生素D 能減少自噬相關蛋白的表達,進而緩解足細胞的損傷,防止腎臟受累,進而使腎功能得到有效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24 h Upro、BUN 及SLEDA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eGFR 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環磷酰胺聯合維生素D 能有效改善腎臟功能、更有效控制SLE 的疾病活動度。
綜上所述,環磷酰胺聯合維生素D 能有效改善LN 患者的腎功能,同時降低SLE 的疾病活動度,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