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慧,史詩琪,鄭佳琦 Huang Hui & Shi Shiqi & Zheng Jiaqi
(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所謂符號,即人類通過視覺、觸覺以感知某種對象與其他事務的聯結,以此形成符號元素來代表特定的事物。吉祥紋樣是對于藝術形態符號化的表現,以紋樣的形式將民俗思想理念以物化的形式表現。通過特定的藝術符號對固定事物加以描述,是對該事物藝術形象的刻畫,是對民俗風情及人文思想不斷傳遞的過程[1]。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華文化的巨大寶庫,諸多帶有吉祥紋樣的文物收列其中。故宮中的許多藏品如書法字畫、玉石瓷器、漆器金器等都飾有吉祥紋樣,其作為一種藝術符號凝集著古人思想、傳播了民俗風情。唯有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才可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傳承傳統文化,使得當代新文創成為有品牌有文化有內涵的文化作品[2]。
“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吉祥二字象征著幸福與美好,是古人對祥瑞及喜慶的訴求。在古代,古人將有喜有福之事繪作圖案,這便是最初的吉祥圖案[3]。在研究吉祥紋樣時,我們需要以符號視角,將紋樣打散,仔細研究各個符號因子。
吉祥紋樣通常是對稱的圖案,一般以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最為常見。在紋樣的上下左右及四周是形狀、色彩以及數量相同的小紋樣,與主紋樣組合形成對稱且均衡的整體構圖。這種構圖方式使得畫面呈現出對稱且均衡的韻律,讓紋樣更加具有組織性和裝飾性,同時符合古人求全求滿的文化心理[4]。
吉祥紋樣的繁復與當代美術作品的簡潔極為不同,但傳統紋樣的繁復是在重復中追求節奏與秩序,通過主次位置、虛實變化、動靜結合、疏密有度、大小配合、聚散有序等協調配合,以追求紋樣整體“亂中有序”“平中求奇”[5]。
人類本身就會對復雜的符號產生較強的興趣和探索欲,而吉祥紋樣正是人們對吉祥意識的物化表現。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以“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思路進行設計,吉祥紋樣的文化內涵大致可分為繁衍子嗣、避災驅邪、求福納吉三大類。吉祥紋樣主要取材都是源自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及生態現象,運用諧音、符號、象征等手法進行藝術符號提取,加以轉化為紋樣圖示。如諧音法“蝙蝠”與福同音,代表福祿;“魚”與“余”同音,年年有魚寓意飽滿與豐收。“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牡丹”象征大富大貴。“龍鳳”作為是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符號,代表帝后,有龍鳳呈祥與日月同輝之意[6]。

吉祥紋樣廣泛出現在故宮建筑物、傳統服飾、宮廷器具等物件中,作為一種藝術符號,從符號美學角度進行分析,具有相應的符號特征。藝術符號與其所指的對象之間有一定的關聯,這從符號美學的角度來看是符號關聯性[7]。與關聯性相對的是非關聯性,藝術符號本身與所指對象之間并沒有必然直接的聯系,而是由于文化習俗和思維慣例將二者硬性結合在一起,但在長久的語言習慣及民俗文化的流傳中被廣泛接受。如傳統文化中,蓮花代表高潔的品質,《愛蓮說》中有以物喻人,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佳句。
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到用戶情感需求,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傳統吉祥紋樣融入產品之中傳遞產品的文化情感。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是賦予吉祥紋樣新面貌的過程,在設計中應該注重人的情感及認知的遞進層次:認知層次、行為層次、意識層次,對吉祥紋樣從藝術符號語言視角來解讀,并最終以設計語言進行轉化[8]。在認知層次,應將吉祥紋樣的藝術符號特征,通過產品的造型、色彩、圖案等方式展現;在行為層次,要強調產品功能性,讓產品具有觀賞性和使用性的雙重統一;在意識層次,深入挖掘吉祥紋樣所蘊含的人文思想,進而實現產品和人精神層次的互通,創造意境與形合一的產品[9]。
傳統吉祥紋樣的現代運用手法值得推敲,運用于產品表面的紋樣基本以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展現,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第一,對吉祥紋樣進行直接提取,這種具象提取的方式在于更加直觀展示紋樣自有的美。如故宮館藏的明代漆器“剔紅水仙紋圓盤”,盤中漆雕水仙花自古便有“萬事如意,吉祥美好”的寓意,可直接復刻該紋樣造型。水仙花與花葉層疊交織,起伏環繞的形態,可運用于金絲書簽與手持化妝鏡等產品表面。
第二,對傳統吉祥紋樣繁復的平面造型進行抽象提取,以更為靈動的方式對其結構和紋路進行繼承應用,具體設計通常包括對紋樣符號進行分立、簡化、重構、變異、組合等。這種抽象化設計的核心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創新組合紋樣是對傳統客觀物象的繼承,并追求超越傳統,設計符合當代審美的產品。
故宮中諸多建筑元素中的紋樣可提取轉化。(圖1)所示,故宮六宮建筑群歇山頂,在其兩側墻壁有山花紋樣。古代錢幣為圓形方孔,金色山花造型與其相似,結合二者特點進行創新設計得出新紋樣。金色圓形紋樣像綬帶般環環相扣,交織層疊,表達對富貴如意的感性訴求。
除了故宮的器具、建筑物,吉祥紋樣在傳統服飾中也有大量應用。(圖2)所示,清代官服補子中的吉祥紋樣常用的元素有流云紋、海水紋等,將這些元素進行組合,擬設計出新紋樣。流云紋、海水紋等能夠刻畫錦繡中華海闊天空及地大物博的磅礴氣勢。故宮養心殿墻壁上的鴛鴦荷花圖的紋樣,提取部分造型,仿故宮窗花,并以玉蘭花加以點綴,有玉蘭春望之意。(圖3)所示,在故宮盛開的春花之中,玉蘭花有“玉蘭富貴”的寓意,象征著高貴典雅。紅墻白花搭配海水紋,使得新紋樣整體造型對稱,寓意和諧,富有韻律。

吉祥紋樣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根據傳統元素進行創新設計的產品不僅包括常見的帆布包、筆記本、膠帶、掛牌、卡包等,更有許多跨界創新作品,如藍牙耳機、藍牙音箱、U盤等電子產品,富有趣味性的兒童玩具,吸引女性消費者的美妝產品。而一些知名度高的國外產品,如耐克球鞋、服裝秀高定禮服都有運用到傳統元素中的吉祥紋樣[10]。簡單復制粘貼或拼接不能讓紋樣歷久彌新,反而會讓消費者不理解、不熱愛,繁復的紋樣需要依靠現代設計找回市場價值從而煥發新生。
在故宮中,從建筑物的檐角到服飾袖口的花紋都可以看到樣式豐富、形態各異的吉祥紋樣。吉祥紋樣本身帶有一定的寓意,但在現代文創設計中,運用具有創新性的新紋樣是當代文創推陳出新的必經之路。對紋樣需要在對原有形態的基礎上,將原有的繁復造型打破、拆分,提煉其中的符號因子,設計出新的設計元素[11-12]。在實現了元素創新后,將紋樣元素運用到文創產品中。文創產品在開發過程中要結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避免直接照搬,而是分析需求,找到文化創意點。以藝術符號視角,將吉祥紋樣從“意”“境”“形”三個維度,結合趣味性和功能性拓寬產品的廣度和深度[13-15]。
古老的吉祥紋樣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在文化自信的強烈號召下,若傳統民俗文化不能得到很好傳承,將會導致青年一代對本國文化沒有強烈的認同感,進而造成民族精神的渙散。今天吉祥紋樣的傳承和發展,同樣也需要在應用上下功夫,以符合當代人的消費需求。深入挖掘傳統吉祥紋樣,給予文創設計更多創新性表達,滿足當今消費者的審美,提升文創產品的設計定位。以復興傳統文化為指向標,達到帶動文創產業經濟和傳統文化傳播的共贏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