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堯,佟光霽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2016 年6 月23 日,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國三國元首,在塔什干共同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在地方和邊境地區合作項下,“充分發揮三方相關城市比較優勢,如推動蒙古國東部地區和中俄有關地區次區域合作機制”。“次區域合作”是中蒙俄三國合作有效落實的重要支撐。口岸城市尤其是邊境口岸城市是次區域合作中的基礎,邊境口岸城市的發展不僅直接影響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而且也對我國外交往的效率與能力產生影響。因此,邊富民強既是國家安全的戰略需要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
由于邊境口岸而產生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為載體城市帶來了重要經濟要素,口岸對于邊境口岸城市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關于口岸與載體城市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王亞豐等利用RCI 指數對岸城關系類型及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發現東北沿邊口岸與口岸城市發展協同性不佳,要么口岸職能大于城市職能,要么恰好相反[1]。宋周鶯等利用改進RCI 指數定量分析沿邊口岸對沿邊地區的帶動作用,認為中國大部分沿邊口岸“過貨化”現象比較明顯,對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強[2]。張洪祥等通過建立較為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灰色模糊方法分析了東北邊境口岸與口岸城市功能關系類型,并發現東北大部分邊境口岸與口岸城市發展不平衡,對腹地地區的區域經濟貢獻率較小[3]。那么口岸是如何影響口岸城市呢?Burke 認為跨境旅游業對邊境城鎮的服務業的影響很大,例如商貿、餐飲、休閑娛樂等,并且發現邊境安全和匯率調節了跨境旅游對邊境城鎮經濟的影響作用[4]。王群認為邊境口岸物流水平不僅對載體城鎮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直接決定著境內外貿易的經濟效益[5]。張麗君認為口岸貨運額是影響口岸城鎮化率的重要原因[6]。從實際情況看,口岸雖然帶來了大量經濟發展要素,但口岸城市的經濟發展仍然較為緩慢,根據以上研究發現,口岸城市“過貨化”現象比較明顯,對要素的利用能力不足。在口岸發展過程中,載體城市的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7],也制約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于天福等以丹東口岸為研究對象,認為口岸經濟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并在一定范圍內作用于區域經濟,并影響口岸城鎮的產業結構[8],但遺憾的是沒有對口岸經濟如何影響產業結構升級這一問題做進一步研究。
產業結構升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二是產業結構的高級化[9]。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除了受到需求、技術進步、生產資料的優化與配置等內部要素的影響,還要受到進出口貿易、國際投資、技術引進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協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及脈沖響應分析方法,分析口岸對載體城市的“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發現口岸如何影響載體城市產業結構升級。
文章采用錢納里時間序列分析的發展模型,并同樣略去時間變量[10],結合產業升級的合理化和高級化指標、口岸經濟指標,構建口岸對產業結構升級作用的實證模型,如方程(1)~(4)。

PR 表示產業合理化;PH 表示產業高級化;APY 表示城市人均生產總值;G 表示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量(噸);T 表示口岸出入境人數;ε 為隨機誤差項。
口岸的主要功能就是貨物和人員的進出口,因此口岸經濟指標選取口岸年過貨量和年出入境人數兩個指標,并分別解釋其與口岸城市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的關系。
文章利用改進泰爾指數表示產業合理化指數,如公式(5),該指數考慮了產業間的相對重要性,并且避免了對絕對值的計算,同時保留了結構偏離度的基本原理和經濟含義[9]。

PR 為產業合理化指數,表示產業結構偏離度;t 表示年份;i 表示產業;y 表示所有部門總產值即城市生產總值;yi表示第i 產業部門的產值;L 表示三次產業總的就業人數;Li表示第i 產業的就業人數;表示相應的比較勞動生產率;n的值為3,即三次產業劃分。根據古典經濟學假設,如果經濟處于均衡狀態,那么各產業部門的生產率水平應該是相同的。因此,當經濟均衡時,yi/Li=y/L,從而PR=0。PR 值越大,表示經濟偏離均衡狀態越大,產業結構越不合理。此外,yi/y 表示產出結構,Li/L 表示就業結構。因此,PR 同時也是產出結構和就業結構耦合性的反應。
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體現了產業調整方向及升級路徑,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演變的趨勢可以總結如下:在三次產業的結構布局演變中,第一產業的結構占比在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結構占比呈現出了先期快速上升后期趨于穩定的態勢,第三產業的結構占比呈現出了不斷提升的走勢。在經濟服務化的導向下,第三產業將成為我國目前產業結構演變的升級方向。劉偉認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從表面上看,是不同產業的份額和比例的度量,但本質上是對勞動生產率的衡量[11]。只有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大,才能表明該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較高。因此,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內涵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比例關系的演進;二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設計了產業高級化指標,如公式(6):

PH 表示產業高級化指標;t 表示年份;y3t表示第3 產業t年產值;yt表示城市t 年生產總值;LP3t為第3 產業部門在t 年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經過了標準化)。經濟體中第三產業比重和勞動生產率越大,其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PH 就越大,表示產業高級化越高,產業結構升級越充分。
文章以黑龍江省黑河市1988-2017 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為樣本進行回歸分析。黑龍江省對俄貨運量占比最高時達98%左右,客運量占比最高時達65%左右,黑河口岸1982 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為國家一類口岸,從1986 年7 月開始進行省級地方貿易、邊境易貨貿易和國家貿易過貨,與其隔江相望的是俄羅斯遠東黑龍江流域城市規模最大、城市規格最高的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黑河市年過貨量和出入境人次相對穩定且穩中有進,如圖1、圖2 所示。

圖1 1988- 2017 年口岸過貨量
計算產業結構合理化(SR)和高級化(SH)指標所用的國內生產總值及就業人數等數據來源于《黑龍江統計年鑒》 《黑河市統計年鑒》 以及歷年《中國城市年鑒》。1988—2017 年的口岸過貨量及出入境人次來源于《中國口岸年鑒》和《黑龍江商務年鑒》。數據分析所使用的軟件為Eviews8.0。

圖2 1988- 2017 年口岸出入境人次
為了消除價格對人均GDP 影響并且可比,對人均GDP 以1987 年為基年進行換算;為了降低數據的波動性,防止出現異方差,對原序列轉換為對數形式;為了防止出現生“偽回歸”現象,對各變量進行了ADF 單位根檢驗以判斷其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1 所示。由表1 的檢驗結果可知,各變量均為一階單整,符合協整分析的要求,因此后續建立協整模型進一步分析。

表1 ADF 檢驗結果匯總表
以上ADF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序列為同階單整,為進一步分析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下面通過協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和脈沖響應分析對口岸貨運量與口岸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升級的長期影響關系、短期調整效應和動態影響關系。
在協整分析之前先確定最優滯后階數(因為篇幅原因滯后期檢驗過程在此略去),檢驗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最優滯后階數統計結果
文章采用Johansen 檢驗法進一步分析變量間的協整關系,結果見表3~6。
根據表3~6 跡檢驗統計結果,黑河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級化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Y、口岸貨運量、口岸出入境人次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表3 貨運量產業結構合理化協整檢驗結果

表4 貨運量產業結構高級化協整檢驗結果

表5 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合理化協整檢驗結果

表6 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高級化協整檢驗結果
協整檢驗僅從統計學的角度驗證了口岸進貨運量和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存在的長期協整關系也就是具有長期均衡關系,但在實際的情況下,均衡暫時的失衡是常態。那么就有必要了解口岸進出口貨運量與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動態關系,分析短期偏離如何向長期均衡調整。下面利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來進行分析變量間這種動態關系。
相應的VEC 模型如方程(7)~(10),相應顯著性統計結果如表7~10 所示。

VEC 模型結果顯示,VEC 方程(1)~(4)的可決系數分別是0.696827,0.320267,0.597868,0.633702 模型擬合較好。誤差修正項系數分別為1.584816,3.917300,-17.03098,6.002783,并分別在1%,10%,1%,10%顯著水平下通過了t 檢驗。說明DLnPR 和DLnPH 與G 和T 的長期均衡關系在短期內產生偏離時,失衡關系將按照誤差修正項進行調整,從而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在下一期作出了調整,最終使它們與G、T 和人均GDP 恢復到長期均衡關系。具體而言,當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與G 和人均GDP 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偏離時,上一期誤差ecmt-1將分別以 1.584816,3.917300 的幅度對本期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作出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與T 和人均GDP 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偏離時,上一期誤差 ecmt-1將分別以17.03098,6.002783 的幅度對本期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作出調整。方程(1)中 LnG 和 方 程 (4)中LnT 的二階滯后差分項系數顯著,說明短期口岸貨運量對產業結構合理化以及口岸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促進作用顯著。

表7 貨運量與產業結構合理化VEC模型系數顯著性統計結果

表8 貨運量與產業結構高級化VEC 模型系數顯著性統計結果

表9 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合理化VEC 模型系數顯著性統計結果

表10 出入境人次與產業結構高級化等相關變量Johansen 協整檢驗結果
在分析變量間的長期穩定關系和短期調整作用后,口岸對于黑河市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的規律是什么?對此分析能夠為黑河市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參考。下面利用脈沖響應分析,分別展示口岸貨運量及出入境人次對黑河市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動態影響過程。基于VEC 模型(1)~(4),給口岸貨運量(LnG)、口岸出入境人次(LnT)施加一個正標準差信息的沖擊,產業結構合理化(LnPR)和產業結構高級化(LnPH)響應結果分別如圖3~6 所示。
如圖3~6 所示,從總體上看,口岸貨運量和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是促進的,而對產業結構高級化是抑制的;貨運量無論是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還是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都是在第一期就有明顯作用,而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升級兩方面的影響都是從第二期才開始顯現。
從局部上看,如圖 3 所示,產業結構合理化在受到貨運量一個正向沖擊后,在第3 期達到了頂峰,然后在第6 期回落到了最低點,經過前18 期的波動后趨于平穩,且響應程度達到了(0.76); 如 圖 4所示,產業結構高級化在受到貨運量一個正向沖擊后,在第一期就有響應但較小,隨后在第二期降到了最低點,接著響應程度緩慢降低,并在第40 期基本達到平穩(-0.0014); 如 圖 5所示產業結構合理化在受到出入境人次一個正向沖擊后,從第2期開始響應并在第4 期達到頂峰(0.49),然后回落經過波動后再第19 期達到穩定(0.44);如圖6 所示,產業結構高級化在受到出入境人次一個正向沖擊后,從第二期開始響應,并快速下降,在第7 期達到最低點,隨后上升,并在第19 期趨于穩定。

圖3 產業結構合理化對貨運量的脈沖響應

圖4 產業結構高級化對貨運量的脈沖響應

圖5 產業結構合理化對出入境人次的脈沖響應

圖6 產業結構高級化對出入境人次的脈沖響應
綜合來看,城市產業結構合理化對于無論是口岸貨運量還是口岸出入境人次的沖擊,都是比較敏感的,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敏感程度較低。
針對當前岸城關系多樣性,且大多不協調沒有形成良性互動這一問題,文章以黑河為案例,利用1988-2017 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研究了邊境口岸過貨量、出入境人次與載體城市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并探索如何在中蒙俄走廊建設過程中,發揮口岸城市優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口岸經濟發展。實證分析表明,在口岸與載體城市的關系方面,黑河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口岸貨運量、口岸出入境人次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如果短期內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口岸貨運量或口岸出入境人次的長期均衡關系發生偏離時,上一期誤差將分別將以1.584816,3.917300 和17.03098,6.002783 的幅度對本期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水平做出調整。在口岸對載體城市的影響方面,口岸貨運量和出入境人次能夠促進口岸城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但對產業結構高級化是抑制的,而且口岸貨運量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在第一期就有明顯作用,口岸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升級兩方面的影響都是從第二期才開始顯現。
從長期看,黑河口岸的運量貨和出入境人次對產業結構合理化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但這兩方面對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說明黑河市在口岸開放以來,黑河市勞動人口在三個產業之間流動較為充分,各產業部門生產率向協同方向發展,但可能因為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性或者由于城市地理位置原因處于經濟勢能較低的位置,對人才、資金、技術吸引力較低,使第三產業勞動比較生產率和產業經濟總量無法快速增長,導致第三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進程緩慢;短期看,除了口岸過貨對產業結構合理化拉動作用顯著外,口岸出入境人員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具有拉動作用,這一方面說明黑河市口岸過貨量有效促進了勞動力在行業間的流動,但這種流動可能只是城市內部產業間人員的流動并沒有吸引到足夠多能夠提高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外部勞動力,而且流入的勞動力沒有創造出相對其他產業更多的效益,例如口岸物流運輸行業;另一方面說明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次在不大量增加與之相關的第三產業勞動里的情況下例如酒店餐飲等,能夠有效地提高相關產業的產值,從而能夠在短期內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但結合上面長期的分析結果來看,如果不提高比較勞動生產率和制定能夠持續增加出入境人口所帶來經濟效益的政策,那么這種提高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結果只能是短暫的。
綜上,邊境口岸與載體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間具有長期穩定的關系,不僅口岸貨運量及出入境人次影響了載體城市的產業結構合理化及產業結構高級化,而且載體城市的產業結構合理化及產業結構高級化對其變動也較為敏感。
為了進一步發揮邊境口岸的作用,促進載體城市產業結構升級,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在吸引國內外游客增加旅游人次提高量的同時,注重質的發展增加游客滯留時間,充分深釋放消費潛力,例如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樹立良好城市形象,建設完善的市政設施,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產品,完善旅游服務,與一江之隔的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共同打造中俄全域跨境旅游。
充分利用黑河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發展高端口岸服務業。穩步推進邊境地區金融結算業務,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發展融資、保險、法律與仲裁等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產業為主的口岸服務業,深化中蒙俄經濟走廊次區域合作內容,打造中俄跨境合作文化交流平臺,建設中俄交流橋頭堡。
在鞏固和提高商貿流通、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傳統行業的基礎上,加快傳統服務業升級的速度,積極培育第三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黑河是農業大市,一直是全市的基礎產業,2018 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4.2:15.7:40.1,因此要在不斷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基礎上,建設高質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產前、產中、產后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使農業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好,支持黑河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在繼續優化三次產業勞動力流動機制的基礎上,對轉移勞動力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水平,在吸引人才落戶等方面給予政策獎勵,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大學、科研機構進行科技合作,建立暢通的人才流通通道,提升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