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紅
每年4月23日這天,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大多會推送一些專家學者的薦書文章,出版社的公眾號也會不遺余力推介本社出版的新書,令讀書人愛書人目不暇接。
對于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每天都是讀書日;而對于不愛讀書的人,在讀書日里大多也不讀書。但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和見識是有好處的。人世間的事,并非只有親歷親見才能被我們感知,人類大多數經驗都可從讀書中習得。也正因此,我們的人生才會不止百年,而是能與亙古的祖先對話;我們的生活圈子也不再是自己腳力所及的范圍,因為我們大可以追隨作者的腳步,瀟灑浪跡天涯。所以古人說“開卷有益”,誠不欺也。
如此說來,似乎只要打開書看看,就會有收獲,讀書是件很容易的事了。其實不然,拋開理解力的問題,對于一些專業性強且晦澀深奧的書,有人可能開多少次卷都是無益的,而即便是讀那些常識性的書,甚或是一些暢銷書,也不那么簡單。筆者總結讀書之“難”,主要有兩點。
一是定計劃、下決心容易,著手實行難。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某個失眠的夜晚躺在床上開始籌劃人生,然后痛下決心,從明天開始,一天要讀多少頁書,還要不管好壞,寫多少字的心得,積少成多,一定會有所成就……睜開眼后,第一個動作是摸過手機,而昨夜今晨的那些完美計劃,也隨著太陽升起而升騰到九霄云外了。
第二個難點是開始時容易,堅持下來難。看看書櫥里曾打開過多少本書,然后書簽夾在某一頁上就再沒動過,就知道我們制造了多少閱讀方面的“爛尾工程”。那些讀書做事成功之人,其秘訣只在一點,就在于能堅持。
從根本上說,讀書沒什么難的,只要我們定一個閱讀計劃,在喧囂的世界里做一個安安靜靜的“讀者”,堅持下去,就能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