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疫情影響未散,深圳等地出現的樓市炒作現象引起關注。“房抵經營貸資金可能流入房地產市場”“想買千萬元樓盤,先交百萬元‘喝茶費”“一邊悲嘆失業,一邊熱切討論房價大漲”……
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3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顯示,深圳同比漲幅居于北上廣深首位。作為年輕的創新之城,深圳樓市有一定市場支撐,但本輪火熱行情背后若隱若現的種種怪象,需要監管部門關注和介入。
警惕樓市虛火,要守住實體經濟信貸“水源”,防止脫實向虛。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出《關于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的緊急自查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開展自查,重點梳理借款人(含企業或個人)1月25日以來的新購房產,并以新購房產作抵押的貸款情況等。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也同日強調,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貸款必須用于支持對象生產經營”。
警惕樓市虛火,要剎住“作妖”炒作之風,予以嚴厲打擊。不少業界專家認為,“喝茶費”、自媒體鼓吹樓市“火爆”等樓市炒作歪風,屢禁不絕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
警惕樓市虛火,要真正建立完善長效機制,落實“房住不炒”。從供需角度分析,深圳每年新增約50萬戶籍人口,但可售商品房庫存僅300萬平方米以內,一定程度存在住房供應不足問題。
去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以深圳為代表的創新之城,更要堅定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加快研究、出臺有建設性、有操作性、有預見性的舉措,力爭在“房住不炒”方面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