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 馮然 袁晨昕 徐麗珊
在千古佳話“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源生地——知音故里,相距國家級濕地公園——后官湖約2公里處,有一座法式花海文旅小鎮。徜徉其中,有別具一格的法式建筑,高低錯落的房屋,尖尖的樓頂,歐式風格的門窗,色彩斑斕的外墻,以及遍地開放的鮮花,讓人恍若來到了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這里就是位于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知音湖大道的天星村。誰能想到,3年前田園荒蕪、村容村貌破敗,房屋土地閑置、雜草叢生的天星村,如今是美名遠揚“網紅小鎮”——花博匯,并已發展成為一個集花卉旅游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美麗鄉村體驗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從農田到花海,從溝渠到河流,從滿目荒涼到姹紫嫣紅,從老舊民居到法式城堡,從郊區小荒村道“網紅小鎮”,天星村經歷了由前世到今生的華麗蛻變。
依托三大資源,聚合發展優勢
花博匯所處的天星村原本只是武漢近郊一個普通的村莊,沒有特色產業,但具有天然的三大資源。
生態環境資源。天星村所在的大集街位于蔡甸區東部,一面靠山、三面環水,緊鄰國家級濕地公園——后官湖公園,山水資源豐富,風光旖旎,全年平均氣溫為16.5℃,空氣質量優良率居全市第一。
經濟發展資源。作為蔡甸區東部三街之一,大集街毗鄰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受兩大經濟圈輻射,經濟相對較發達。“2019年,大集街轄區內的四上企業有35家,工業產值達到40億元、實現稅收6億元。”蔡甸區大集街黨工委書記張飛表示。久久為功。該鎮三屆黨工委,在“花博匯”項目上接力創新。
地理區位資源。花博匯位于武漢市中心西南,距武漢市中心城區30 公里;知音湖大道、京珠高速、天鵝湖大道、東風高架四大動脈交通圍合場地;知音湖大道為對外主干公路,連接三環線、武漢市區;地鐵3號線延長段緊鄰項目東側;距天河國際機場和武昌、漢口火車站車程均在30分鐘內。
2017年,武漢市大力實施“三鄉工程”,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抓手。依托三大資源優勢,在蔡甸區委、區政府和大集街道的規劃指導下,天星村決定圍繞文旅產業做文章,動員能人許江回鄉,參與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
聚焦引進能人,注入發展動力
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許江是土生土長的大集街田家堡村人。2014年,許江和幾個合伙人,創辦了以打造“主題性文旅休閑綜合體”為核心目標的綜合性投資公司——武漢閱景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一職。
2015年,大集街政府決定把閑置多年的天星村等7個自然村落閑置民居租賃給企業。在省市政府對旅游農業給予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外,大集街政府還額外給予了“前三年建設期土地租金減免”的優惠政策。
按照農業流轉土地歸政府所有,企業只能租用不能開發但可用于農業栽培、花卉種植等政策要求,許江與董事會成員幾經思索、多方論證,萌發了在這片土地上因地制宜種上花草,打造賞花游景點的夢想。
武漢花博匯由此誕生,并由武漢閱景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參與建設、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負責運營管理。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總規劃5300畝。其中一期項目投資5億元,占地1800畝,租用農房178棟,結合中法生態示范城的地域特點,建成法式風情街、美食文化街、四季花海、花神廣場、問茶村、櫻花村、古戲臺、網紅橋、馬場等景點。
項目著力打造的花主題休閑度假區,擁有四季花海、紫色馬鞭草花海、粉黛亂子草花海、玫瑰園等四大主題花海,花域面積達26萬平方米。花博匯為武漢周邊城市圈人們提供了豐富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休閑度假新去處,為蔡甸區的長遠發展與經濟持續增長作出了表率。
從2015年動工興建起,花博匯的創業者們奮斗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2017年10月1日,武漢花博匯正式開園。
打造多元業態,建設文旅綜合體
花博匯的建設,依托原有村灣、農田、山水資源等優勢,堅持農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農用地流轉與房屋流轉相結合、存量房再利用與創意設計相結合、基本農田保護與美麗鄉村相結合,以農業(花卉)為切入點,進行土地綜合整理,打造成為景點。
項目秉持“原生態風貌、后現代文明、低沖擊建設、無污染排放”規劃理念,在對原有的存量老舊民宅進行個性化改造時,依山就勢、依托鄉土民俗,提供具有人情味、家庭化、當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小鎮內四季花海、公共綠化等綠化面積達千余畝,對村灣內的原有池塘、樹木也做了一定的保留,保持村莊的自然形態,以確保原汁原味的鄉村田園風光。
如今的花博匯,已經建設成為一個以大武漢“新花城”城市品牌為背景,以極速增長的休閑需求為契機,深度植入泛旅游產業業態,以花卉景觀為主體,集花卉旅游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田園養生度假、親子休閑娛樂、美麗鄉村體驗、文創產業傳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主題精品休閑度假旅游綜合體。
自啟動以來,花博匯先后獲評國家級4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湖北省“三鄉工程”樣板、湖北省首批特色小鎮、湖北荊楚鄉村旅游十大美景、湖北省返鄉創業示范園、武漢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武漢市返鄉創業園區等榮譽。
“花博匯模式”還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納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課題研究案例。在2017年全國經濟工作會上,湖北省以“三鄉工程”作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模板,向全國推廣武漢花博匯的模式和經驗。
延伸旅游經濟,引領脫貧攻堅
花博匯從創辦之初,就把項目作為探索新時代“三農”發展的重要載體,以旅游產業大發展帶動大眾創業,以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吸引萬眾創新,致力于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面、聚集產業群,以旅游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武漢閱景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花博匯吸引市民、回鄉能人和企業家100余人前來投資創業,租賃房屋110棟。在櫻花村集聚知識分子,發展書吧、陶藝、文創等業態;在佛洛伊鮮花小鎮集聚能人和企業家,發展高檔禮品店、水吧、民宿等業態;在花神廣場集聚下鄉市民,發展水上游樂、觀光車、婚紗攝影等業態……同時,項目還帶動周邊天星、西灣、農林等村近1000人就業,主要從事花卉種植、保安保潔、餐飲服務等,年人均增收4萬元以上。
按照項目總體規劃,花博匯二期項目也于2020年4月開始施工。項目二期位于西灣、西板橋、小集三個村,規劃面積3500畝,涉及農戶608戶977人、農房660棟。
蔡甸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胡瓊表示,在花博匯的開發建設中,蔡甸區、大集街和天星村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協調村民與企業之間的矛盾,以村民為中心,把解決好村民搬遷后的發展問題擺在首位。
成立村民專業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村民”模式,將資源變資產、人力變財力,實現村集體、農戶和企業利益三方共贏。村集體與企業簽訂土地流轉和勞務輸出協議,除土地承租外,還規定每年解決不少于100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村民可優先在園區經營商鋪,真正體現了共建共享。
因房屋、土地流轉而“洗腳進城”的村民周春霞,在還建小區蓮溪社區分到了2套房子。回想起之前的生活,周春霞記憶猶新:“那時只能在家種地,家庭收入低,連孩子上學的費用都發愁。”如今的她住進新房,并且在花博匯里做保潔工作,月收入有3000多元。“天星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戶9人,在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天星村支委、婦女主任何艷紅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