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亞奇 陳海波

新華社電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于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并廣泛服務于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均配置16米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和大氣校正儀等4種載荷,可提供16米多光譜、48米高光譜和48米紅外圖像數據。衛星發射后將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為主要業務,將為我國應急減災、災害事故調查與評估、土地利用宏觀監測、水資源監管與保護、農作物面積動態監測與產量評估、地震應急救援等領域提供持續業務應用服務。
據了解,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應急減災監測技術手段,對于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全域覆蓋的災害事故監測系統,全面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能力水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此次被接替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于2008年9月6日發射,已在軌服役近12年。在軌運行期間,衛星獲取了多光譜、超光譜、紅外等大量遙感數據,并在應對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向相關單位提供了大量影像和數據資料,為抗災減災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悉,國家航天局負責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工程組織實施與管理,應急管理部將牽頭組織衛星工程各系統和各應用單位,開展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在軌測試相關工作,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將正式交付業務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