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華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〇九隊,湖南 永州 425000)
項目建設過程中,地質勘察工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工環地質勘察過程中,需要摸清建設場地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情況以及三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同時要注意水工環地質勘察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在新時代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下,怎樣防止勘察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壞,需要我們探究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新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改變思想觀念,提高服務水平,為地質勘察工作的轉型與升級提供方便[1]。經過不斷的發展與淘汰,現如今,常用的水工環地質勘察手段有:
(1)RTK技術。RTK使用相位和偽距及位置等差分模式,從基準站傳輸和改變數據信息。如果流動站錄入改正數據之后,通過完善與改正測量結果能夠準確定位。將RTK接收機設備裝置在基準站上,在流動站中安裝其他接收機,如此一來能夠使基準站、流動站之間同時接收GPS信號。在這個過程中,基準站可以比較搜集的位置信息與數值信息,以便于引導GPS差分的改正值。與此同時,使用無線電數據,能夠將GPS差分改正值傳輸到流動站,以便于明確其位置。當前許多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過程中,通過應用這種技術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三維軟件包展開噪聲濾波、路線偏移、頻率顫動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工作水平。
(2)TEM技術。通過分析TEM技術應用取得的效果得知,這種技術在金屬礦地質勘測期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同時可以廣泛應用于環境勘測、災害等多個行業中。TEM技術使用很多電磁設備與裝備,把脈沖電磁波依靠回線導致的影響可以直接傳輸到地下,同時使用發送時間差,測算二次渦流場。例如,倘若出現異常二次場火災渦流場,就可以確定在這個地區地下出現不均衡帶電地質體[2]。水工環地質勘察期間主要在垂直磁偶源和電偶源方法中廣泛應用TEM技術,因為TEM技術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如:觀測精度高、分辨率高、地形限制性影響小等,在國內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得到大量運用與普及。
(3)電法技術。通過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運用電法技術能夠保證勘察工作信息的精準性與穩定性。例如,某市地質勘察過程中使用電法技術開展野外勘察工作,將工作人員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兩小組在勘察過程中使用高密度電法,接著比較勘察獲得的數據信息,如此一來能夠使勘察工作的科學性與精準性得到有效保障。
(4)地質填圖。所謂地質填圖就是對地表出露的各種地質體(地層、巖石、構造及礦產)和地質現象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并把它測繪在地形圖上的一種方法。地質填圖是地質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5)鉆探。鉆探是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基本手段,其成果是進行工程地質評價和設計、施工的基礎資料,鉆探質量的高低對整個地質勘察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鉆探目的主要是為了確定場地的地層結構、土壤類別、分層厚度、均勻性,下伏軟弱地層和堅硬地層的分布,查明地下水埋藏深度,并在孔內進行采取原裝或擾動試樣及原位測試。為工程設計提供準確可靠的的工程地質基礎資料。
(1)自然環境影響。通常情況下,水工環地質勘察與當地自然環境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水工環地質勘察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地質條件進行詳細而深入的了解和勘測,并且對區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充分搜集詳細數據,全面考慮勘察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因素,同時加大對勘察工作的控制力度,以便于相關工作人員對環境進行有效保護。例如,在水工環勘察工作開展過程中,會對地表植被損壞或土地資源破壞,自然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會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整體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無法保證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合理有序的進行。在這樣的環境下,地下水也會容易出現污染現象,甚至會出現水文問題由此引發地下水失衡等問題,從而嚴重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另外,一些水工環勘察工作做好以后,如果沒有做好收尾工作,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的財產及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影響。
(2)社會環境影響。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廢水的隨意排放,廢渣的隨意丟棄。地質勘察的廢渣會導致河道的堵塞,廢水會導致水資源的質量下降,對地表水也會產生嚴重的污染,如果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治理,就會出現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問題,同時在整個勘察過程中,很少關注農作物和植被。這樣就會給社會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從另一方面來看,通過鉆探或挖掘水工環地質工程,會損壞地下文物。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眾多的文化遺產,在勘察過程中經常能看見文物古跡,需要我們加強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在文物保護工作過程中,我們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保護文物,使文物的完好性得到有效保證,在文物保護過程中還需要避免發生防盜問題。
當前,地下水位降低是水文地質災害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響建筑物,讓建筑物當中的材料斷裂,既會使經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乃至還會發生人員傷亡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降低。
潛水位上升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往往會出現很多巖土工程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因為潛水位的逐步提升,提高了土壤的沼澤化,出現鹽漬化,改變了巖土物理性質,因為巖土物理性質發生變化,再加上地下水因素造成的影響,加大了建筑材料腐蝕的作用。②隨著潛水位的逐步上漲,自身干燥的巖土通過不斷吸收逐漸處于飽和狀態,從而存在軟化狀態,鑒于此降低了土壤的抗剪切能力,致使斜坡和在岸邊的巖土體出現變形、崩塌及滑移等地質災害。③潛水位的上漲,還會淹沒洞室,導致建筑物的基礎出現上浮,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勘察工作中潛水位上升情況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開展過程中,唯有做好水文分析工作,才可以降低巖土工程危害發生的概率。然而在具體地質勘察工作過程中因為未對水文進行深入分析,從工程方面來看,缺乏結合自身的特征挑選相應的水文地質材料,同時沒有科學合理的分析與預測地下水位的改變狀況,導致地下水在運行期間對巖土體、建筑物帶來不良影響。
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提升思想認識,結合新常態,新要求,針對當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促使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更加細致。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環保意識,提前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控制,推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有時具有較大的規模,難免會對周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為了能夠減少并有效控制這種惡劣影響,需要科學合理的運用多方面資源,實現財力、物力及人力資源的最優分配。鑒于這種情況,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態補償機制。在實施期間,需要按照“人責匹配”的原則,根據具體狀況擬定合理的補償方法。做好地質勘察工程以后,有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需要及時幫助當地政府做好自然生態環境恢復工作,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社會的健康發展得到有效保證,最終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
建立并實行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有助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正常進行,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環境影響評價機制,一般都是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進行之前,對勘察工作的全流程和評價工作進行深入探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勘察項目的選取、勘察過程的控制、勘察工作完成后對當地自然環境影響程度展開等級劃分等。對于上陳述的數據資料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以便于為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對于當前很多水工環地質勘察項目,在勘察工作進行期間存在的使用機械設備出現的噪音及廢水等問題,應要求有關工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城區夜間休息期間嚴禁施工,做到廢水未經處理嚴禁排放,同時注意節約用水。針對土地資源浪費問題,應禁止將廢棄物隨意擺放,對鉆探過程產生的地表植被破壞情況,要好復綠和恢復治理工作。針對廢氣排放問題,需要采取減少煙塵、過濾廢氣及減少有害氣體等手段降低對空氣產生的污染。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進行過程中,需要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勘察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廢棄物需通過凈化處理之后方可排放,唯有這樣才可以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環境保護的水平,使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