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李洪波,陳 杰
(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關鍵字:礦產資源;選礦方法;可選性
歷史上柬埔寨屬于無礦國家,電力匱乏,工業用電絕大部分需要從泰國進口,生活用電基本靠化石燃料發電供應,國家發展受到嚴重制約[1]。近年來,柬埔寨政府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吸引境外企業投資礦產勘查與開發業,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2]。礦產資源作為工業化的第一代能源,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柬埔寨安隆汶大型礦產資源的勘探工作,分析了該礦層的可選性,為資源開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柬埔寨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安隆汶礦產資源位于柬埔寨北部奧多棉吉省安隆汶縣北東方向約40km,北部為扁擔山山脈,南部地形平緩,主要以植被和森林為主,屬平原地區,海拔高度50m~100m,平均74m,礦區內主要為簡易砂石公路,交通相對便利。
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含礦地層侏羅紀下統門口山組(J1m)和第四系的全新統(Q4),礦區未見巖漿巖出露[3]。
下侏羅統門口山組(J1m):巖層為海灣瀉湖相沉積地層,主要巖性為長石巖屑砂巖、長英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和灰黑色含鐵泥巖等組成,地層走向呈近東西向,地層傾向北,局部地層南傾,傾角約60°~88°。
第四系全新統(Q4):層厚5.00m~15.10m,覆蓋層植被發育,從上往下依次為紅色、灰白色及土黃色砂質粘土、礫石、灰白色夾雜紅色的風化粘土層,粘土主要成分為灰色高嶺土,含量約占80%~85%,受鐵錳質影響。
礦區所在區域聚煤盆地為暹粒-上丁中、新生代盆地,該盆地的形成、發展及整個演化過程嚴格受控于礦區北部扁擔山斷裂構造的發生與發展,該斷裂帶是暹粒-上丁盆地與呵叻盆地的分界線,斷裂帶呈近東西向橫跨暹粒-上丁盆地北部,傾向北,主要由侏羅系和第四系地層覆蓋。
礦區礦層厚度變化較大,礦層結構為結構簡單—復雜,礦層穩定性為不穩定,含礦地層為侏羅系下統門口山組(J1m),礦層(組)主要為2層,編號礦5、礦6,采區單位平面圖見圖1。

圖1 采區單位平面圖
由于在鉆孔中采取簡易可選性試驗樣,進行小于13mm的四級篩分,再進行13-0.5mm級浮沉試驗,然后采用“分選密度±0.1含量法”進行可選性評定。
先把礦樣破碎到13mm以下,按13、6、3和0.5(mm)的篩孔篩分成不同粒級。篩分樣品的粒度組成及產率見表1。

表1 礦5、礦6礦層篩分試驗結果表

表2 ZK1礦5礦層13~0.5mm粒級(綜合級)原礦產資源浮沉試驗成果表

表3 采坑礦6礦層13-0.5mm粒級(綜合級)原礦浮沉試驗成果表
13~0.5mm級的浮沉試驗分為13~6、6~3、3~0.5mm粒級及13~0.5mm綜合級進行浮沉試驗,浮沉試驗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級:1.3、1.4、1.5、1.6、1.7、1.8、1.9、2.0。礦5可選性試驗成果見表2,圖2。

圖2 礦5礦層篩分試驗(ZK1)可選性曲線圖
經對礦5、礦6礦層簡選樣進行浮沉試驗,采用“分選密度±0.1含量法”評定本礦區礦的可選性,評定結果見表4。

表4 擬定選后灰分(Ad%)及δ±0.1含量表
礦5礦層的H001樣當擬定灰分為45%時屬中等可選;礦6礦層的H014樣當擬定灰分為40%時屬中等可選;礦6礦層的H015樣當擬定灰分為30%時屬難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