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伍立群, 方 戀, 徐 丹, 肖鳳儀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院婦產科, 湖北 隨州 4413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主要組織學是鱗癌,常在50歲左右人群中發病,近年來趨于年輕化[1]。宮頸癌細胞學篩查技術應用廣泛,宮頸癌能夠被及早發現和治療,患者預后明顯改善[2]。有研究報道,轉錄因子激活蛋白-2α(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在胃癌組織中表達水平顯著低于癌旁組織,AP-2α低表達與腫瘤低分化、不良預后有關[3]。AP-2α上調可明顯降低肝癌細胞生長和增殖能力,抑制肝癌組織侵襲和遷移[4]。整合素β1蛋白(Integrin β1,ITGB1)與上皮性惡性腫瘤進展有關。結直腸癌中ITGB1表達上調,可促進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和侵襲[5]。ITGB1高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整體生存時間短等不良預后有關,可作為潛在預后預測因子[6]。二者均與上皮間充質轉化過程密切相關[7,8]。然而二者在宮頸鱗癌中表達情況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宮頸鱗癌組織中二者表達水平,分析與患者預后關系,以期為宮頸鱗癌臨床治療及預后改善提供一定幫助。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宮頸鱗癌患者93例,患者年齡31~74歲,平均(52.34±10.26)歲。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及病理切片檢測確診為宮頸鱗癌。②需行子宮切除術。③FIGO分期[9]Ⅰ~Ⅲ期患者。④入組前未進行任何治療。⑤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它部位腫瘤者。②心、腎、肝臟功能異常者。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標準[9]分為:Ⅰ~Ⅱ期47例,Ⅲ期46例;根據分化程度分為:高、中分化60例,低分化33例;根據肌層浸潤程度分為:<1/2浸潤38例,≥1/2浸潤55例。根據淋巴結轉移情況分為:無淋巴結轉移61例,有淋巴結轉移32例。另選取同期因子宮肌瘤需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正常宮頸組織93例作為對照。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主要試劑和儀器:兔抗人AP-2α多克隆抗體、兔抗人ITGB1多克隆抗體(貨號分別為:PAB27019、PAB16520,美國Abnova公司);鼠抗兔IgG二抗(貨號:211-035-109,美國Abcam公司);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試劑盒(貨號:CD-104007GM,武漢純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光學顯微鏡(型號:DSX100,日本奧林巴斯有限公司)
1.3方 法
1.3.1樣本采集:分別于術中收集入組宮頸鱗癌患者癌組織及子宮肌瘤患者正常宮頸組織。10%福爾馬林浸泡后,常規石蠟包埋制成4μm厚石蠟切片,用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1.3.2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嚴格按照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將光學顯微鏡調至400倍鏡觀察最終所得切片,并選取6個視野計陽性細胞數。細胞核中呈棕黃色或棕褐色為AP-2α陽性細胞,細胞質中呈棕黃色或棕褐色為ITGB1陽性細胞。染色結果評定標準:根據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比例記分。染色強度:無色0分,淡黃色1分,棕黃色2分,棕褐色3分;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5%計0分,5%~25%計1分,26%~50%計2分,51%~75%計3分,>75%計4分。兩組分值相乘,≤3分為陰性表達,>3分為陽性表達。
1.4隨訪:本研究中入組宮頸鱗癌患者經治療出院后,以復查或電話形式對其進行3年隨訪,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期間觀察并記錄患者生存情況。

2.1兩組AP-2α、ITGB1蛋白表達水平:AP-2α蛋白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核中,ITGB1蛋白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質中,見圖1。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蛋白陽性表達率顯著低于正常宮頸組織(P<0.05),ITGB1蛋白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正常宮頸組織(P<0.05),見表1。

表1 兩組AP-2α ITGB1蛋白表達水平比較n(%)
2.2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ITGB1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關系: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ITGB1蛋白陽性組與陰性組患者年齡、腫瘤直徑、腫瘤分化程度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AP-2α、ITGB1蛋白表達水平均與肌層浸潤、FIGO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有關(P均<0.05),見表2。

圖1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AP-2α、ITGB1蛋白表達(×400)

圖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2.3AP-2α與ITGB1蛋白表達水平相關性: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與ITGB1蛋白表達水平呈負相關(r=-0.582,P<0.05)。見表3。

表2 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 ITGB1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關系n(%)

表3 AP-2α與ITGB1蛋白表達水平相關性
2.4AP-2α、ITGB1蛋白表達與宮頸鱗癌患者預后關系:AP-2α陽性組患者3年總生存率為78.57%,顯著高于AP-2α陰性組患者3年總生存率32.31%(P<0.05)。ITGB1陽性組患者3年總生存率為44.44%,顯著低于ITGB1陰性組患者3年總生存率76.92%(P<0.05),見圖2。
2.5宮頸鱗癌患者不良預后影響因素分析:Cox單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腫瘤直徑與宮頸鱗癌患者預后無關(P均>0.05);分化程度低、浸潤程度≥1/2、FIGO分期Ⅲ期、淋巴結轉移、AP-2α陰性、ITGB1陽性是影響宮頸鱗癌患者不良預后危險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FIGO分期Ⅲ期、淋巴結轉移、AP-2α陰性、ITGB1陽性影響宮頸鱗癌患者不良預后獨立危險因素(P均<0.05)。見表4。

表4 Cox回歸分析宮頸鱗癌患者不良預后影響因素
宮頸鱗癌患者常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排液異常等癥狀,隨疾病進展常伴有輸尿管梗阻、尿毒癥、多種器官衰竭等并發癥,預后極差[10]。研究報道,上皮間充質轉化過程是腫瘤進展的主要機制和治療靶點[9]。
Ross等研究表明,AP-2α在乳腺癌組織中表達水平較低,與乳腺癌細胞增殖率較高有關,AP-2α可能作為抑癌因子,抑制腫瘤增殖和侵襲[11]。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宮頸組織相比,AP-2α蛋白在宮頸鱗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顯著降低,提示AP-2α蛋白陰性表達可能與宮頸鱗癌發生有關,AP-2α蛋白在宮頸鱗癌中可能作為抑癌因子。研究報道,AP-2α表達水平與大腸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有關[12]。本研究結果中,AP-2α蛋白表達水平與肌層浸潤、FIGO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有關,提示AP-2α低表達可能通過影響腫瘤肌層浸潤加深、FIGO分期加重、淋巴結轉移,促進宮頸鱗癌進展。AP-2α與上皮間充質轉化機制密切相關,內源性AP-2α表達水平下調對上皮間充質轉化起抑制作用[7]。推測AP-2α也可能通過調控上皮間充質轉化,影響癌細胞增殖和遷移,進而影響宮頸鱗癌發展。
研究發現,ITGB1在前列腺癌組織中過表達,可促進癌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13]。本研究結果顯示,ITGB1蛋白在宮頸鱗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顯著升高,與肌層浸潤加深、FIGO分期升高及淋巴結轉移有關,提示ITGB1可能通過影響宮頸癌細胞增殖、遷移、侵襲等促進宮頸鱗癌發生發展。有研究證實,過表達ITGB1可激活上皮間充質轉化參與乳腺癌進展[14]。上調ITGB1表達可誘導肝細胞癌上皮間充質轉化,促進癌細胞轉移[15]。提示本研究中,ITGB1可能通過影響上皮間質轉化,促進宮頸鱗癌細胞增殖和轉移,影響宮頸鱗癌疾病進展。進一步研究發現,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與ITGB1蛋白水平呈負相關,提示AP-2α與ITGB1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通過共同調控上皮間充質轉化影響宮頸鱗癌發生發展。但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胃癌和乳腺癌中AP-2α、ITGB1異常表達已被證實與患者生存率低有關[3,14]。本研究結果顯示,AP-2α陰性組及ITGB1陽性組患者3年總生存率顯著降低,提示AP-2α、ITGB1水平變化可能與宮頸鱗癌患者預后有關,AP-2α陰性及ITGB1陽性可能預示患者不良預后。本研究還發現,AP-2α陰性、ITGB1陽性影響宮頸鱗癌患者不良預后獨立危險因素,提示AP-2α、ITGB1可能作為宮頸鱗癌患者生物標志物,對評估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宮頸鱗癌組織中AP-2α陽性表達率降低,ITGB1陽性表達率升高,與肌層浸潤、FIGO分期、淋巴結轉移及患者生存率有關,二者可能共同參與宮頸鱗癌發生發展,影響患者預后。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方法較簡單,具體機制尚需大量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