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橋, 謝軍朋
(東莞市臺心醫院 急診科, 廣東 東莞 523000)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肌梗死類型, 起病急、 發展快, 若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 臨床上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采用冠狀動脈再灌注的治療方式, 其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CI) 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在PCI 術后可能會發生心肌無復流、 支架內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影響治療效果, 需給予其他抗血小板藥物進行輔助治療[2]。 替格瑞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且效能高、起效快、 特異性強, 屬于P2Y12 口服受體拮抗劑的一種, 是臨床用以輔助治療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理想的藥物[3]。 鑒于此, 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急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 旨在探討替格瑞洛聯合PCI 對其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發生率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急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 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替格瑞洛組和氯吡格雷組, 每組各50 例。 替格瑞洛組中男22例, 女 28 例, 年齡 38 ~ 79 歲, 平均年齡為 (65.42 ± 6.17)歲; 氯吡格雷組中男 27 例, 女性 23 例, 年齡 54 ~ 79 歲, 平均年齡為 (66.53 ± 5.32) 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4]; ②無精神系統疾病; ③無認知功能障礙; ④發病時間至入院時間<12 h。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休克、 心力衰竭者;②具有上消化道出血性風險者; 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 ④腫瘤疾病者; ⑤長期服用抗血小板、 抗凝藥物治療者; 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他汀類藥物、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常規治療。 替格瑞洛組患者于術前口服替格瑞洛 (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1077) 180 mg和阿司匹林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1021)300 mg, 氯吡格雷組患者于術前口服氯吡格雷 (賽諾菲杭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J20180029) 600 mg 和阿司匹林300 mg。 患者負荷劑量藥物后在知情同意下即刻行冠狀動脈造影及PCI 治療。 手術結束后,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血小板治療,氯吡格雷組患者給予氯吡格雷75 mg (2 次/d) 和阿司匹林腸溶片 100 mg (1 次/d) 口服, 替格瑞洛組患者給予替格瑞洛 90 mg (2 次 /d) 和阿司匹林腸溶片 100 mg (1 次 /d) 口服。
1.4 觀察指標術后1 d 及術后4 個月, 采用心臟多普勒超聲測定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 (LVEF)、 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LVEDD) 水平; 隨訪 6 個月,記錄兩組的MACE 發生率, 包括再發心絞痛、 心力衰竭、 惡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死亡等。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 計量資料以 x ± s 表示, 行 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率 (%) 表示, 行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術后 1 d, 兩組的 LVEF、 LVESD、 LVEDD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術后 4 個月, 替格瑞洛組的LVEF 高于氯吡格雷組, LVESD、 LVEDD 低于氯吡格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
LVEF(%)術后 1d 替格瑞洛組 50 39.73±4.22 48.01±4.72 53.16±6.27氯吡格雷組 50 40.25±5.14 47.52±5.21 54.48±6.83 t 0.553 0.493 1.001 P 0.582 0.623 0.317術后 4 個月 替格瑞洛組 50 40.65±5.13 49.11±5.44 58.44±4.97氯吡格雷組 50 43.91±4.77 53.11±4.66 56.03±4.51 t 3.291 3.949 2.539 P 0.001 0.001 0.013時間 組別 n LVESD(mm)LVEDD(mm)
2.2 MACE 發生率術后隨訪 6 個月, 替格瑞洛組的 MACE 發生率略低于氯吡格雷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6 個月的MACE 發生率比較 [n (%)]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臨床致死率極高的一種疾病, 目前多采用PCI 治療, 該術式具有療程短、 創傷小、 療效顯著等優點, 能讓瀕臨死亡的心肌細胞得到拯救, 治療效果良好[5]。 為防止PCI 術后出現無復流、 支架血栓、 再發心肌梗死的癥狀,需于術前應用藥物以達到快速強效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因此, 需給予抗血小板藥物進行同步輔助治療。
替格瑞洛是一種新型的血小板P2Y12 受體拮抗劑, 不需要經過肝臟代謝進行激活, 可直接發揮作用[6]。 該藥起效速度快, 具有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同時, 該藥不受ABCB1和CYP2C19 基因型代謝的影響, 作用效果更為專一。 因替格瑞洛具有可逆性結合的特點, 停藥后與氯吡格雷相比會更加快速地失去效應, 并且在停藥后, 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也快速隨之恢復[7]。 從急診 PCI 手術要求來看, 國際要求 D-TO-B 時間小于90 min, 替格瑞洛起效時間因不需要肝臟轉化而小于30 min, 而氯吡格雷起效時間已超過120 min, 因此替格瑞洛更有利于急診手術的開展, 可有效預防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 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 預防無復流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 4 個月, 替格瑞洛組的 LVEF 高于氯吡格雷組, LVESD、LVEDD 低于氯吡格雷組 (P <0.05); 隨訪 6 個月, 替格瑞洛組的 MACE 發生率略低于氯吡格雷組 (P >0.05); 提示替格瑞洛聯合PCI 治療急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更為確切, 且安全可靠, 可能與替格瑞洛聯合急診PCI 治療起效快、 手術無復流風險減少有關。
綜上所述, 替格瑞洛聯合PCI 可預防急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構, 降低MACE 發生率, 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