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華
摘 要:紅心獼猴桃因其具有特殊經濟性狀和商品價值而廣受獼猴桃育種者和消費者的青睞,該文對紅心獼猴桃園地選擇、品種選擇栽植、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技術措施進行了分析總結,提出了紅心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紅心獼猴桃;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3.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9-0053-02
獼猴桃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藤本果樹,果實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被譽為“水果之王”[1],可廣泛種植于我國陜西、四川、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的廣大區域[2]。紅心獼猴桃是通過野生獼猴桃實生單株選育而獲得的稀有優良品種[3],其鮮果橫切面沿果心有紫紅色線條呈放射狀分布,色彩鮮美,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栽植壽命長,盛果期長等優點[4]。
宿松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mm,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h,山區土壤黃棕壤,丘陵區多為黃紅壤。優越的地質條件與適宜的環境為紅心獼猴桃的種植與栽培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17年省林業廳批準宿松縣實施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宿松縣“高效優質紅陽獼猴桃栽培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區位于宿松縣許嶺鎮,項目實施總面積13.3hm2,栽培1年嫁接,至2019年初果,產量達15000kg/hm2,2020年進入盛果期,產量達42000kg/hm2。口感、含糖量、維c等主要指標超過普通標準。產品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其“寬墑密植、優果高產”種植法,正在組織申報安徽省紅心獼猴桃種植地方標準,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通過對推廣項目小班的跟蹤調查,本文對紅心獼猴桃園地選址、品種選擇與定植、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技術措施進行分析,提出了紅心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
1 園地概況
宿松縣許嶺鎮示范基地位于雨嶺村何田組原小學旁,面積13.3hm2,原地類為旱地,地形呈梯級狀,坡度7°,基地旁為一口0.8hm2的水塘,為生產提供用水,配套的排灌渠道環繞基地,土壤為砂質黃紅壤,土質疏松,保水性能好,無污染,有2條機耕路橫穿整個基地,生產運輸極為便利。原小學已停用,通過改造作為工房使用。
2 品種選擇與定植
2.1 品種選擇與搭配 采用本地野生獼猴桃進行播種育苗,第2年造林,密度2505株/hm2,造林當年12月份進行嫁接,接穗引進成都蒲江縣優質、豐產、抗病性強的“紅陽”、“東紅”、“臍紅”、“紅實2號”等品種,所選品種從純正、無病蟲病害、生長健壯的母株上剪取。
2.2 栽植方式與時期 生長勢旺的品種采用行距3.5~4.0m、株距2.5~3.0m為宜,生長勢弱的品種采用行距3.0~3.5m、株距2.0m為宜。秋季在土壤封凍前定植。春季在土壤解凍后進行定植,易出現倒春寒地區,可延遲定植。
2.3 栽植方法 根據株行距開挖定植溝,深、寬各60cm。挖定植溝時表土與底土分開,回填時顛倒放置。施入腐熟、經無公害處理的有機肥4.5~7.5萬kg/hm2,過磷酸鈣450~750kg/hm2,先和基地表土混合,回填于溝底,厚度為20~30cm,中間再填一層熟土,厚度為20~30cm,為防止雜草,最后表層回填5~10cm細生土。按照規劃測出定植點,將1年生實生苗栽在穴中心,苗木在穴內的放置深度以穴內土壤充分下沉后,根頸部大致與地面(畦面)持平為宜。栽苗時將苗木扶正,回填細土至地面平后,踩實土壤,澆足定根水,用秸稈或黑色薄膜覆蓋幼苗樹盤。造林當年12月時再進行嫁接,用薄膜包扎緊,第2年成活后,及時松挷。栽苗時先栽雄株再栽雌株,雌株和雄株的搭配比例為8~10∶1。
3 水肥管理
3.1 施肥 (1)施肥原則:重施基肥,突出鈣肥,巧施追肥,補充中微肥。推行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減少化肥特別是氮肥的使用量。(2)施肥時期:整地時施入足量農家肥,萌芽前追施適量氮肥,果實膨大期追施適量磷鉀肥。(3)施肥方法:基肥可在整地時進行深翻施入,也可在植苗后采用環狀溝施或條狀溝施,溝深30cm;成齡樹可采用行間開溝30cm進行施肥。追肥時,在離樹干約80cm的根系分布區采用環狀溝施或條狀溝施,溝深30cm,成齡樹可淺鋤10cm左右,采用全園撒施。目前農業部門的“水肥一體化滴灌項目”非常適宜紅心獼猴桃的施肥要求。
3.2 排灌措施 (1)灌溉措施:紅心獼猴桃灌溉重點把握4個時間節點:3月份的萌芽期、4月份的現蕾期、5~6月份的果實膨大期、7~8月份的高溫期,如果降水偏少,要及時灌溉,但在采收前15d應停止灌水。(2)排水措施:園內排水設施必須完備健全,因宿松降水量達1600mm,主排水溝深最低不少于100cm,次排水溝最低不少于60cm,超過其他地區標準,同時及時清淤,保持水系暢通,嚴防積水發生澇害。
4 樹形修剪
樹形修剪是紅心獼猴桃管理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果樹的生長和產量。南方長江流域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開始,1月底結束。修剪時對枝蔓進行捆綁,應盡量使枝條從內到外均勻分布,同一條鐵絲上的枝蔓要等距離均勻捆綁,不在同一條鐵絲上的枝蔓要穿插捆綁。避免出現較多交叉和重疊,每枝可捆綁1~2道[5]。
5 花果管理
5.1 抹芽 在能夠明顯辨認芽體質量時進行抹芽,過早或過晚抹芽,會導致芽體質量無法確認或養分消耗過多。當80%的芽長到4cm左右時可以開始抹芽,通過抹芽使結果母枝間距保持在20cm左右,留芽20~25個/m2。對未上架幼樹或已嫁接的當年樹或定值的實生苗,先抹除基部萌芽;實生苗暫保留2個芽,待芽達到20cm時選留1個健壯芽;嫁接苗在接芽達到3cm以上時,抹除基部實生苗萌芽。
5.2 套袋 (1)套袋時間。套袋過早則由于葉柄太幼嫩容易受傷影響向果實運輸營養,出現黃色果的幾率也高;過晚則果面顏色已開始發暗,套袋的效果明顯降低。從盛花后1月開始(海沃德品種6月下旬,紅陽品種可在6月中旬進行),白天氣溫穩定在22~26℃最佳,氣溫高于28℃不宜套袋,應避過高溫后套袋。10d左右套完。選擇早晨7~10點,下午4~8點,盡量避開上午高溫時間作業。(2)套袋的方法。套袋前1天,將要用的紙袋口在水中蘸濕1寸,使紙袋不干燥。套時好打折皺,右手伸進果袋,握拳將果袋撐開,左手輕拍袋底,使果袋鼓起,透氣孔完全打開;將袋子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把果實置于袋子中間,用袋子背面夾縫,夾住果柄;再將袋口兩側向中間折合,先左后右;最后將袋口邊層粘好的鐵絲折彎扣封袋口。(3)套袋破碎及時更換;天氣干旱及時灌水,保持土壤65-75%左右的濕度;6-7月適量施肥,促進穩產高產;預防病蟲害的危害,以防病為主,適當減少噴藥次數。
6 害蟲防治
6.1 物理防治 根據不同種類害蟲的習性,采用糖醋液、黑光燈等誘殺;可在清晨或潮濕天氣人工捕捉害蟲;可采用硫磺石灰涂白劑涂白樹干防蟲;果實采摘后及時清園,清除病枝雜草。
6.2 生物防治 選用優質、健壯、無蟲害接穗;保護和人工飼養害蟲天敵控制害蟲增長。
6.3 化學防治 盡量避免使用化學防治方式,確實需要采用時,要選擇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與環境相容性好的生物源農藥和硫制劑、銅制劑等礦物源農藥,嚴格按使用濃度施藥,對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最后一次用藥應在采果前30d結束。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三致”農藥。
7 適時采收
宿松縣平均氣溫16.6℃,水熱條件好,獼猴桃鮮果一般在8月中下旬可溶性固形物達7%以上、干物質含量達15%,此時進入采收期。采果應選擇晴天天氣涼爽的早晚時段或多云天氣時采摘,采收人員應剪短指甲、戴好手套,防治劃破果皮,最好使用專用的獼猴桃采收布袋,做到輕摘輕拿輕放。鮮果不宜堆放過多,盡量分攤,及時分揀,24h內入庫預冷。注意,采前10d果園不能灌水,或者雨后3~5d不能采收。
參考文獻
[1]廖慧蘋,梅兵,鮑榮粉,等.中國獼猴桃資源的利用與品種開發研究.落葉果樹,2018,050(3):33-35.
[2]趙佐平.陜西蘋果、獼猴桃果園施肥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3]陳鎮,李秀麗,陳志偉,等.中國獼猴桃育種及品種選育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S2):300-307,312.
[4]王國兆.紅心獼猴桃引種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2015,26(002):3-4.
[5]孫斌,李曉.紅心獼猴桃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21):21-23.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