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藍

每年夏季最炎熱的時期,食物和水都很稀少,牧民家庭幾乎每隔一天就要換次地方。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駱駝是一種沙漠動物,僅此而已。它會穿越炙熱而干燥的沙漠,背上馱著搖搖欲墜的貨物,幾天不用喝一滴水,這種傳奇的能力讓它們被稱為“沙漠之舟”。但是在印度最西邊的古吉拉特邦一片日曬強烈的廣闊區域——卡奇縣,“沙漠之舟”還能駛入海里。
它們是卡萊(kharai)駱駝,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物種,以當地語言的“咸”字命名,主要以紅樹林的葉子為食。紅樹林是一種像駱駝一樣突破陸地和海洋界限的耐鹽植物。卡萊駱駝既會咀嚼陸地邊緣的紅樹林和其它含鹽植物,也能經常游三四公里進入阿拉伯海,登入島嶼的叢林中。
幾年前,卡萊駱駝還沒有得到“官方認證”,它們一直被統稱為卡奇駱駝(Kachchhi)。直到當地一家專門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支持牧民社區生計的非政府組織Sahjeevan,在2011年左右開展一個駱駝保護項目時,從牧民那里了解到卡萊駱駝。該組織和它的盟友為了將卡萊確認為一個新品種而奔走游說,最終于2015年獲得批準。當時,卡奇縣的駱駝數量總計8000只左右,不到10年前的一半,其中只有四分之一是卡萊駱駝。數百年來,駱駝在印度都被當作私有資產,牧民傳統上會售賣雄駱駝作為役畜和運輸工具,軍方尤其依賴它們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的遼闊沙漠中巡邏。但是現代化進程使它們被汽車取代,許多牧民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動物,轉向體力勞動。對于僅存的卡萊駱駝和牧民,最大的限制就是紅樹林越來越難獲取。含鹽樹葉占據卡萊駱駝食物結構的70%-80%,它們只在冬天前往內陸產子時轉為以草為主。然而對其來說不幸的是,工業也和它們一樣偏愛海岸,在2001年該地區發生一場大地震后,政府迫切希望能通過工業發展來促進經濟復興,水泥廠、火力發電廠、港口企業、煉油廠、礦井和大規模的商業鹽作業在沿海接踵而至。國家林業部門深知紅樹林巨大的生態價值,也禁止駱駝進入尚未開放的區域和新種植的地區,害怕它們帶來破壞。而且,戒備森嚴的邊防也讓牧民和駱駝被迫遠離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附近的卡奇縣最豐產的紅樹林。
錯綜復雜的挑戰讓卡萊駱駝的支持者們只得努力地探索方向,為一只“舊動物”在新世界中找到一個位置。這種努力不止關乎新奇或者懷舊。駱駝和這些鮮為人知的沿海居民在人類的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許未來會愈加凸顯。
從2018年1月到2020年3月,印度國家動物遺傳資源局執行了一項多舉措保護倡議,負責提升所有低于10000頭的牲畜品種的數量,包含了對卡萊駱駝的選擇性繁殖、提供獸醫護理以降低死亡率、冷凍保存身體組織的干預措施,幫助卡萊駱駝的種群數量向好發展。今天,卡奇縣大約有1900只卡萊駱駝,分屬30多個家庭。
卡奇縣放牧卡萊駱駝的有2個群體: 包括納尼人(Nani)和舍曼馬德人(Shermamad)在內的法基拉尼賈特人(Fakirani Jats),他們遵循根源于伊斯蘭教的神秘蘇菲派傳統;還有信奉印度教的拉巴里人(Rabari)。盡管宗教信仰不同,這2個社區卻聯系緊密,他們欣然接納對方進入自己的神圣空間和儀式內,敬重彼此的信仰,有時會互相以對方的名字給孩子取名。傳說中法基拉尼賈特人和拉巴里人之間的友誼可以追溯到一個名叫薩夫拉皮爾(Savlapir)的圣人。2個拉巴里的兄弟爭奪父親留下的1只駱駝,并向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崇敬的薩夫拉皮爾尋求指示。圣人讓1個兄弟帶著被爭奪的駱駝走,另1個離開。如果他不回頭,駱駝就會在他身后繁殖。當這個人最終因好奇而回頭時,發現一大群駱駝在跟著他。他趕忙回到圣人那里,苦惱如何照顧這么多動物。圣人回答說,不用擔心,他的追隨者法基拉尼賈特人會幫忙照顧。從那以后,法基拉尼賈特人在照料自己的駱駝同時,也會協助拉巴里人照顧他們的駱駝。
在傳統上,法基拉尼賈特人的牧民家庭是完全的游牧者,他們會收拾好家內的所有財產,以家庭為單位遷移,經常穿越公共土地為他們的動物尋找資源。而拉巴里人的家庭通常只派一個牧民出去,其他人都呆在家里。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后,邊境限制了牧民的活動,并且由于紅樹林的支離破碎,在過去的30或40年里,許多牧民家庭已經定居下來。納尼人和舍曼馬德人的家庭則世代扎根于村莊,他們在村里是唯一飼養駱駝的家庭,那附近有很多不錯的紅樹林,靠近巴基斯坦邊境,所以不需要走很遠。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失去一種家養動物可能并不像野生動物的滅絕那樣舉足輕重,但牧民和他們的動物之間有著深厚的聯系。在一個起源故事的版本中,駱駝是由印度女神帕爾瓦蒂創造的,她用泥土將其塑造成5條腿的生物,并要求她的丈夫濕婆神賦予它們生命。濕婆神同意了,但首先把第5條腿推入了駱駝的身體中,形成了駝峰。駱駝開始漫無目的地游蕩,所以濕婆神又將它身上的汗水和泥土剝落,塑造出了2個人。
由遺傳學家、考古學家和動物學家拼湊起來的另一個起源故事,同樣非凡離奇。駱駝科家族的第1個成員出現在世界的另一邊——Poebrodon是公認最早的真正駱駝科動物,大約在4500萬年前出現在北美,可能比兔子大,比山羊小。它最終多樣化,產生了幾十個屬,一些早期的駱駝科動物有些有著瞪羚的體格,有些長著鱷魚的長吻,或像長頸鹿一般極長的脖子,或異常高大。大約1700萬年前的某個時候,駱駝科動物分裂了。羊駝、美洲駝、駱馬等的祖先最終流入了南美洲。那時駱駝的祖先已向北遷徙,穿過白令陸橋,進入亞洲、歐洲、北非和阿拉伯半島。又過了幾百萬年,一種叫做巨副駝(Paracamelus)的動物最終生產出了單峰和雙峰駱駝。如今,有3種駱駝存在: 雄健、毛發蓬松的雙峰駝;極度瀕危的野生雙峰駝;還有單峰駱駝,這也是卡萊駱駝所屬的種類。各種資料關于單峰駱駝何時漫步進入印度的時間并不統一,也許是2000多年前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旅行者來到這里,也許就在并不久遠的600年前,在15世紀單峰駱駝馴養數量的激增和擴張中而來。
盡管航海駱駝看起來非同尋常,但卡萊駱駝的咸水生活方式可能深深植根于其祖先的記憶中,它們是生活在阿拉伯海岸的早期單峰駱駝的后代。雖然古生物記錄并不完整,但骨骼發現表明,這些野獸喜歡海岸線,它們能在那里找到大量的食物和鹽,這也許對它們的消化健康至關重要。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的獸醫和保護遺傳學家帕米拉·伯格認為,它們可能曾在海邊覓食,但為了安全起見,學會撤退到沙漠中。最終,來自人類獵人或其他食肉動物的壓力也許讓它們被迫放棄了海岸,變成了完全的沙漠居民。
沒有人知道這些早期的單峰駱駝是否游過大海,法國駱駝專家伯納德·法耶表示,任何駱駝都會游泳,認為卡萊駱駝是世界上唯一會游泳的駱駝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在阿聯酋,駱駝在游泳池中訓練比賽;在非洲西北海域的加那利群島,駱駝會定期在島嶼間游泳。“它們游得很好。如果駱駝不習慣這樣做,可能是第一次對它們比較困難。就像你我一樣,如果不下水,就永遠不會游泳。”
大約在3000-4000年前,人類開始在阿拉伯半島捕捉和馴養單峰駱駝,這個過程大概花了數百年。曾有2位考古學家指出,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的單峰駱駝一個關鍵作用是將魚從海岸運送到內陸。那時人類已善于操縱自然,早就馴養了狗、山羊和雙峰駝。人們飼養并利用駱駝作為役畜,并獲取它們的奶、肉和毛。在馴化后的1000-2000年間,有2種單峰駱駝存在:野生單峰駱駝和較小的馴養單峰駱駝。最終,野生單峰駱駝消失了,最后一批可能被收入了家畜群中。單峰駱駝從此之后變成了人類的私有財產。
曾經卡奇縣的天氣有一個5年循環:3年干旱,1年正常,1年降雨量較大。雖不完美,但有一個大體趨勢,可現在這種周期已經變得不太穩定。古吉拉特邦沙漠生態研究所主任庫馬爾說:“早時,當地村民常通過觀察動物行為、鳥類行為和海水趨勢(如海水的顏色)來預測降雨量,能判斷這是雨量充沛還是干旱的一年。” 并可以相應調整農業活動,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牧民也能適當遷移。現在,不斷變化的情況打破了預測。在不確定的時代,卡萊駱駝占據著一個優勢,它們相對抗旱,因為它們的飼料相比其它牲畜更少依賴雨水,比水牛或卡奇駱駝更容易找到水和食物,并且可由更少的牧民管理。

雖然有法規禁止紅樹林進一步遭到破壞,甚至衛星圖像表明,近年來紅樹林總覆蓋面積實際上有所增加。然而,覓食區仍比以往更加分散、稀疏和難以進入。牧民正在面臨的挑戰使印度成了反常的、世界上少有的駱駝數量在減少的國家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駱駝數量約為3500萬只,平均每年增長約3.5%,因為其他國家也意識到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駱駝的重要性。
駱駝的優勢還有很多,它們不僅對沙漠酷暑、還對寒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在不適合其它牲畜生長的地方輕松存活。2006年,在加拿大北極地區發現了一只古代駱駝的脛骨碎片,這使得歷史記載的駱駝活動范圍向北延伸了1200公里,這項發現的研究者指出,駱駝寬闊平坦的腳在雪地上可能跟在沙地上一樣好用。并且它們的駝峰貯存的不是水,而是沉積脂肪,有助于在嚴寒環境中保持熱量。駱駝在5℃和40℃中一樣自如,在炎熱的沙漠環境中,它們通過調節體溫而限制出汗來保存水量,產生超濃縮的尿液,并通過鼻孔中的黏液再吸收水分。它們還能接受高達其體重25%的大量水分流失,這種情況對非沙漠哺乳動物來說是致命的。一項研究表明,駱駝還有另一種沙漠超能力:它們天生就能忍受灰塵。在干燥加劇的地區,駱駝可以代替牛、羊和其它牲畜,比如,在過去二三十年間,駱駝已經成為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的新財富,它們能生產奶、肉和毛,還能用于旅游和比賽。法國的國際駱駝學家伯納德·費伊在2015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沒有任何其它家畜能夠為人類提供如此多不同的服務。”
費伊說,駱駝還有潛力“對抗荒漠化”,其它牲畜如牛和羊只吃草——羊受到身高的限制,而長脖子的駱駝可以啃嚼地上的草桿、灌木的尖刺到高樹枝上的葉子等,降低了過度放牧的可能性。駱駝可以消化非常堅硬的植物物質,如紅樹林的樹葉和細枝,并且比奶牛吃得更少,對生態系統施加的壓力更小。例如,1只荷斯坦牛每天可能需要50公斤的食物,而1頭駱駝只需要20-25公斤。此外,駱駝沒有蹄,它柔軟的腳對于土地是很溫和的,不像堅硬的蹄子會破壞草地。另外,駱駝能連續幾天不喝水意味著它可以行走更遠的距離,最大限度地減少在任一區域造成的損害。相比之下,牛和羊會對靠近水源的集中區域造成更大的影響。
隨著氣候改變和土地退化的進程,也許駱駝的輝煌時代還沒有到來。這就是為什么費伊思考駱駝的未來時保持樂觀:“駱駝是過去的動物還是未來的動物,這是個問題。我說它是未來的動物。” 可能駱駝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在印度,事實是,它仍然被廣泛認為是“過去的動物”。
(責編: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