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啟,王春峰,蘇嘉睿,周 南
(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2603)
鐵路通行量逐步增加,道口處的道床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難以維持正常使用狀態,不利于列車的穩定運行?,F階段,國內道口板工程中的可選方式主要有鋼軌順鋪和橡膠道口板,但各自都不具備足夠的穩定性與耐久性,在列車沖擊力的作用下易受到損傷。理論上,鐵路道口處的通行列車必須滿足軸重要求,任何形式的超軸重列車都不可在該處通行。但從現階段的行業發展狀況來看,大型重載機動車的超載現象屢見不鮮,導致道口承受的沖擊力明顯超過自身的承載水平,安全隱患較多[1]。盡管混凝土道口板的質量較好,但在通貨量持續增加的背景下,結構表面受損現象也在所難免。
1)穩定性不足。傳統道口板普遍采取的是分開式結構形式,難以與道床和軌道框架穩定對接,結構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不具備足夠的穩定性。列車長時間通行后道床發生不同程度的下沉現象,使道口板失穩,并且雨水的作用還將導致道床翻漿,該段的穩定性明顯下降,并且道床下沉、道口板失穩等問題都具有持續性,質量問題將逐步惡化[2]。
2)基礎不均勻沉降、缺乏完整性。鋪設施工過程中局部的找平砂漿過于集中,從而發生不均勻沉降現象。承軌槽寬度大于許可值形成有害空間。道口板之間采取鋼軌連接的方式,若底部基礎發生沉降現象將導致道口板缺乏完整性,車輛于該處通行時伴有明顯顛簸。
3)承載力偏差。部分道口板為土質基礎,不具備足夠的承載力且道床的結構也存在局限性,由于采取的是道碴結構,因此易發生變形與下沉現象。車輛在道口板上通行時將產生沖擊力,該部分傳遞至軌枕后對結構造成不良影響。此外車輛超載現象較為普遍,此時也明顯超過軌枕的設計承載力,道口板受損更為嚴重。
4)排水性能差。普通道口作業條件欠佳,難以配套高效的排水系統,車輛通過道口時攜帶的雜物將伴隨雨水發生持續性的下滲,逐步聚集在道床內,隨之引發道床翻漿、鋼軌扣件銹蝕等質量問題。
5)病害處治難度大。道口的結構組成復雜,對于微小病害的處治工作則必須拆除道口鋪面板和鋼軌輪緣槽,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而兩部分結構規格與自重都相對較大,導致工作量明顯增加。為確保施工作業的安全性,病害整治期間必須同時封鎖鐵路,此時需要與當地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工作量明顯較大。
如圖1所示,為道口板效果圖。
1)載重汽車的通行將對道口板產生沖擊作用,針對此問題,對普通Ⅲ型枕采取側部加寬處理措施,形成寬度為3 000 mm的板結構。干拌砂漿是較為傳統的材料,但施工后易發生不均勻沉降現象,導致板結構的彎矩明顯增加,因此在板結構的基礎上采取了加厚處理措施,設為500 mm。
2)道口板間應形成穩定的連接關系,在采用常規的鋼軌連接方式外,還增添了預埋件焊接手段,以確保道口板形成具有穩定性的整體結構,避免局部的不均勻下沉。承軌槽設為八字形,目的在于減小有害空間,保證車輛可平穩通行。
3)針對承軌槽周邊采取加固措施,通過L70角鋼以維持穩定性,以免在車輛荷載作用下受損。道口板的中下部則均采用的是C60混凝土,并將其有效填充到該部分的結構里,使基礎受力具有均勻性。
4)采用預埋套管連接,在避免導電現象的同時更有助于減少成本,且扣件具有通用性,與Ⅲa型預應力軌枕相同,因此后續的維修作業更為便捷。
此處所提的道口板具有完整、穩定的特點,同時又可以滿足便捷安裝及更換的要求,在傳統方式的基礎上采取優化措施,選用八字形承軌槽,從而減小有害空間,保證了車輛通行的安全性。板子頂面增設了有機纖維材料,可提高板結構的耐久性。此外,整體道口板具有更強的承載能力,可滿足大軸重承載的要求。
鋼模設計需重點考慮承軌槽的安裝,作為道口板中至關重要的部件,其對于鋼軌的軌距、坡度都具有明顯的影響。為確保列車的穩定運行,必須嚴格控制好承軌槽的尺寸,具體要求見表1。

表1 道口板承軌槽尺寸要求表
初步研究后擬定出技術方案,即承軌槽采取多部分組合的形式,具體包含上、左、右三部分,彼此間通過螺栓實現穩定的連接,結束脫模作業后再拆解。但現階段缺乏明確的安裝基準,因此上板尺寸的調整難度相對較大,必須將下部左右側板卸下,經過多次調整后方可滿足要求。針對此問題采取改進措施,鋼模底板為固定模板的形式,呈上窄下寬的特點,通過螺栓栓接的方式處理左右上三塊板,使其穩定在固定模板上。存在脫模需求時,由于固定模板的結構采取的是上窄下寬的方式,因此形成良好的脫模斜度,可快速將道口板脫出,并給安裝提供了基準,可達到高效、高精度安裝的效果。如圖2所示,為鋼模承軌槽示意圖。

圖2 鋼模承軌槽示意圖
鋼模結構參照的是行業內較為主流的CRTSⅢ型軌道板模具,結構組成包括支腿、底座、側板、承軌槽和電機。其中,側部模板的安裝量較大,同時對安裝精度也提出較高的要求,為盡可能減小人工勞動強度,采取滑軌抽拉的方式,端部模板則以實際需求為準改進長度,采取的是螺栓與底板連接的方式。板結構的厚度較大,雖然在側部與底部兩處設置了振動電機,但只具備輔助作業的能力,因此需要配套振動棒。
本道口板的施工難度較大,拼裝件與預埋件的數量相對較多,在實際生產時需加強工藝控制,保證各項細節的生產質量[3],具體有。
1)設置專用胎具,于該處完成不等邊角鋼的焊接作業,嚴格控制尺寸,確保上拱變形量≤3 mm。
2)以設計圖紙為依據完成不等邊角鋼上鋼筋彎鉤的焊接作業,確保焊接質量,以免對鋼筋直徑造成不良影響,否則會導致角鋼與混凝土無法有效粘結和道口板部分棱角受損。
3)做好承軌槽組裝前的準備工作,深度清理施工所用部件的雜物,再將該部分與鋼模拼裝成整體結構,嚴格檢查底板內棱角的相對距離,要求各部分形成的縫隙寬度≤0.2 mm。
4)道口板厚度較大,采取分三層依次灌注的方式,并用模具上附帶著的振動電機振搗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振動電機的頻率間隔控制在700 mm內,且要合理控制施工進度,不可因趕料而出現局部漿體聚集的情況。振動電機結束作業后使用尺桿來抹平表面。
單塊板的混凝土用量為4.5 m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期間易發生內部溫度過高的現象,混凝土內外部溫差過大時板結構開裂概率明顯加大,因此,升溫階段需要加強對溫度的控制,適當放慢升溫速率,正常情況下不宜超過45℃。隨著混凝土溫度的下降,及時檢測表面溫度,實測值與環境溫度的差值在20℃內時便可安排人員脫模。養生期間重點關注板心與板結構表面的溫度,兩處的差值不可超過15℃。
鑒于傳統道口板耐久性不足、易發生不均勻沉降等問題,本文提出了鋼筋混凝土整體道口板設計方案,同時對鋼模的設計作出了優化,使道口板維修周期延長至10年,可有效減少維護成本,且運營期間行車安全性得到保障,所提出的設計方案具有參考價值。
[ID:0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