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 楊玉潔 吳澤濤
(1青海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部,青海 西寧 810007;2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介入血管科)
老年綜合征是指老年人因諸多誘因及不同疾病等因素而誘導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如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營養不良、慢性疼痛、睡眠質量差等,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因此,對老年人進行有效的健康評估,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干預,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傳統的醫療評估無法較全面反映老年人精神心理、軀體功能狀態及社會環境等問題,需要一個能夠全面評估老年人狀態的方法,以尋找出潛在可能存在的問題,故需要對老年人進行全面的綜合評估〔3,4〕。
老年綜合評估(CGA)是目前臨床中篩查老年綜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依據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醫學模式,采用多學科方法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身體狀況、疾病情況等綜合評估,并為老年人制定個性化干預計劃,以最大程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5,6〕。但目前臨床中關于CGA在慢性病與老年綜合征關系的相關研究較少,且我國對CGA的認知度不足,對老年綜合征的評估缺乏一定的規范。本研究擬分析CGA在慢性病與老年綜合征關系的應用效果。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獲得青海省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07例,其中男59例,女48例;年齡60~85歲,平均(75.73±8.16)歲;體重45~79 kg,平均(62.25±4.12)kg。納入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條件:①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②依從性較差,且存在交流障礙無法配合相關量表評價者;③伴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衰竭者;④長期臥床者;⑤住院期間發生嚴重感染者。
1.2分組方法 根據《慢性病防治中國專家共識》〔7〕中相關標準,是否有慢性病進行分組,將伴有慢性患者68例納入慢性病組,未伴有慢性病患者39例納入非慢性病組。慢性病組男38例,女30例;年齡60~85歲,平均(75.45±8.11)歲;體重45~79 kg,平均(62.34±4.15)kg。非慢性病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76.01±8.21)歲;體重42~78 kg,平均(62.15±4.09)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CGA評估方法 (1)營養評估。應用MiMi營養評估量表(MNA)〔8〕進行營養狀況評價,包含一般篩選及一般評估兩部分,營養篩查評估共6項,總分14分,若≤11分可能存在營養不良,>12分則表示正常;一般評估共12個項目,總分16分。MNA總分30分,營養不良<17分,有營養不良危險17~23分,營養狀況良好≥24分。(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評估量表(ADL/IADL)〔9〕評估老年獨居日常生活能力,總分80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23分,日常生活能力正常≤23分。(3)認知功能。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10〕評估老年精神狀態,分別從記憶力、定向、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和語言進行評分,總分30分,劃分標準:初中及以上>24分,小學>20分,文盲>17分,最終得分低于界限值則表明存在認知功能障礙。(4)跌倒風險。采用跌倒風險評估(Tinetti)〔11〕老年步態、平衡能力,總分28分,其中步態12分,平衡16分,跌倒風險危險高<19分,跌倒風險19~24分,沒有跌倒風險≥25分。
1.4老年慢性綜合征評估 記錄慢性病組68例患者中老年綜合征發生相關情況,將符合老年綜合征〔12〕相關診斷標準的患者納入老年綜合征組,不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納入無老年綜合征組。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行t檢驗、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檢驗CGA各量表預測老年慢性病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的風險,以曲線下面積(AUC)評價,AUC≤0.5:無診斷價值,0.5 2.1CGA各量表評分 慢性病組MNA、MMSE、Tinetti評分均低于非慢性病組,ADL/IAD評分高于非慢性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2.2老年綜合征與無老年綜合征的老年慢性病CGA各量表評分 老年綜合征慢性病患者MNA-SF、MMSE、Tinetti低于無老年綜合征組,ADL/IADL高于無老年綜合征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2。 2.3CGA各量表預測老年慢性病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的價值分析 將是否發生老年綜合征慢性病患者CGA各量表評分作為檢驗變量,發生老年綜合征作為狀態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CGA各量表預測老年慢性病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均具有較高預測價值。見圖1。CGA各項指標對應最佳閾值、靈敏度、特異度及約登指數見表3。 表1 兩組CGA各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老年綜合征與無老年綜合征的老年慢性病患者CGA各量表評分比較分) 圖1 CGA評估預測老年慢性病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的ROC曲線 表3 CGA各量表預測老年慢性病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的價值分析 CGA技術是我國推薦60歲及以上人群開展綜合身體評估的方法,而完整的CGA評估包含面較廣,但針對某些輕度失智、失能老年人而言,因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無法對患者做出較全面的評估〔13〕。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身體綜合健康狀況與非慢性病老年患者相比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老年慢性病長期影響相關,慢性病主要有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等,而上述疾病均會對血管及機體各臟器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影響機體正常新陳代謝,擾亂機體動態平衡,加之慢性病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疾病,病程較長,對身體造成長期損傷,繼而影響老年患者身體綜合健康程度,導致綜合評估不甚理想〔14,15〕。 此外,本研究結果說明老年慢性病群體發生老年綜合征風險較高。分析其原因為老年患者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機體各器官功能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繼而影響老年人日常活動能力,加之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慢性病及大血管、微血管、腦神經病變等并發癥,進一步加重老年人機體器官衰老,增加老年患者營養不良、跌倒、認知障礙風險,使老年日常生活能力逐漸下降或嚴重障礙。而老年綜合征的不斷發展,可反作用于慢性病,加重慢性病,兩者相互影響,嚴重影響老年人生存質量及預后〔16,17〕。此外,本研究結果提示CGA各量表評估可能對老年綜合征慢性病患者具有一定預測價值。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CGA各量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老年綜合征的AUC均>0.8,具有較高預測價價值。故臨床應積極關注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折綜合評估,并根據最終評價結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首先應對基礎疾病采取積極對癥治療,以控制慢性病對機體的損傷;并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慢性疾病及綜合征的損傷及可能影響病情的相關危險因素,提高老年人對慢性病及老年綜合征的認知,促使其自身積極參與日常疾病防控中;積極指導老年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控制血糖及血壓水平,以避免長期高壓、高血糖對機體微血管的損傷,降低血管類疾病發生的風險;指導老年人注重飲食調節及日常運動,保證飲食攝入的均衡,為機體提供基礎營養,減低營養不良風險,利于增加老年機體抵抗力,降低患病風險〔18〕。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如該研究為前瞻性調查性研究,未對老年慢性病進行具體類型分析,且CGA評估項目眾多,但本研究僅對其中幾項進行研究分析,導致研究結果不夠全面,缺乏一定的可信度,此外本研究中提出的相關干預措施如何在臨床開展還需后期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老年群體中慢性病發病率較高,伴慢性病的患者發生老年綜合征風險高,經CGA量表評估老年慢性病患者老年綜合征發生風險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在未來指導老年綜合征的早期預測及干預治療。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