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琴
(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下梅村鄰近武夷山風景區,因其位于梅溪下游,取名下梅。它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隋有村落、唐有驛道、宋有里坊、明朝有較大規模的民居群,清代,下梅的茶商開創了南北兩條國際貿易線路[1]。清朝鴉片戰爭前,全世界的紅茶貿易是從下梅村作為起點的,當地的村民通過經營茶葉獲得巨大財富,興建了大批精美建筑群,而且下梅村四周環山、相對封閉,沒有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外患,目前仍有相對完整的30 多幢明清建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保留下來的這些古建筑內外以大量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和墻頭彩繪作為裝飾,具有典型的明清紋樣特征。而且古建筑類型多樣,涵蓋了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場所,有祠堂、大夫第、施政堂、學堂、秀樓、鎮國廟、隱士居等等。以民居來說,有商人的豪宅、也有當官者的府第和學者文人的住所等。同時茶業貿易也讓下梅人走向世界各地,建筑裝飾多元豐富,下梅的建筑不僅呈現閩北地域面貌,也融合了當時審美主流的江南與徽派建筑的裝飾和樣式特點,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
下梅各類古建筑的木雕應用廣泛,在廳柱、月梁、牽梁、屏門、窗戶、雀替、斗拱、勾心都采用了傳統的木雕工藝,有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透雕、凹雕、線雕、多層雕刻等[2]。本文以建筑上的木門、窗和家具的雕花為出發點,研究其紋樣之美和深刻寓意。
下梅木門雕花紋樣豐富,位于村中心的鄒氏家祠的木門雕花最有名,鄒氏祠堂是一座磚木結構古建,為下梅歷史上最富有的茶商鄒氏所建,《崇安縣志》記載:“康熙19 年,武夷巖茶茶市集崇安下梅,每日行筏三百艘,轉運不絕。經營茶葉者,皆為下梅鄒氏[3]?!蹦壳耙彩窍旅反宓貥诵越ㄖ姸嘤慰偷拇蚩ㄖ?。這塊木雕花位于祠堂大廳正堂,是四扇合一的鎏金木畫屏門(見圖1),描述孝道的二十四個傳統故事,雕刻為淺雕和透雕相結合,主體表現為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美德,孝是古人重要的倫理思想,表達了祖先希望后輩向善的美好愿望。

圖1 鎏金木門
四扇木門處理與下梅其他建筑的木門完全不同,其他建筑中木門著重顯現木紋的自身肌理和紋路之美,不做染色處理,整體效果溫潤質樸大方。而鄒氏家祠這四扇木面做黑漆處理,色調契合祠堂的氛圍,進入正廳,頓生莊嚴肅穆之感。該處木門高度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平板,不做裝飾,與上部相比,簡單質樸,主要基于實用性考慮,祠堂常舉辦祭祀活動,案桌抵著門板,為保證木門扇的牢固性和使用的持久性,沒有做過多處理。上部做主題雕刻,每幅畫面上下均裝飾有一幅橫向植物紋樣整板雕刻,花草紋樣也表達了先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圖案背景刷紅色漆,紋樣鎏金處理。門扇主題雕刻以畫扇處理,四周一圈紅漆透雕,中間大面積主題雕刻,有人物、植物、動物、家具、場景等等,描繪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畫面,背景雕刻以黑漆涂飾,人物、植物、動物則鎏金處理,通過紅框黑漆的色彩對比和鎏金的醒目光澤讓人走入祠堂一眼看到,在黑漆映襯下,流金溢彩、美輪美奐。而進入祠堂后,因其畫面高度和視覺效果,無論站立或坐,都是視覺焦點,其畫面涵義正是鄒氏先祖告訴后人的“禮儀惟恭”匾額所表達的內容,相傳后人。
四扇鎏金門代表了下梅古建門的一般樣式,門分上下兩部分處理,上部重裝飾,常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典型故事、生活場景、吉祥的動植物等,沿襲傳統的“圖必有意”,圖案精雕細刻,人物動物植物場景逼真,裝飾生活同時寓意深刻,也彰顯了當時工匠的高超手藝。門的下部處理較簡單,一般是平面或是簡單的線槽裝飾,這是考慮人的日常使用和與人體的接觸頻率,木匠在這些部位加強穩定度和牢固性處理,保證其使用上的耐久性。從美的形式法則上看,也符合人的視覺規律,圖案在上部,不易被遮擋,無論站立或坐在座位上,都能欣賞到美麗的紋樣。
古人的窗蘊含詩意和豐富的內涵,下梅古建筑的窗花也是如此,形制上主要采用透花窗格,有四扇、六扇、八扇隔扇窗,窗做兩部分處理,高過人視線高度的上方有時為整板雕刻,有時為透空處理。下方都為透空可采光處理,保證自然光照。圖案注重利用窗欞構圖,常見斜欞、平行欞的連續圖案,窗扇一般有主題圖案(圖2)。圖案選擇有吉祥物、動植物及人物圖案為主題。在欞條處理上,有的直線與曲線結合,剛柔相間,有的為幾何紋與自然紋相結合,疏密相間。窗格圖案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而且木雕和木件連接工藝高超,構件小而精致,連接處美觀接縫自然,既實用采光,又美觀裝飾性強。不僅美化了居住環境,而且傳達深刻喻意及做人的道理。

圖2 木窗
下梅建筑內的木窗紋樣主題圖案一般位于中心,常見有以下幾種處理。
一表達主人對后輩的期望“讀書處世、出將入相”(圖3),中心為一塊整板,雕刻出三個人物形象,服飾和手持的物品代表文臣武尉的形象,周圍有綬帶裝飾,寓意長壽多壽。圖案精雕細刻,人物造型生動,衣服的褶皺清晰可見,除了主題圖案外,還有植物花紋在四周點綴,平行欞作為背景圖案,整扇窗花形式多樣,圖案飽滿,內容豐富。

圖3 木窗局部(一)
主題圖案二為民間喜愛的吉祥物吉祥字等,通過美輪美奐的雕刻體現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希望生活富貴福氣,福祿雙全(圖4a)。圖4 中窗花為透雕,有云紋書寫的“祿”,祿本義是古代官吏的俸給,也指享受不盡的福分,寓意天降福氣、福運駕到。祿字周圍圍繞5 只蝙蝠,表示“五福臨門”。蝙蝠與祿字用花卉連接,巧妙的造型與精細的雕刻圖案相得益彰。福祿雙全也是古人對子孫的美好期望,希望后代出將入相,既有福氣又做官。

圖4 木窗局部(二)
主題圖案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植物為題材,梅花牡丹最為常見(圖4b)。圖中窗花為線刻加透雕,采用不對稱的構圖,刻一朵花,花并不居中,而是偏向一側,紋樣活潑富有變化,四周圍繞花葉,重義也重形,裝飾效果強,同時也貼合傳統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此類雕花有主圖,以刀為筆,主花紋周圍常用花朵、枝葉紋樣飽滿構圖,形成方形或圓形的主題圖案點綴窗間。
三種主題圖案內容雖不同,但四周窗花都采用大面積的平行欞處理,局部加以變化。結構上榫卯組合各零件,中心圖案有用整板雕刻,工藝高超,圖案美觀大方,特別是窗,注重于室內采光,同時在光影變化中呈現豐富的效果,雖然面積大,但注重整體效果,看上去有序不繁雜,無論遠近,都能呈現豐富的視覺美感。
在下梅古建里,通過調研也發現并不采用主題圖案的窗花樣式(圖5),二方連續的紋樣典雅雋永,讓人腦海里浮現一副畫面,佳人倚靠窗邊,鏤空的窗花半遮半掩間,隔窗悄看小庭院,寧靜悠然,歲月靜好。

圖5 木窗花
家具上的木雕圖案多以植物和祥云為題材,圖案做線條的簡化處理,裝飾效果精煉美觀,手法以浮雕和線刻相結合,立體感強。
如圖6~圖8 所示,椅背的花瓶以及其上的花飾紋樣,表達了下梅先祖對平安富貴生活的期望(圖6)。而桌子木裝飾風格迥異,靠近桌面部分用精細的回紋淺雕滿圈裝飾,下方則是寫意的深淺浮雕多層雕刻(圖7),立體感強烈,也顯示了在不同歷史時期下梅人的審美變化。圖8 的案臺在兩側做了一組相呼應的木淺雕,對稱式構圖,用植物和祥云圖案,重點線條勾勒,繁復精美,此類案桌,在下梅古宅正廳頗為常見。

圖6 椅

圖7 桌

圖8 案
木門窗及家具作為人居住空間不可缺少的部分,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時刻圍繞在人的周圍,也成為古人思想表達的重要媒介,運用其上的圖案更是傳達了深厚的人文思想、禮義家教及古人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同時它包含了下梅當地人的審美、禮儀、道德、文化傳承方方面面的內容,茶商借助木門窗及家具雕花紋樣形象的表達出來。
下梅木門窗及家具雕花是當時茶葉貿易繁榮的經濟富裕背景下,下梅人的審美呈現,它不僅僅是精美絕倫的圖案紋樣,也是當時木匠的高超技藝,更是把當時的傳統文化展現于世人的歷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