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雅麗

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國務院為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隨著《黑龍江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黑龍江省公辦和具有公辦性質的幼兒園新增1800所,公辦幼兒園教職工新增3.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新增1.6萬人,新增教師專業素質是否適應我省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矛盾日益凸顯。作為省級教研員,筆者針對黑龍江省幼兒園數量迅猛增多,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以同質態幼兒園聯動教研模式尋求教研策略,以改善和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以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為目的,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探索推動“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的有效途徑,縮小不同地域、不同園所之間的差距,以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一、深入調研、理清思路、確定“互聯網+區域聯動教研”目標
隨著改擴建幼兒園的不斷增多和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民辦幼兒園缺乏科學管理和優秀師資,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辦園水平有待于提高。根據以上問題,筆者面向全省開展了調查研究,按照課題研究架構確立了具體研究目標:一是探索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的“互聯網+”聯動教研模式,創設支持區域發展及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利環境,為不同層級的幼兒園和教師成長創造條件;二是探索同質態幼兒園協作教研的創新策略,借助本省示范化名園帶動辦園水平相近、教學形態相似的薄弱園組成“同質態幼兒園協作體”,形成民主、開放的區域協作教研文化;三是探索名園引領、試點先行、區域推進的方式,建立首批具有同質性、示范性、指導性為一體的幼兒園,發揮其在聯動區域的輻射作用,構建教研協作、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借力推動試點區域學前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二、合理規劃,科學配置,保障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研究順利開展
為保證區域聯動教研工作順利開展,召開《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的研究》項目啟動大會,舉行了“名園帶民園”“名園結農園”教研共建單位簽約儀式,為首批項目基地幼兒園頒發基地園銅牌,為教研指導組成員頒發聘書,進行了“點”對“點”形式的責任認定。
確立“教研協作 區域聯動”教研戰略目標。對試點地市幼兒園辦園性質及教師隊伍狀況進行摸底調研,通過自愿申報組織評審確立首批“教研協作 區域聯動”基地園。
建構動態發展、滾動加入的行動策略。研究我省試點公辦名園與薄弱園同質性特色內容,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互聯網+區域聯動”滾動教研制度,形成長效的區域聯動實施策略和行動路徑。
推動聯動區域園所同質性特色研究主題。解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抓住本土資源,引導幼兒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項研究首期涉及黑龍江省示范性名園3所,5個市縣,19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11所(包括5所農村園)民辦園5所。第一次將本省跨區域民辦園和農村園納入到項目研究中,建立了公辦園、民辦園、農村園區域聯動教研共同體,使試點農村園和民辦園通過互聯網形式常態化走入公辦園,與省級示范性名園交流、學習。同時,下發了《關于開展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的研究通知》《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研究實施方案》《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研究指導意見》等文件,從而助力本省部分區域園所保教質量加速提升。(詳見下頁課題研究結構圖)
三、整合資源,創造條件,形成“互聯網+”背景下區域聯動教研長效機制
“互聯網+區域聯動”研究項目體系構建堅持“一個根本點”,實行“兩個結合”,整合“三個元素”,搭建“四個平臺”。即:
堅持一個根本點。構建“互聯網+區域聯動”研究項目,依托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和市級示范性幼兒園,堅持把優質學前教育支援作為根本點。
實行兩個結合。一是層級帶動。面向試點區域通過互聯網實行“三個輸出”,即理念輸出、模式輸出、主題輸出,利用省級名園師資扶持試點薄弱幼兒園,不斷提升其辦園水平。二是名園帶動。面向農村和民辦薄弱幼兒園,建立健全公辦名園對口支援的長效機制,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薄弱園所輻射力度。通過互聯網開展線上研討、送教入園等活動,深入實施“點對區、點對點”的聯動研究,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共享,帶動薄弱區域學前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整合三個元素。有效整合由“高校專家、教研員、名園長”共同組成的專家支持團隊,借助本省優勢教研力量和高校力量,以“三元聯動”相結合的形式,給予實驗園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區域聯動教研的理論支撐和支持策略,使三元素在“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的研究實施過程中躬身實踐,明細責任,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幫助試點區域和薄弱園所走富有特色和內涵發展的實踐探索之路,并將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搭建四個平臺。區域園所線上學習交流即節約成本又不受時間限制,實現了足不出戶,讓思維隔空碰撞;在園在家,讓研究如火如荼的新型研究模式。堅持在微信群和直播互動平臺通過個別研究、小組交流、集中研討,別開生面地開展了一系列“線上”大研討,分為四個版塊,超出了預期效果。一是利用微信好友個別研究。課題負責人不僅和學前教育專家、園長多次交流碰撞課題研究思路,經常接受教師私信,答疑解惑,研討把脈。二是通過名園引領群合力研究。引領群中研究成員互相征求意見,切磋探討,確定研究主題、內容,以及對個性化的困惑、疑慮進行解答、商榷。通過激烈碰撞達到敢說真話、不裝樣子、真正研究的目的。三是微信視頻群力群策。應園所工作需求展開“集體教學”“游戲”“生活”“運動”四個主題的研究,即面向教師,又面向家長,便于更好地支持、幫助教師和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提升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和家園共育整體水平。四是視頻會議集中研究。在釘釘視頻和騰訊視頻會議上多次召開專題培訓,課題負責人和學術專家進行專題輔導,同質性研究主題研討交流,課題引領園就研究專題提出指導建議,課題負責人把關定向,通過線上互動,達成共識,通過深度挖掘,進一步確定下步研究方向。
四、實踐探索,初見成效,推動試點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的研究在實踐探索中真正實現了線上資源共享,杜絕了跨區聯動教研常態化難題,避免了實地聯動教研的時間限制,發揮了不同區域園所之間橫向聯系和縱向研究作用。省級互聯網平臺層級帶動的研究模式輻射到了鄉鎮公辦、民辦園所,激發了縣市幼兒園主動參與研究的內在需求,促進了不同性質、不同發展水平幼兒園的滾動參與。個別首期試點地市舉一反三,將參與省級課題研究公辦園作為本地引領園,按照區域劃分與本地民辦園、農村園結成梯隊式幫扶團隊,由公辦園園長擔任區域小組長,制定“區域教研組活動計劃”和“聯動教研工作制度”等,并經常性地開展地域線上線下集中與非集中的聯動研究,切實解決了薄弱園所存在的問題。隨著區域聯動教研的自發滾動和深入研究,薄弱園所彰顯了個性發展,培養出一批善于學習、勤于反思、勇于創新的師資隊伍,提高了教師游戲組織與創設能力;一日生活組織與保教能力;運動支持與引導能力;集體教學組織與實施能力;一日活動觀察與反思能力,展現了“以強助弱,共同發展”的目標,形成了“互助同行,合力研究”的區域教研文化。
作為省級教研員將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繼續深入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的實施新模式和新舉措,以名園帶動為基礎,以狠抓落實為核心,以互聯平臺為抓手,以制度規劃為保障,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加以實施推進,將“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作為常態工作任務,不斷完善提升本省師資培養質量和教科研水平,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助力教師隊伍建設,助推保教質量提升,加快本省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