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鵬鵬
摘要 198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小五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河北省林業局負責小五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幾十年來在資源保護、規劃管理、科研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優質成績,主要對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資源現狀進行研究,并根據問題提出相應保護管理策略。
關鍵詞 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41
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屬于森林生態系統,優質生態條件使得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是京津冀地區最優質生態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目的是對保護區內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因此,河南省林業局一直將森林防火預防工作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并取得一定成就。
1 資源保護現狀
1.1 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概況
小五臺山處于太行山、恒山和燕山三條山脈交界處,位于河北省西北方蔚縣和逐鹿縣直內,東與北京市門頭溝、保定市淶水縣相接,地理坐標為4°47′~115°30′E,39°50′~40°07′N,整個保護區從西至東全長約60 km,從南至北全長約25千米,占地總面積約為21 833 km2。山脈為從東北方向西南方走勢,地質構造為大量沉積巖,同時也存在一定漿巖和變質巖。小五臺山山脈為大背斜結構的垂直斷裂發育巖層,因此部分山石會裸露在山脈之外,使得五臺山的地形較為復雜,海拔變化幅度較大[1]。
1.2 森林防火現狀
火災是森林中最可怕的災害,在所有森林生態系統中,防火是自然管理最重要工作,為了避免森林受到火災影響,保護區管理人員應該提前加以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在加強管理團隊建設之外,同時,堅決禁止非法進山、在自然保護區內狩獵、采摘、放牧,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攜帶有毒物品與明火,并加強巡邏管控工作,有效避免自然保護區內火災風險。與此同時,管理局加大監督保護力度,管理人員認真投入防火工作中,對可能產生火災的外來因素進行嚴格把控,減少森林出現火災隱患的概率。在全體工作人員努力下,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先后獲得河北省森林防火十佳單位,全省林業教科書先進單位等榮譽。
1.3 林地管理現狀
林地管理也是森林生態系統重要保護工作,在開展林地管理工作過程中,管理局將守土有責這一使命牢記在心,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基層人員切實做好勘界和林地歸屬權處理工作,認真對待工作中每一個問題。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對有償林地占用和非法占用給予高度重視,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并對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問題進行分析預防,有效提升林地管理質量。
1.4 有害生物防治現狀
在開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過程中,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堅持以預防為主,管理層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開展病蟲防治知識學習,不斷學習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手法,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在工作過程中取得良好工作效果。同時,制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管理制度》,對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員工作任務進行規范,確保工作人員能在工作過程中嚴于律己,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工作人員對有害生物進行預測后,會將相關資料上報至森林防護站,由森林防護站對資料進行分析并上報至省森林防護站,對有害生物進行監測防控。近年來,尚未在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林業害蟲。
2 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森林防火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防火基礎設施多是在多年前所建造的設施,相對較為落后,尤其是重要地段防火設施數量不足,無法滿足現代防火需求。園區內專業防火護林人員較少,且年齡較大,專業素養普遍不高。隨著旅游業發展,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內非法入山人員逐漸增多,入山人員自由活動可能會造成火災隱患,如吸煙、燒烤等,給保護區留下較大安全隱患,而一旦出現森林失火,則可能會給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帶來極大經濟損失。
2.2 物種保護問題
旅游業發展使得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也不斷被開發,出現了大量旅游開發項目、房產開發項目等,野生動物棲息地面積不斷減少,人流量增多,使得自然保護區內物種保護遭受人為威脅,現狀與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初衷可謂是南轅北轍。
2.3 林地安全問題
旅游業發展帶動許多生態自然保護區經濟發展,人們不斷在自然保護區內劃分人為活動地區,保護地林區逐漸受到侵占,在缺乏有力自然保護區執法團隊的條件下,林地安全保護工作受到極大影響。
3 資源保護優化策略
3.1 創新資源保護方法手段,提升資源保護效果
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應加大管理力度,嚴格禁止非法入山,禁止在山內狩獵、采摘、放牧,禁止在山內攜帶有毒物品和火種,通過有效預防措施為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提供基本安全保障。此外,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極大,如果通過人力監管,則必然需聘請大量工作人員且支付高額工資。因此,保護區管理人員可積極引入高科技設備,如無人機、電子監控等,通過高科技設備,提高安全保護效率。管理人員還應重視保護區內防火設施建設與維護,積極引入新型防火設備,并由工作人員定期進行保養,通過有效預防措施來為保護區提供安全保障。此外,管理人員還應按照初衷建立真正的自然保護區,通過法律保障來確保自然保護區能夠取得優質資源保護效果。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也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嚴格開展保護區工作任務,落實嚴格執法、科學保護工作方針,使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能夠向依法管理方向發展。
以優化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防火設施體系為例,上文已提到,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防火設施體系構建較為薄弱,給小五臺山防火工作帶來較大安全隱患。因此,小五臺山管理人員可以在林路、隔離帶、防火路段等區域安裝先進防火設備,為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有效利用防火設備,管理人員可以每年舉辦一次新型科技學習大會,要求保護區內所有基層工作人員到場,對工作人員進行防火技術和最新理念培訓。為確保防火設備能夠穩定的發揮,工作管理人員應要求基層工作人員每月對所有防護設備進行一次檢查更新,確保防火設備能正常使用,管理人員還須安排工作人員每六個月對所有設備進行一次保養,通過不斷檢查與維護延長防火設備有效使用壽命。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在保護區內安裝系統電子監控設備,盡量做到無死角保護。在進入保護區道路或門口處懸掛“嚴禁使用明火”標志,并在入口處要求所有旅游人員繳納打火機等火具。